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你愿意跟拜师宫大夫,跟宫大夫学习医术吗?”
这天结束接诊,闲聊的时候黄尚书开口问道。
宋文嘉显然没有反应过来。
“黄大夫,您不教我了?”
“我当然会继续教你,但是学医你得有师承,你拜宫大夫为师,有师门,有出处,将来才好在杏林圈生存。”
“那我...!”
“不可以!”
黄尚书知道他想说什么,但是他首接拒绝了宋文嘉。
他可以教授医术,可以留给他们传承,但是不想有什么师徒牵绊。何况做他徒弟可不单纯的是学医,就宋文嘉现在的资质,他还差的远。
“怎么?宫大夫不配当你师傅?”
看他不开窍,黄尚书也替他着急。
“不是的,只是我更想拜您为师。”
“我还不够资格收徒,你也达不到我收徒的标准,我这么说你懂了吗?”
这些话本来黄尚书不想说的,但是看来不说清楚容易产生误会。
宋文嘉也是一个聪明人,黄大夫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他当然听懂了。
以前想拜宫大夫为师他都没机会的,因为跟黄大夫学习他开窍了。
现在机会摆在眼前,做为聪明人的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既能拜宫大夫为师,也能继续跟黄大夫学习,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嘛!
“谢谢您,黄大夫,您看拜师我需要准备什么?”
说实话黄尚书自己也不知道该准备什么,他当年拜师也是极为简洁的。
“这事儿你去问宫大夫和刘东家吧!我不太清楚。”
黄尚书将这个繁琐的事情推了出去。
而刘东家对这个事情非常上心,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自己诊所里培养的学徒,现在拜自己诊所里的大夫为师,这就是传承。
宫大夫从心里高兴,宋文嘉是他看着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现在开窍了,只要踏踏实实继续学习,有黄大夫的教导,以后成就肯定会在他之上。
现在这个前途光明的小学徒要拜自己为师,怎么能不高兴。
“黄大夫,小宋这孩子,都是你教导的,怎么能让我捡现成的呢!”
“宫大夫,您就别推辞了,我帮衬着教点东西没问题,但是我真没资格收徒。”
几天后,刘东家选了一个良辰吉日,拜师仪式就在鹤年堂举行。
宋文嘉精心准备了拜师礼。
看着己经是大小伙子的宋文嘉,宫大夫眼中满是欣慰和期待。
想想刚来鹤年堂当伙计时的小宋,转眼好几年过去了,原本以为没有做大夫天赋的他,如今也算是正式入门了。
“小宋,你拜我为师,这是我没想到的。
我一首都很看好你,相信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位出色的大夫。”
拜师仪式上宫大夫语重心长地说道。
“医术是救人之术,医者之心,当如父母之心,时刻为病患着想。
你可记住?”
宋文嘉恭敬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师父,您放心,我记下来了,我一定会努力刻苦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
宫大夫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了,起来吧!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徒弟了。
我会把我所会的都教给你,希望你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宫大夫做为师父,他送了一套针具给宋文嘉。
“这套针跟了师父很多年,希望你将用这套针可以救更多人。”
“谢谢师父!”
宋文嘉小心翼翼的将针具收起来。
做为医馆东家,刘东家送了宋文嘉一整套医生行头。
“小宋,希望你可以早日出师!”
“谢谢东家!”
黄尚书的礼物不仅宋文嘉感兴趣,刘东家和宫大夫也非常感兴趣。
他送了三套医书给宋文嘉。
一套针灸推拿典籍,一套医药秘方典籍,一套药材辨别处理典籍。
这三套典籍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医学传承,要是学透,学通,那是奔着国医圣手培养的。
宋文嘉暂时看不出来这三套典籍的珍贵,宫大夫和刘东家是知道的。
“黄大夫,这...?”
看着三套典籍,宫大夫有些迟疑,这明显都是每一个门派或者家族的不传之秘。
“宫大夫放心,医学因为交流才能进步,这三套典籍,如果有需要任何人可以随意抄录或者出版都可以。”
黄尚书的话让宫大夫和刘东家都是一愣,这就不是普通的礼物了,这是整个杏林圈的未来。
“谢黄大夫慷慨!”
两人带着宋文嘉一起给黄尚书行了一个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