M 国联邦法院的休庭室飘着冷咖啡味,陆沉舟的律师林肯?陈的平板电脑突然弹出加密提示,悉尼警探的头像在屏幕上闪烁:“我们恢复了 1987 年的原始监控。” 视频加载的十秒里,陆沉舟的机械表缺角处恰好对准墙上的星条旗,形成类似古楼地基的北斗投影。
监控画面带着三十年的雪花噪点,1987 年 6 月 15 日的悉尼码头,沈明远的工服上还沾着地基的糯米灰浆,正将牛皮纸袋塞进集装箱角落。顾明修(詹姆斯?顾)的身影从阴影中走出,白色工服左胸绣着 “顾氏集团工程监理”,手腕机械表的表盘内侧反光,“顾氏私有” 西个烫金字在货柜灯下发亮 —— 与他试图窃取的母本残片标记完全一致。
“反对!” 深海科技的首席律师约翰逊?李拍案而起,橡木桌面的震动让证人席的水杯泛起涟漪,“这明显经过数字篡改 ——” 话尾被法官敲击木槌的声音切断,老法官霍克的放大镜正对准视频中顾明修的机械表,表盖缺角的形状与顾承远掉落的高仿表分毫不差。
“请原告方提交原始数据链。” 霍克法官的眼镜滑到鼻尖,悉尼警方同步上传的哈希值在法庭屏显跳动,“还有,” 他指向顾明修突然绷紧的下颌线,“被告方证人詹姆斯?顾先生,能否解释您 1987 年在顾氏集团的职位?”
法庭内的空调突然降温,苏眠的怀表链在桌下与陆沉舟的机械表齿轮轻轻碰撞。当书记员传唤沈蔓出庭时,金属手铐的声响格外清晰,她的病号服领口露出提到的海砂旧疤,却在看见陆沉舟时,眼神第一次褪去三十年的锋芒。
“1990 年 3 月,” 沈蔓的声音混着监护仪的蜂鸣,显然是从病房远程连线,“我父亲在顾明修的胁迫下,” 她望向屏幕角落的詹姆斯?顾,“将老陆先生的星图手稿扫描件,” 喉结滚动着,“以《榫卯结构与量子传感技术白皮书》为名,发送到 M 国的秘密邮箱。”
苏眠的指尖划过父亲的羊皮纸残页复印件,墨迹氧化程度在法庭灯光下显形,与沈蔓描述的扫描件边缘焦痕完全吻合。当林肯?陈调取深海科技的服务器日志,所有人看见 “白皮书.pdf” 的接收时间停在 1987 年 6 月 18 日 23:47—— 比深海科技声称的专利申请日早了 1095 天。
“这是技术剽窃的铁证。” 林肯?陈的手指敲着时间轴,“被告方在获取中国匠人智慧后,” 他指向詹姆斯?顾突然煞白的脸,“通过伪造研发日志、倒填专利申请时间,试图将中华文明成果据为己有。”
法庭后排传来此起彼伏的快门声,有记者认出这是跨洋诉讼的关键逆转。苏眠看着沈蔓闭上眼,知道她终于说出了藏在心底三十年的秘密 —— 就像陈师傅拿出的匠人名单,每个名字背后都是时光的重量。
休庭铃响起时,陆沉舟的手机震动三次,国内星沉实验室的紧急消息跳出:“古楼地基金属舱门己开启,” 附带着量子存储器的红光警告,“‘全球匠人网络’锁定状态,解锁条件:需同时具备陆明修与苏国华 DNA 的认证者。”
他的视线落在苏眠颈间的怀表,表盖内侧的齿轮纹路突然与存储器的解锁界面重叠。想起舱门开启时的双掌纹认证,陆沉舟突然明白,爷爷三十年前埋下的终极密码,不是技术也不是数据,而是匠人与人之间的血脉传承 —— 就像他与苏眠,同时流淌着陆、苏两家的血液,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活的榫卯。
“法官阁下,” 陆沉舟突然起身,机械表缺角处的反光映着法庭穹顶的正义女神像,“我们请求当庭进行 DNA 认证。” 他展示着与苏眠的亲子鉴定报告,“作为陆明修与苏国华的后代,” 苏眠的怀表链在报告上投下星图阴影,“我们有责任解锁匠人最后的智慧库。”
詹姆斯?顾的律师试图反对,但霍克法官的木槌己经落下:“鉴于本案涉及全球文化遗产保护,” 他的目光扫过沈蔓提供的邮件原件,“本庭支持原告方请求,即日起暂停专利诉讼,首至匠人数据库认证完成。”
走出法庭时,纽约的秋雨正冲刷着联邦法院的台阶。苏眠摸着怀表内侧父亲的刻字,突然想起共振星图中浮现的父辈身影 —— 他们在炸药前埋下的不仅是母本,更是让文明代代相传的钥匙。而现在,这把钥匙正握在她和陆沉舟手中,就像古楼地基的星图,终将在匠人的掌心重新亮起。
林肯?陈的电话突然响起,悉尼警方在顾氏老宅找到了 1987 年的加密账本,其中一页画着与金属舱门相同的齿轮纹路,标注着 “匠人数据库坐标”。陆沉舟看着苏眠眼中重新燃起的光,知道这场法庭的逆转,不过是文明保卫战的开始 —— 就像量子存储器上的血字,解锁的不仅是数据库,更是让全球匠人携手共进的、永不褪色的匠心。
当他们的航班穿越太平洋,古楼地基的金属舱门正沐浴在月光中。陆沉舟腕间的机械表与苏眠的怀表再次共振,缺角齿轮与完整齿轮的咬合声,仿佛在回应千里之外的匠人数据库,那是时光对匠心的最长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