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穹顶之下,星芒初绽

地基的危机在树的急智下暂时化解,宫殿的墙体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巨大的土坯砖被整齐地码放在坚实的水泥封筋层之上,每层砖缝都用粘稠的水泥泥浆仔细填满、勾实。

阿木指挥着木匠,在关键位置竖起巨大的木柱,支撑着未来梁架的重量。整个宫殿区域,如同雨后春笋般,显露出方正、厚重的轮廓。

刘忠带着白燕和己经能在大筐里好奇张望的刘洋,在初具规模的宫墙间巡视。巨大的墙体在阳光下投下深沉的阴影,尚未抹面的土坯墙粗糙而原始,却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感。

他们来到了“安和院”的区域。这里的墙体砌筑得格外用心,砖缝勾得一丝不苟。在院落中心预留的深池位置,陶正亲自指挥工人用水泥涂抹池壁和池底。

“大王,王后请看,按王后吩咐,水泥层涂抹了三遍,一遍比一遍薄,一遍比一遍精,保证滴水不漏!池底己铺好洗净的卵石,引入活水的暗渠口也己预留,只待通水。”

他又指向池边,“步道正在铺设,用筛选过的鹅卵石嵌入半干的水泥中,踩实抹平。既防滑,又好看。”

白燕满意地点点头,抱着刘洋走到池边。小家伙伸出小手,想去摸那些湿漉漉的鹅卵石,被白燕轻轻拉住。

刘忠的目光则被安和院主居室的地基吸引。那里,阿木正带着几个心腹木匠,在水泥封筋层上铺设一层打磨平整的青石板。

“这是何意?”刘忠问。

阿木恭敬回答:“回大王,王后吩咐,石板铺地,下可架空,留出烟道。冬日于下方燃起地龙(火道),热气上升,则满室如春,驱寒保暖。此乃‘地暖’之术!”

刘忠眼中精光一闪,看向白燕:“地暖?”

白燕微笑道:“北地苦寒,砖石之屋尤甚。此法虽耗费柴薪,却能保居室温暖干燥,于妇孺、幼儿身体大有裨益。洋儿冬日便不易受寒。”

刘忠看着在母亲怀中咿呀学语的儿子,再看看那铺设中的石板地暖基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看似奢靡的“享受”,实则是母亲对孩子最深沉的爱护,亦是王后对“安居”理念的极致追求。

他重重拍了拍阿木的肩膀:“好!用心做!我要这安和院,冬天也暖如春日!”

在远离宫殿核心区的“匠作院”预留地上,树和阿列却在进行着另一项看似疯狂却至关重要的实验。

熔炉旁堆放着几块黝黑、带着玻璃光泽的石头——正是通过贸易路线换来的稀缺黑曜石。

“树哥,这石头真能熔?”阿列看着炉中跳跃的白焰,有些迟疑。黑曜石坚硬锋利,但从未听说能熔炼。

“试试才知道!”树眼神执着。

“九黎的骨箭有毒!我们的青铜箭簇虽好,但太少!若这黑曜石能熔,像铜一样铸成箭簇,甚至矛头……”

他小心翼翼地用长柄钳夹起一块拳头大小的黑曜石,投入熔炉最炽热的中心。烈焰舔舐着黝黑的石体,时间一点点过去。

就在阿列以为失败时,那坚硬的黑曜石表面,竟真的开始软化、塌陷!最终,在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温下,化为了一小滩粘稠、深邃、如同熔化的夜空般的暗紫色液体!

“成了!真的成了!”阿列激动地跳了起来。

树却更加冷静,他操控长钳,小心翼翼地将那滩熔融的黑曜石液舀入一个预先准备好的、刻着箭簇凹槽的小陶范中。暗紫色的液体流入陶范,迅速冷却凝固。

待陶范冷却,树迫不及待地将其敲开。一枚通体黝黑、闪烁着神秘紫色光泽、边缘锋利得令人心悸的箭簇,静静地躺在灰烬之中!

树用指腹轻轻拂过箭簇刃口,一丝细微的刺痛传来,指腹己悄然渗出血珠!

“好锋锐!”阿列倒吸一口凉气。

“比磨制的石簇锋利十倍!比青铜也不遑多让!”

树拿起这枚还带着炉温的“熔星箭簇”,望向宫殿区拔地而起的粗犷轮廓,眼中燃烧着兴奋的火焰。

这来自远方的星辰之石,将在他手中,化作守护这座新城、守护那安和院中唯一继承人的最锋利獠牙!

经历了“裂纹危机”和树的“泥浆养覆法”启发,陶仿佛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

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混合,而是带领着挑选出的精细匠人,在远离喧嚣的角落搭起了实验棚。

不同比例的黏土、贝壳粉、火山灰被精确称量;研磨的细度被反复对比;水灰比例更是精确到瓢。他甚至尝试加入少量碾碎的麻丝(发现能增加韧性),以及不同温度煅烧后的材料。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废弃的泥块堆积如山。但陶的眼睛却越来越亮。每一次失败都让他离那个“干得快、不开裂、硬如铁”的目标更近一步。

终于,在一个晨露未晞的清晨,一批新配方的水泥泥浆被涂抹在特制的木板上。它在温和的阳光下均匀地硬化,表面光滑如砥,青灰色的质地均匀细腻。

陶用尽全力一拳砸上去,只留下一个白印,指骨却隐隐作痛!用青铜刀用力划刻,也只留下浅浅的痕迹!

“大王,王后,成了!”

陶像个孩子一样冲进正在巡视的刘忠和白燕面前,手中捧着那块青灰色的“神泥”板,激动得语无伦次,“您看!您敲!您划!这才是真正的‘水泥’!”

刘忠接过那沉甸甸、冰凉坚硬的泥板,屈指用力一弹。

“铮!”金石之声!

他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用力拍着陶的肩膀:“好,好你个陶!这才是能撑起我华夏宫万年基业的筋骨!从今日起,所有宫殿墙体,外墙全部用此新‘水泥’抹面!我要这华夏宫,远看如山岳,近观如铁壁!”

新的“水泥”工艺迅速推广。粗糙的土坯墙被一层均匀、致密、青灰色的“水泥”外衣覆盖。

整座宫殿的质感瞬间提升,从原始的粗犷向坚固、庄严、统一的风格转变。阳光洒在光滑的墙面上,反射出内敛而深沉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