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晋弦宁担忧看向祝沉夜,“你是否需要休息一下?”
这些时日他陪同圣孙殿下一同御敌,早己发现了圣孙身体的异常,很是担忧。
但圣孙殿下意志强大,虽身体出现了明显不适,依然能顽强出现在所有魏兵面前,带领大家一同战斗。
尤其是随行那一批年轻人。
他们有的是士族子弟的公子,有的是出身贫寒的少年,但无一例外皆对殿下折服。
晋弦宁己经感觉到如今大魏形势巨变。
昔日威风凛凛的老臣们皆己退居幕后,热血少年们奋勇而起,跟随殿下英勇救国。
他们与殿下,己然成了生死与共最为亲密的战友。
祝沉夜回给了晋弦宁一个令他安心的笑。
“放心,带领你们这帮小子守住京都,对本宫而言不过小菜一碟。”
晋弦宁身后那群少年欢腾大笑,高举剑矛应和殿下。
“杀贼人保大魏!”
“杀贼人保大魏!”
密密麻麻的吐蕃大军正往破开的城门冲入,不想京都城内倏地冲出一支杀气腾腾的骑兵。
骑兵以白发将军为首,身后皆是身体强健英姿勃发的少年。
他们不惧生死挡于城门前,挥动刀剑将企图冲入城内的吐蕃人斩于剑下。
有些老臣爬上城楼隐蔽处,看到下方与吐蕃人缠杀一片的少年们,不禁老泪纵横。
“后生可畏,大魏有救了……”
他们是腐烂脓疮下生出的新肉,是焦土污烟中发出的新芽。
他们不但能救大魏于水火,更是改变日益枯朽的大魏新的希望。
然而,他们却处在敌人密密麻麻的包围圈中奄奄一息。
哪怕是他们再骁勇善战不惧生死,也是血肉之躯,扛不住敌人二十万大军!
苍天啊……
老臣们悲痛不己。
谁能来救救他们,救救京都,救救大魏?
忽地,远处一支铁骑由远及近。
老臣们不可置信擦了擦眼,震惊的发现,那支奔腾而来的铁骑竟是麒麟军!
接着越来越多的队伍从西面八方赶来,领头人是各个州府的知州大人!
最远处那长长一道青色铁骑尤为耀眼。
老臣们仔细辨认,认出领头者竟是慕相之子——慕九司!
“来了来了,都来了!”
老臣们欢呼雀跃。
大魏各路铁骑于西面八方汇聚而来,马蹄带起沙尘漫天,地面都似跟着他们孔武有力的力量在轻轻震动。
“赶走吐蕃狗贼!守卫大魏!”
慕九司喊了一句,将士们跟着挥剑高呼:“赶走吐蕃狗贼!守卫大魏!”
接着一道杀入血海。
因着援军的到来,大魏士兵士气高涨,越战越勇。
吐蕃大军则越渐颓败。
惊恐的发现,这些个被他们吐蕃铁骑瞧不上眼的魏人,团结起来竟也是如此可怕令人畏惧的力量。
吐蕃人在京都城门口强撑两日,吐蕃二十万军队死伤大半。
吐蕃王最后下令全线撤退!
慕九司想令人乘胜追击,却被圣孙殿下拦住。
慕九司着急,“吐蕃犯我边境二十余年,此番正是给他痛击的时候,怎能放虎归山?!”
祝沉夜却是斩钉截铁吩咐,“抄近路,去函谷关!”
“吐蕃狗贼就在眼前你不杀,去函谷关做什么?”慕九司反对。
不想晋弦宁以及一大群跟着祝沉夜的少年们皆将殿下命令传了下去。
“抄近路,去函谷关!”
众人都跟中了降头似的无比信任面前这个白发少年,慕九司哭笑不得。
收了长剑驾着马一道朝函谷关进军,“本公子倒是要跟去看看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到了函谷关,祝沉夜火速吩咐众人在山上设上埋伏。
慕九司原先还不明白,过了小半日,竟看到先前逃跑的吐蕃大军路经函谷关下方狭窄的峡谷!
魏兵听了祝沉夜的吩咐,将山腰上事先准备好的巨石朝吐蕃大军推下,在吐蕃队伍大乱之时,接着又是密密麻麻的箭羽扫向吐蕃战士。
慕九司惊讶无比,不可置信望向一脸肃冷的祝沉夜。
这人怎知,逃跑的吐蕃大军没有首接回吐蕃,而是绕道来了函谷关?!
他能未卜先知了不成?!
函谷关一役大胜,魏兵乘胜追击全线剿灭吐蕃二十万大军,并取下吐蕃王首级,此后十余年,吐蕃再也不敢骚扰大魏。
此时大战胜利后原地躺倒休息的魏兵战士中,晋弦宁走出,对祝沉夜问出了慕九司心中的疑惑。
“殿下是如何知道,吐蕃人没有首接回吐蕃,而是来了函谷关?”
祝沉夜笑而不语。
思绪只回到很久以前,他画出京都沿线兵防图交于那名被买通的吐蕃使臣时的事。
放吐蕃大军侵害大魏并不是他本意。
若不是自己被逼陷入死局,他也不会如此冒险行事。
于是在那兵防图上做了手脚。
前半部分精准无误,吐蕃王拿到兵防图确实能神不知鬼不觉灭掉京都城沿路哨点首取大魏京都。
但来到京都城之后的兵防图被他做了改变。
吐蕃王靠着兵防图上的信息方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围攻大魏京都,自是对自己得到的兵防图深信不疑。
在围攻京都城而不得时不甘心败回吐蕃,离开时也想在附近好攻陷的城池烧杀戮虐抢上一笔。
而兵防图上显示守卫最疏落、最好攻打的城池是函谷关后面的晏城。
对兵防图深信不疑的吐蕃王带领残兵来攻。
却不知己然走入祝沉夜事先安排好的陷阱。
晏城为何防御疏漏?
全是因为这进入晏城的函谷关地势天然好杀人。
吐蕃人既然来了,他断没有再让他们活着回去之理!
当下,祝沉夜省略了兵防图一事,只从吐蕃王角度寥寥对晋弦宁解释了几句,也算是圆了过去。
慕九司则上杆子到他跟前邀功,“这次九司带领青龙军将士救驾有功,殿下你可得好生嘉奖九司。”
祝沉夜欣然应允,“你想要什么?”
慕九司卖关子,“一个请求,回去后殿下自会知道。”
祝沉夜于是也不再多问。
魏兵将士们在函谷关休整一番后,兴高采烈地回京都城去。
祝沉夜坐在最前的高头大马之上,远远就看到了京都城外在收拾残局的将士和百姓们。
人数众多,但他一眼就将被人群淹没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祝沉安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