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家中好吃好用全给孙子,孙女只能捡剩,还经常被指使干活,受尽委屈。
……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阖家团圆的中秋夜,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烤鸭油亮的外皮散发着的香气,清蒸鱼泛着鲜嫩的光泽,还有那盘我馋了好久的糖醋排骨,红亮浓稠的酱汁欲滴未滴。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欢声笑语本该是这温馨画面的注脚,可于我而言,却是无尽的酸涩与委屈。
奶奶坐在主位,眼含笑意地将一只的鸭腿夹到弟弟碗里,嘴里念叨着:“乖孙,多吃点,你正在长身体,学习又那么辛苦,可得补补。”弟弟笑嘻嘻地接过,大口咬下,油花溅到嘴角也毫不在意。我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满心期待着奶奶也能看到我渴望的眼神,哪怕只是给我夹一筷子青菜也好。然而,她像是完全忘记了我的存在,继续往弟弟碗里堆着美食,什么虾仁、牛肉,统统都进了他的“专属领地”。
等到大家吃得差不多了,奶奶才像是突然想起我,皱着眉头,用筷子指了指桌上所剩无几的残羹冷炙:“妮儿,你把这些收拾收拾,别浪费了,赶紧吃完,别磨蹭。”我低着头,强忍着泪水,默默地将那些几乎没怎么动过的素菜拨到自已碗里,米饭上的油渍星星点点,看着就没了胃口,可肚子饿得咕咕叫,又不得不往嘴里塞。
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看电视,弟弟像个小少爷一样四仰八叉地躺在沙发上,吃着零食,看着动画片,奶奶还在一旁给他扇着扇子,驱赶蚊虫。我则被指使去厨房洗碗,热水烫红了双手,洗洁精的泡沫溅到眼睛里,疼得我直掉眼泪。我透过厨房的窗户,望着外面皎洁的月光,心中满是悲凉,同样是孩子,为何待遇如此天差地别?
上学后,这种差别更是被无限放大。新学期开学,弟弟背着崭新的书包,上面印着他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手里还拿着功能齐全的文具礼盒,那是奶奶特意去商场挑选的,说是不能让宝贝孙子在学习上受一点委屈。而我,只能背着那个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旧书包,里面的课本因为频繁翻阅都卷了边,铅笔用到短得几乎握不住,还得用卫生纸裹着继续写。
有一次,学校组织绘画比赛,我满心欢喜地想要参加,可当我向奶奶要几块钱买画笔和画纸时,她却不耐烦地瞪了我一眼:“女孩子画什么画,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多学学做家务,将来嫁人了也能伺候好婆家。”我委屈地跑回房间,趴在床上大哭了一场,看着墙上自已用铅笔画的那些简陋却充满梦想的涂鸦,心中的希望一点点熄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奶奶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是我努力就能改变的。家里的农活,大部分都落在了我瘦弱的肩上。夏日炎炎,我头戴草帽,在田间除草,汗水湿透了衣衫,蚊虫叮咬得我浑身是包,每一次弯腰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而弟弟呢,躲在屋里吹着风扇,玩着游戏,偶尔出来还对我颐指气使:“姐,给我倒杯水,我渴了。”我只能默默地放下手中的锄头,拖着疲惫的身体去满足他的要求。
初中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地跑回家,想要和家人分享这份喜悦时,奶奶却冷冷地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家里供不起,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点钱贴补家用,供你弟弟上学。”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多年的努力和梦想,被奶奶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彻底击碎。
我哭着哀求,希望她能给我一次机会,可她心意已决,丝毫不为所动。父母虽有些不忍,但在奶奶的权威下,也只是轻声叹气,默认了这个决定。那个暑假,我看着同学们陆续去学校报到,开启新的学习旅程,而我,只能跟着同村的人去城里的工厂打工。
工厂的生活苦不堪言,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劳作让我腰酸背痛,手指被机器磨得满是伤口和老茧。晚上回到宿舍,累得倒头就睡,可常常在睡梦中被噩梦惊醒,梦里都是奶奶冷漠的脸和弟弟得意的笑。
几年后,弟弟考上了大学,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在家里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庆祝。看着满屋子的欢声笑语,我却像个外人一样,站在角落里默默流泪。为了给弟弟凑学费,奶奶甚至打起了我的主意,让我把这些年打工攒下的钱都拿出来。我稍有犹豫,她便骂我不孝,说我白养了这么多年。
后来,我在工厂里认识了一个男孩,他对我很好,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温暖。我们相爱了,本以为能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可奶奶知道后,却嫌弃他家庭条件不好,坚决不同意我们在一起。“你要是敢嫁给他,就别认我这个奶奶,咱们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奶奶的话像一把利剑,再次刺痛了我的心。
最终,在爱情和亲情的双重逼迫下,我选择了妥协。我离开了那个男孩,回到家里继续过着压抑痛苦的生活。而弟弟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了份好工作,买了房,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奶奶逢人便夸自已的孙子有出息,却从不曾提及我这些年为这个家所做的牺牲。
如今,我依旧生活在这个重男轻女的阴影下,青春已逝,梦想破灭,只剩下满心的伤痛和对未来的迷茫。看着镜子中面容憔悴、眼神黯淡的自已,我常常想,这一辈子,难道就只能这样了吗?被亲奶奶嫌弃,被命运捉弄,在这冷漠的人世间,孤独地承受着一切苦难,找不到一丝温暖与希望,而这,就是我的人生,一个被重男轻女观念改写的悲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