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外,刘忠站在之前开垦出来的这一亩地,看着地里的焉啦吧唧的豆苗,刘忠就知道之前种黄豆是冲动了。
叫来看管这片土地的几个族人,让他们把这些豆苗全部拔了拿去喂牛。
在这蛮荒时代的部落,生活虽逐渐安稳,但刘忠深知,想要部落长久繁荣,提升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巫留下的龟壳谜团仍萦绕心头,而此时,他将目光聚焦在了农具的革新上。
刘忠召集了部落中擅长手工制作的族人,围坐在广场中央。
他拿起旧锄头,看着那简陋的模样,说道:“咱们现在用的锄头和铲子,太耗费力气,效率也低。咱们得想想办法,把它们变得更好用。”
族人们纷纷点头,开始热烈讨论起来。有人提议在锄头的刃口处镶嵌更锋利的石头,有人则觉得铲子的手柄可以再长一些,便于用力。
刘忠认真听取着每一个建议,脑海中不断构思着新农具的模样。以前自己虽然没有种过地,但是应该和种花差不多的吧。
把种花用的锄头做大,然后用来翻土,应该也是一样的吧,说做就做。经过多次尝试与改进,新的锄头和铲子终于诞生。
新锄头的刃口镶嵌了精心打磨的尖锐青铜,更加锋利耐用,锄头的手柄不仅增长,还在末端弯曲,符合人体用力的习惯。
族人们试用后,纷纷称赞,干活时明显轻松了许多。
然而,刘忠并未满足于此。他找到阿木,决定制作一种更先进的农具——曲辕犁。
“阿木,我们来做一种犁,然后用牛拉上犁,就能大大提高翻地的效率。咱们一起琢磨琢磨,看能不能做出来。”刘忠眼中满是期待。
阿木兴趣大增,兴奋地说道:“族长,我没听说过这东西,不过您既然这么说,咱就试试。”
于是,两人开始忙碌起来。刘忠先是用树枝在地上画出曲辕犁的大致形状,研究各个部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刘忠凭借着自己丰富的见识,详细描述着曲辕犁的构造,阿木则凭借精湛的手艺,将一块块木头削凿成型。
经过两人这几天无数次的修改和完善,曲辕犁的雏形终于完成。
这曲辕犁有着弯曲的辕,能够灵活转向,用青铜打造的犁铧也更加锋利。但想要让它发挥最大作用,还得有合适的牲畜牵引。
刘忠到了部落里的牛棚,他挑选了一头较为温顺的牛,开始训练它与曲辕犁配合。
起初,牛对这陌生的农具十分抗拒,拉着犁不肯前进。
刘忠和阿木耐心地引导,用草料鼓励,经过数日的训练,牛终于逐渐适应,能够熟练地拉动曲辕犁。
一切准备就绪,刘忠召集那几个族人来到田间,准备展示这一革新成果。
他亲自驾驭着牛,拉着曲辕犁在田间翻地。
只见曲辕犁轻松地切入土地,身后留下一道道整齐的犁沟,速度比以往用锄头翻地快了数倍。
族人们惊讶地张大嘴巴,纷纷围上来观看。“族长,这东西可太厉害了!”
“是啊,以后翻地就轻松多了!”族人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
刘忠笑着说道:“这曲辕犁就是咱们以后翻地的好帮手。接下来,我教大家怎么使用。”
他详细地向族人们讲解了曲辕犁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何控制牛的方向,如何调整犁铧的深度等。族人们认真学习,很快便掌握了要领。
刘忠不知道现在是不是种植冬小麦的时节。哪怕就像上次种黄豆一样失败,但也总得试一试。
刘忠带领族人们,使用曲辕犁和牛,开始在广袤的土地上翻地。
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赶牛犁地,有的则跟在后面,将翻出的大土块敲碎,为播种做准备。
翻地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看着那被翻整好的土地,刘忠带着几人用锄头挖起了一排排的小壕沟,然后抓一把小麦慢慢地撒进小壕沟里,后面的族人再用锄头勾起泥土把种子掩埋起来。
等大家把这一亩地种完了,刘忠叫大家来浇水。
首到这时,刘忠才发现还没有浇水的工具。于是让众人用陶锅陶盆来应急,众人拿着就去河边装水,先把地里浇一遍,然后再去做浇水施肥的工具。
刘忠望着那片刚刚翻整好、播下冬小麦种子的土地,心中既有期待,又有隐忧。冬季少雨,若不能解决灌溉问题,这一季的辛苦恐怕要付诸东流。他思索再三,决定制作水车,利用水流为麦田灌溉。
刘忠找到阿木,阿木此时正专注地雕琢着一件木器。刘忠拍了拍阿木的肩膀,说道:“阿木,我有个想法,咱得做个水车,给麦田浇水。”
阿木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水车?那是啥玩意儿,族长您给讲讲。”
刘忠蹲下身子,用树枝在地上边画边解释:“水车呢,就是一个大大的轮子,周围装上竹筒。把它放在水流边,水一冲,轮子就转起来,竹筒就能把水舀上来,再倒到水渠里,流到麦田里去。这样,就算天不下雨,咱也能给麦子浇水。”
阿木听着,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兴奋地说:“族长,这想法妙啊!咱们这就动手做。”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阿木挑选了部落附近最结实耐用的木材,刘忠则召集了几个年轻力壮的族人帮忙搬运。
阿木精心测量、切割木材,将其削成合适的形状。刘忠在一旁协助,帮忙钻孔、打磨。
他们先制作水车的主体框架,用粗壮的木材搭建起一个坚固的圆形轮廓,轮子和轴承的连接处,用青铜器打造的出部件来组装,这便是水车转动的核心。
接着,阿木开始制作竹筒。他将竹子截断,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再用藤条将竹筒均匀地固定在水车的轮缘上。制作过程中,阿木不断调整竹筒的角度,确保其在舀水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装满。
经过数天的忙碌,水车的雏形终于完成。众人齐心协力,将水车搬到离麦田最近的溪流边。
他们在溪边加固地基,安装好水车的转轴,确保其能够稳定转动。刘忠和阿木又带领族人沿着溪流和麦田之间挖掘了一条水渠,以便水车上的水能够顺利流到麦田。
一切准备就绪,刘忠一声令下,众人合力推动水车,让它缓缓浸入水流。河水流速有点缓慢,带不动水车转动。
刘忠在水车的轴上添加一圈脚踏板,然后站在上面用力的踩着,水车开始缓缓转动起来。
竹筒依次没入水中,舀满水后,随着轮子的转动被提升到高处,再将水倒入竹子做的引流槽流到水渠。清澈的溪水顺着水渠欢快地流向麦田,滋润着刚刚种下的冬小麦。
族人们围在水车旁,欢呼雀跃。阿木兴奋地说:“族长,这水车真好用!以后咱再也不怕麦子没水浇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