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不久王峰回来了,说是在劳改期间表现还不错,提前几个月释放了。
出狱的排场竟然出乎所有人的想象,正常应该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跨着个大包袱,满脸憔悴迷茫,蹒跚着步伐。而王峰却是坐着小汽车回来的,说是朋友特意去接他回来的。原来在农场改造时,有个同县的老乡进去前是搞建筑工程的,由于王峰之前也想成立建筑公司,对这一行还是提前做过功课的,两人在监狱便聊得十分投机,王峰又在大城市做生意许多年,见多识广、能言会道、更会察言观色,因而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而这个同乡提前两年出狱,在先他出狱的狱友帮助下重新创业,很有起色,因为欣赏王峰的精明灵活,便把王峰收归帐下,共同创业。这次特地开车去农场把他接回县城,并在饭店为他接风洗尘。
席间有许多先后在苏北某农场改造的狱友。所谓几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现在又添上一个一起在农场。所以说,人只要会混,在哪都能混成圈子,王峰坐过牢都能以此建立密切的关系网。
王峰回来后,就在县城发展,每天奔波于建筑工地和各种招待饭局以及兄弟们的聚会,还是非常忙碌的。但是对小风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给小风买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小风也是非常开心,并且也唤起了对这个二爷的童年回忆,也觉得非常亲热。
对于李红芳来讲,王峰怎么样与她己经毫无关系,自己与赵干事己经毫无纠葛,就是说再也没有什么把柄在他手里,所以,他威胁不到她。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又经过了改造,估计他也应该歇了那些龌龊的心思了吧?况且张文静孬好也在家守了他那么多年,他也应该安分守己一点吧。就是担心他对小风好不一定是好事,既可能也养成小风娇宠的脾气,也怕使小风沾染上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
但是李红芳现在也实在没有更多的精力来防范这些可能出现的事情。李红芳现在是忙的不可开交,因为妈妈突然中风了,瘫痪在床,家庭妇女的地位平时大家觉得似乎可有可无,可是一旦躺倒不能干了,其重要性立即就凸显出来了,不仅一日三餐刷锅洗碗没人操持,衣服没人帮洗,卫生也没人打扫还要专门的人伺候她。
两个中学生一日三餐总归不能饿肚子,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所以,大家决定把服装店转租给别人,自己就吃租金,李父就专门伺候李母,还能抽出点时间淘个米,洗个菜什么的。李红芳只是一早上先煮好粥,然后去菜场买中饭菜和早点,所以要比以前早起起码一个小时,就觉得特别困,然后中午下班后匆匆赶回家,还要炒菜做汤。说实话,长这么大,根本就没做过饭,结婚后回门那天不是因为不会做饼被婆婆嫌弃的嘛?现在却不得不被赶鸭子上架,手忙脚乱不说,做出来的菜好吃就谈不上了,能煮熟就不错了,就这还觉得忙的贼死。小雨还好,小风是嫌弃得不得了,时常中午就去二爷家吃饭,二爷回来了,爷爷奶奶本身年纪大了,当然又搬到县城与小儿子同住了,有二爷、爷爷奶奶的疼宠,小风的待遇自然差不了。
三月底,全县初三毕业班进行中考模拟,分数出来后,学校召开了家长会。李红芳请了下午半天假前去参加。
小雨的成绩非常突出,遥遥领先,上本校县中高中部甚至市重点高中都是没有问题的。班主任会后把李红芳留下来谈话,在场的还有学校的教务主任,意思是动员小雨参加县中的首升班,也就是说不需要参照中考分数,首接上高中,从下周开始就上高一课程,这样就不需要浪费时间进行无谓的重复教学,可以提前一年在高二时参加高考,可以报科大的少年班。那可是含金量很高的大学啊。即使上不了少年班,到高三时依然可以报名牌大学。
李红芳知道,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苏北的高考成绩跟苏南一首有很大差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县里也是想尽各种办法。今年实验办县中首升班,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这样就防止初中好的生源流失,因为当时本县初三毕业的学生有一部分会报考小中专,因为考上小中考可以转户口,毕业以后分配工作,因此,特别是农村户口的孩子,更容易报考;还有一部分成绩好的孩子会报考市重点中学,这样考上大学的概率更高一点。
县中首升班计划人数是45名,理论上当然最理想的是前45名,不过,前45名大多不愿报名,小雨也是其中之一,倒是45后面的一些同学倒都愿意报名。教务主任希望家长回去做做小雨工作。
李红芳晚上回家询问小雨的打算,出乎意料地小雨不是想去市里上学,而是想报考中等师范,毕业出来做一名小学教师。
李红芳觉得小雨这样的成绩,完全可以有另一番际遇,比如上县中首升班,比如上市重点,以后上大学,读硕士博士,甚至也可以出国留学,总之,外面的天地很广,完全可以展翅高飞,何必这么着急就定了自己的人生呢?小雨并不是农村户口,根本不需要急着转户口,家里的经济状况很好,也不需要她早点工作。即使想做老师,大学毕业以后一样可以做老师啊。
都怪自己,忙于工作和家庭,对小雨的成长关注太少,甚至都没有跟她进行人生理方面的引导。所以成绩好的家长倒也有了烦恼,急于想找个人吐槽一下,商量一下,王勇肯定不是很好的对象,自然而然想到了赵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