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个穿着道袍、头戴道冠的小弟子,手拿一本泛黄的《道德经》,一脸困惑地坐在道观的后院里。不远处,一位白发苍苍、长须飘飘的老子正悠闲地品着茶,晒着太阳。

小弟子挠头自语:哎呀妈呀,这《道德经》里的句子怎么这么深奥啊!什么“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搞得我头都大了。算了,我还是去找师父问问吧。

小弟子起身,屁颠屁颠地跑到老子面前,双手合十道:师父,师父,徒儿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老子慢悠悠地放下茶杯:哦?什么问题能让我的乖徒儿这么为难啊?

小弟子:就是这本《道德经》里的句子,“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我完全不懂嘛!

老子微微一笑:哈哈,这个问题啊,咱们得好好聊聊。来来来,坐下说。

两人坐下,老子开始娓娓道来:首先啊,咱们得明白,这“名与身孰亲”是在问,名声和自己的身体哪个更重要呢?

小弟子若有所思:哦……那肯定是身体重要啊,没有身体哪来的名声呢?

老子:对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名声再大,没了身体还不是一场空?所以啊,咱们修道之人,首先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别为了追名逐利把自己给搞垮了。

老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讲道:再来说说“身与货孰多”。这里的“货”啊,指的就是财物、金钱这些身外之物。你说说看,身体和财物哪个更重要?

小弟子毫不犹豫道:那当然是身体重要了!钱没了可以再赚,身体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老子点头称赞:不错不错,孺子可教也!很多人啊,一辈子都在为了钱财奔波劳碌,结果把钱赚到了,身体却垮了。这岂不是舍本逐末吗?

小弟子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老子继续讲解:最后咱们来说说“得与亡孰病”。这个“得”啊,指的是得到的好处、利益;“亡”呢,就是失去、损失。你说说看,得到和失去哪个更让人痛苦?

小弟子挠挠头:这个嘛……我觉得失去更让人痛苦吧?毕竟得到的东西可能会再失去,但失去的东西就再也回不来了。

老子满意地点点头:嗯,你这个理解也有道理。不过啊,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明白,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因为得到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能因为失去就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要学会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这样才能活得更自在、更洒脱。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老子:所以啊,这《道德经》里说的“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过分地追求名利、财物,那么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你总是想把好东西都藏在自己手里,那么最终也会失去更多。

小弟子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知足常乐、适可而止啊!

老子笑眯眯地点头: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样才能长久啊!

小弟子兴奋地跳了起来,双手握拳道:师父,您真是太厉害了!这么深奥的道理,您一说我就懂了!

老子哈哈大笑:哈哈,那是当然!不过啊,光懂还不够,关键是要去做、去实践。你要记住,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慢慢来、一步步来。

小弟子郑重地点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老子又说道:其实啊,这《道德经》里的道理,不光是对我们修道之人有用,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样的。你看现在社会上很多人,为了追求名利、地位、金钱,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家庭、友情……到最后呢?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得到,还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

小弟子点头赞同:是啊!这些人真是太傻了!要是他们能早点明白这些道理,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老子微微一笑:所以啊,咱们修道之人,不光要修炼自己的身体和心性,还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明白这些道理,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这样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和谐、更美好的世界。

小弟子听得心潮澎湃,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夕阳西下,两人并肩走在道观的小路上。

小弟子高兴地说:师父,我觉得跟您在一起学习修道真好!不仅能学到深奥的道理,还能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老子慈祥地摸了摸小弟子的头:傻孩子,这都是你自己的功劳。你能用心去学、去感悟,这才是最重要的。

小弟子害羞地笑了笑:嘿嘿,还是师父教得好嘛!

老子哈哈大笑:好了好了,别拍马屁了。咱们回去吧,今晚还得继续修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