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

一旁的赵安见状,赶忙快步上前,双手稳稳地将母子俩搀扶起来,和声说道:“我心里明白你们此刻的感受,你们感激神仙大人的救命之恩,这心情谁都能理解。

可咱也得顾着大局不是,不能因为咱们,耽误了神仙大人给其他乡亲们治疗啊。大家都还排着队,眼巴巴等着呢。”

母子俩听了这番话,心里觉得十分在理,忙不迭地点点头,动作麻利地站起身来,

还一边带着歉意朝周围排队的人拱手示意,随后迅速将位置让了出来。

长长的队伍,恰似一条缓缓蠕动的长龙,一点点地向前挪动着。

每一位走进来的庄民,在接过那满满两大碗牛奶后,便仰头咕咚咕咚一饮而尽。

神奇的是,不过片刻工夫,他们的面色便肉眼可见地发生了惊人变化,原本如蜡般枯黄的脸色,逐渐褪去了那层病态,转而变得红润起来,就像重获新生一般。

其实仔细瞧瞧这些庄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身子骨本就没什么大毛病,平日里该劳作劳作,生活也算规律。

可就是因为长期生活条件艰苦,饮食上严重匮乏,导致最大的问题——营养不良,如同阴影一般,笼罩着每一个人。

尤其是妇女和上了年纪的老人,长期缺乏营养的滋养,个个都瘦得皮包骨头,身形单薄得仿佛来一阵稍微大点儿的风,就能把他们轻易吹倒。

好在如今有神仙大人带来的牛奶,这可是解决问题的“及时雨”,只要喝上这牛奶,营养不良给身体带来的损伤,都能渐渐消弭,身体也能慢慢恢复元气。

可这牛奶虽说神奇,能让庄民们的脸色迅速好转,却也并非万能的。它就像个临时救急的帮手,能给身体补充些能量,缓解一下燃眉之急,却没办法完全代替食物,给身体提供全面且持续的营养。

楚云飞看着这些喝了牛奶后逐渐恢复气色的庄民,心里跟明镜似的,却并没有问他们为啥不多吃点东西。他可不是晋惠帝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怎么可能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荒唐话呢。

你瞧那些骨瘦如柴的妇女和老人,他们是自已不想多吃,故意饿着吗?当然不是啊!还不是因为粮食实在不够吃。这几年,老天爷像是跟他们作对似的,连年干旱,赵家庄的粮食产量那是一年比一年少,一年不如一年。

在古代,碰上灾年,有个不成文的潜规则,粮食得优先分给青壮劳力和小孩子。为啥呢?青壮劳力可是支撑一个家、一个村子,甚至整个社会的顶梁柱,他们有力气干活,能保证地里有收成,遇到啥危险还能保护大家,是安全保障。小孩子呢,那可是未来的希望,只要把他们养大,以后这日子才有盼头。

可老人和妇女呢?在这种艰难时候,大家的想法就是,只要能让他们饿不死,就算是不错了。唉,古代农业社会,面对天灾,抗风险的能力就是这么脆弱,就像纸糊的房子,稍微来点风雨,就摇摇欲坠。

关键是,有时候遭的罪还不止天灾这一项。这人祸啊,更是让人苦不堪言。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官府今天要这个钱,明天要那个费,老百姓辛苦一年打下的那点粮食,一大半都被收走了。还有强征徭役,家里的男丁动不动就被拉去服苦役,去修城墙、挖河道,累死在外面的不计其数。再加上土匪强盗横行,时不时就来村子里烧杀抢掠一番,把老百姓仅有的一点家底都给抢光了。

这天灾人祸一股脑儿地来,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可不就只能起来反抗,反了这吃人的狗屁世道嘛。你看秦末的时候,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汉末,黄巾军浩浩荡荡;唐末,黄巢带领着起义军转战南北。往后宋元明清,这样的事儿也是反反复复地发生,历史就像陷入了一个怪圈,一遍又一遍地循环着。

楚云飞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暗自琢磨,看来得找个空儿,把MC里的作物拿出来救救急了。像小麦、

土豆、甜菜、西瓜、南瓜、胡萝卜这些,

抛开它们在MC里那些特殊的功能不说,就光生长周期短这一点,就有着极大的优势。

当然了,把这些作物从MC世界放到现实里,肯定会有些变化,这谁也说不准。但再怎么变,

看看之前弄出来的无限水和牛奶,就知道MC里的东西肯定不简单,

这些作物肯定也能轻轻松松地碾压现实里的普通作物,到时候,说不定就能帮这些受苦的老百姓渡过难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