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让他兴奋的是,昨天种植的麦子与草药已冒出土层,绿意盎然的幼芽显现出生命之力。
再看那两间储物室,一室内堆满了小麦面,另一室则收纳着他珍贵的收藏物。
观之此景,孙建国心头盘算,食物的种类显得过于单调,往后需增加品种,以免将来取出的皆为面制品,难以向他人交代。
“似乎缺少些什么?”此疑问在他心上回荡,始终未能明晰答案。
蓦然,他灵机一动,
“对,缺少肉。”他皱眉沉思,开始琢磨该如何获取肉类?一个全新方案在他脑中渐渐形成。
“时间到,收卷!”老师的嗓音在教室中如铃声般响亮。
“呀!哦……等一下……”
老师的话音落下,立即引发一阵同学们的集体叹息,那语气夹杂着无限惋惜与绝望,如同面临世界末日的前奏。
不过,这哀歌之群中并未包括孙建国和郑文化二人。
他们早在试题完成后,就以从容的姿态静候着。
光阴飞逝,转眼距离在莫斯科餐厅共餐已过一个月。
今天的考试,是假期前夕最后的大战。
步出教室之际,郑文化飞速上前,搭着孙建国的肩膀,嬉笑道:
“建国兄,这次有没有可能由我登榜首啊?”
面对郑文化那副轻佻的举止,孙建国心中暗觉有趣,遂以玩笑回应:
“同志,请记住伟人们的教诲:得意而不忘形,挫折时不放弃。
你当然有机会。
来日继续奋斗,勇敢冲击巅峰吧,别担心,我们的国家信任你,**人民也会支持你。”
此番‘空话’惹恼了郑文化,使他恨恨不已,几乎要向对方挥出一记重拳。
“还拼呢!我还不是够努力了?我郑文化拼了三年,结果总是屈居次位。
就不能破一次格,体现一下所谓的中国人内在谦逊和温和吗?”
郑文化带着几分抱怨地说着。
言毕,更是朝着孙建国重重地翻了一个白眼,以此传递他对后者所谓‘问候’的情感表达。
而后,二人即刻投入打趣玩闹中,你追我赶,不一会儿便从校园里消失。
重返家庭生活,母亲林雯翠对孙建国等三子女考试的成绩稍作询问便不再多言。
作为一位母亲,她对自已子女的学习成绩颇感欣慰,因为他们一向勤奋好学。
几天后,成绩单出炉,结果一如往常,孙建国又一次占据了全校榜首的位置。
至于郑文化,则再次无奈成为“最佳陪衬”,排名第二。
但郑文化并未因此沮丧,反倒是与孙建国订立了一个新的约定——来年的高考将是一场最终对决,双方都要全力以赴。
当孙建国三兄弟返回四合院的那一刻起,他们立刻赢得了邻居们的赞美,被视为“别人眼中的典范孩子”,引发了不少人的羡慕之情。
许大茂今年也经历了中考的考验,然而,似乎并未能交出满意的答卷,事情也就这样 ** 无奇地过去了。
对此,邻里之间都认为这才是预料之中的结果,传闻称许富贵已经在积极活动,希望能为儿子寻找到一个体面的工厂岗位。
次日早晨,随着阳光逐渐照亮了整个小庭院,孙建国及其两位手足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前往他们的家乡探亲。
这次旅程中,孙建国怀抱着某些特别的打算。
途中,他在一个小铺购买了所需物品的幌子下,实际上是从空间里取出了提前准备好的两大口袋面粉,计划将其作为给祖父与外祖父家庭的礼物。
抵达祖父家中时,时间已至上午十点左右。
一跨入门槛,孙建国就满怀热忱地呼唤着家里的每位长辈,表达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老祖母见到归家的孙子们后,顿时满心欢喜,连忙前来迎接。
“我的好孩子回来了啊,爷爷方才还说起你们,说算日子也该回来看看。
快过来,让奶奶好好瞧瞧,都长成大小伙子喽!”她的话语间透露着掩饰不住的喜悦,这股情绪迅速感染给了现场所有人,让大家也都跟着乐开了花。
正午时刻,外婆家里的一行人也随之到来,全家人围着餐桌享受起了团聚的快乐时光。
餐桌上,孙建国不断回答舅母提出的关于小儿子林纪国的各种问题。
听闻到林纪国状态良好,并即将参与下一步的测试后,大家都不禁展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整个家族仿佛都被这股温暖而明亮的氛围包围。
午休过后,年纪较小的孩子们纷纷跑去院子外面嬉戏游玩,唯有孙建国单独提着之前预备的那份礼物去了外婆家中。
他首先在外静静地观看舅舅林洪修炼武功,其间林洪偶尔也会对其表现出惊讶的表情。
观看完毕之后,二人进行了面对面的切磋交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强大力量闻名的明劲后期高手林洪竟然未能在一个回合中取胜。
面对孙建国强有力的攻击,他不由得连退了七八步,心中的震撼难以言喻。
林洪心中满是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怎样的训练方法造就了如此非凡的功夫。
不过,他很快将这份困惑抛于脑后——毕竟是自家后代,怎能因才能而生妒意呢?于是,他进屋拿出了早已泛黄却充满价值的古老书籍,恭敬地呈现在孙建国面前。
“这里头不仅记录了明劲、暗劲的知识,还有有关转化力量的思想概念,另外也涉及了药浴的配方及其使用说明。
我不能再教你更多了,这辈人所承袭下来的东西不能就此断绝,你必须确保这份传承能够延续。”林洪的言语中充满了深切的责任感。
孙建国双手接过这珍贵的馈赠,随即打开仔细阅读。
书中的内容对他而言如同发现宝藏般珍贵,给予了他无限启迪。
他暗暗下定决心,依靠这本书记载的智慧加上自身的努力,未来达到更高级别力量的状态指日可待。
次日清晨,晨光初露之际,孙建国携带干粮,决定单独攀登附近的山脉。
临行前,林洪反复嘱咐他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可轻易深入森林的深处地带,那里栖息着众多凶猛的野兽,潜在的危险极大。
孙建国虽然嘴上答应得很好,但心中却另有打算。
这一次登山,他的目标就是深入山林,寻找大型的猎物。
走出村庄后,孙建国径直向后山前进,丝毫没有在浅山徘徊的意思。
因为在外围活动的多数是小型生物,不在他的目标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