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小弟子一边擦汗一边从后院跑来,手里还拿着一块刚挖出来的泥巴,一脸困惑地对着正坐在树荫下悠闲喝茶的老子说:“师父,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老子慢悠悠地放下茶杯,笑眯眯地看着小弟子说:“哦?什么问题能让咱们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么苦恼啊?”

小弟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嘿嘿,师父您别打趣我。是这样的,我读到您说的那段话,‘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您能给我讲讲吗?”

老子哈哈一笑,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好,咱们就从这车轮说起吧。”说着,他领着小弟子来到了院子的另一边,那里正好有一辆老旧的木制手推车。

“你看这车轮,”老子指着车轮中心的圆孔说,“三十根辐条都集中在中心的轂上,正是因为中心有个‘空’的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车才能行驶。如果那里被填满了,车轮还怎么转呢?”

小弟子瞪大了眼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哦,原来是这样!那‘埏埴以为器’呢?”

老子拿起小弟子手里的泥巴,开始揉捏起来:“埏埴,就是揉和泥土做成陶器。你看,这个陶罐,正是因为它中间是空的,我们才能用来装水、装粮食。如果它是实心的,那不就成了个石头疙瘩,啥用也没有了吗?”

小弟子恍然大悟:“哈哈,我明白了,就像我的肚子,也是因为里面是空的,才能吃饭喝水,不然早就撑爆了!”

老子被逗乐了,拍了拍他的肩膀:“孺子可教也!那‘凿户牖以为室’呢?”

小弟子想了想,兴奋地说:“这个我知道!就是说造房子的时候要开窗户,因为窗户是空的,所以能让光线和空气进来,让房子变得明亮又通风。如果没有窗户,房子就像个闷罐子,住起来肯定不舒服!”

老子满意地点点头:“没错,这正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道理。有形的部分给我们提供了便利,但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那些看似‘无’的部分。就像车轮的辐条和轂是‘有’,但让车轮转动的却是中间的‘空’;陶罐的泥土是‘有’,但让我们能用它来装东西的却是里面的‘空’;房子的墙壁和屋顶是‘有’,但让我们能在里面舒适生活的却是窗户和门带来的‘空’。”

小弟子听得津津有味,突然眼睛一亮:“师父,那道家修炼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道理呢?”

老子赞许地看着他:“正是如此。道家讲究‘无为而治’,看似什么都不做,实则包含了最深的智慧。修炼身心,就是要学会放下执着,让自己的心灵变得像车轮中心的‘空’、陶罐里的‘空’、房子窗户带来的‘空’一样,空旷而自由。”

“就像水一样,”老子继续说,“水无形无相,却能随方就圆,滋养万物。道家修炼就是要像水一样,去掉自己的棱角和固执,顺应自然,无为而为,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平和与自在。”

小弟子若有所思:“师父,那您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运用这个道理呢?”

老子微笑着说:“很简单,就是要学会‘空’的心态。不要总是被欲望和执念填满心灵,要学会放下,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和不确定性。就像车轮、陶罐和房子一样,正是因为有了‘空’,才有了无限的可能和用途。”

小弟子听得如痴如醉,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师父,那您觉得‘空’是不是就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呢?”

老子摇了摇头:“非也非也,‘空’不是懒惰和消极,而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就像车轮虽然中间是空的,但它却能承载重物,行驶千里;陶罐虽然里面是空的,但它却能装下万物,滋养生命;房子虽然窗户是空的,但它却能挡风避雨,提供庇护。同样地,我们的心灵虽然需要‘空’,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努力和追求。”

“真正的‘空’,”老子继续说,“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是一种超越物质和欲望的精神状态。只有当我们学会了‘空’,才能更加专注于内在的成长和提升,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师父,您说得太好了!我以后一定要学会‘空’的心态,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自由和宁静。”

老子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很好,记住,道家修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和实践,相信你一定能够达到更高的境界。”

说完这些,老子突然话锋一转,开玩笑地说:“不过啊,你小子可别把‘空’的心态当成偷懒的借口哦!该练功的时候还是要练功,该干活的时候还是要干活。不然的话,小心我把你踢出山门,让你去外面流浪哈哈!”

小弟子一听,吓得连忙摆手:“不不不,师父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练功,好好干活的!绝对不会偷懒的!”

师徒俩相视而笑,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场关于“车轮之悟”的对话,不仅让小弟子深刻理解了老子的智慧,也让他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

从此以后,小弟子更加用心地修炼身心,学会了用“空”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和困难。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空旷而自由,才能真正领略到生命的无限可能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