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九五, 讼,元吉

九五, 讼,元吉

正讼昭明

洛阳城的盛夏,蝉鸣如沸。裴林医馆门前却围满了愁眉苦脸的百姓,有人捧着枯萎的药苗,有人攥着褪色的药方,嘈杂声中不时传来"庸医误人"的指责。林昭握着鱼符的手沁出冷汗,抬眼望见对面绸缎庄二楼,李掌柜的远房亲戚正摇着折扇冷笑——此人在被流放途中逃脱,如今又在暗中搅局。

"安静!"裴砚之的声音穿透人群,他身后跟着沈砚、苏瑶和漕帮的兄弟。沈砚举起银针,针尖扎进药渣瞬间变黑:"这些根本不是我们医馆的药材!有人故意用假药栽赃!"可激愤的百姓并不买账,眼看冲突一触即发。

千钧一发之际,马蹄声由远及近。太子身着便服翻身下马,手中捧着御药房的检验文书:"本太子亲自查验过,这些假药的硫磺配比,与三年前京兆府封存的陆承渊余党配方分毫不差!"人群顿时哗然,林昭注意到太子身后跟着个戴镣铐的人——正是消失许久的李掌柜亲戚。

当夜,裴家祠堂灯火通明。太子摊开一卷泛黄的密档,上面记载着朝中势力多年来操控药材市场的阴谋:"这些人先是挑起你们与漕帮的矛盾,又利用假药案败坏名声,目的是独占西北药源。"他的目光扫过众人,"而现在,是该清算了。"

次日早朝,裴砚之与林昭随太子入宫。金銮殿上,御史大夫拍案而起:"区区商户竟敢干预朝政!"话音未落,沈砚呈上从李掌柜亲戚处缴获的账本,苏瑶则带着受害百姓代表跪地陈情。漕帮老帮主拄着龙头拐杖出列,将记录着官员勾结商人的漕运密信掷在丹墀之上。

激烈的争辩中,林昭突然想起父亲留下的医训:"医者清浊,在于心正。"她上前一步,展开裴林两家世代行医的族谱:"陛下,我等所求并非争斗,而是守护百姓安康。这些年的纷争,根源在于有人妄图以权谋私。"

僵持之际,巴图和阿依古丽风尘仆仆赶到,带来了西北药农联名的血书。原来他们暗中走访,发现朝中势力强占药田,致使药材减产。太子趁机呈上改革漕运、监管药市的奏折,言辞恳切:"若不整治,恐失民心。"

三日后,圣旨颁布:涉案官员革职查办,成立专门机构监管药材流通,裴林医馆被钦定为"惠民医局",负责培训各地医官。洛阳城张灯结彩,百姓们自发在医馆门前立起"德医双馨"的石碑。

庆功宴上,裴父将祖传的医典郑重交给林昭:"砚之,昭儿,这不仅是医术,更是裴林两家的风骨。"漕帮老帮主也将象征掌舵人的青铜令箭赠予裴砚之:"今后漕运,听凭调遣!"沈砚笑着举起酒杯:"这次总算是大获全胜!"

月光初升时,裴砚之带着林昭登上洛阳城楼。远处,苏瑶和阿依古丽正教孩子们放飞写满祝福的孔明灯;巴图和漕帮兄弟在河畔演练水上功夫。裴砚之轻轻将刻有并蒂莲的玉镯套在林昭腕上:"这场讼争,让我明白真正的'元吉',不是争权夺利,而是坚守正道。"

林昭靠在他肩头,望着万家灯火:"就像悬壶邑的药铃,只有心怀苍生,才能发出最清亮的声音。"夜风拂过,城楼的风铃叮咚作响,与远处医馆传来的药香、百姓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安宁祥和的乐章。这场历经波折的讼争,终于以正道昭彰、民心所向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