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小道童阿明一脸困惑地坐在师父老子的对面,手里还拿着一本泛黄的《道德经》,眉头紧锁。
阿明:“师父,我有个问题想不明白,书上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难道老百姓不怕死,我们就不能用死来吓唬他们了吗?”
老子捋了捋长髯,微微一笑,眼神里透露出一股子睿智:“哦?这个问题有意思,来,咱们细细道来。”
老子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讲解模式:“阿明啊,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了,那你再用死来威胁他,岂不是对牛弹琴?这就好比,你拿着一块糖去哄一个己经吃饱喝足的小孩,人家根本不理你嘛!”
阿明听得一愣一愣的,但还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老子接着说道:“再来说说后半句,‘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老百姓平时都很怕死,那么那些敢做坏事、搞奇奇怪怪行为的人,我们抓住了就可以杀掉,这样一来,谁还敢胡作非为呢?”
阿明:“哦~原来是这样,那‘常有司杀者杀’呢?”
老子:“这句话啊,说的是天地间自有掌管生死的法则,就像有个无形的司令官在决定着谁该生谁该死。我们人类啊,最好还是不要去插手这个事儿。”
阿明:“那‘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这句呢?好拗口啊!”
老子哈哈一笑:“这句话啊,说的是如果你非要代替那个无形的司令官去杀人,那就好比是一个不懂木工活儿的人,非要拿起斧头去代替大匠砍木头,结果呢,往往是伤了自己的手。所以啊,我们做事得讲究个顺应自然,别老想着去逆天改命。”
阿明听得津津有味,突然眼睛一亮:“师父,那道家修炼是不是也要顺应自然呢?”
老子点了点头:“没错,道家修炼讲究的就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你看那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它们都在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从不强求,而我们人类呢,往往容易被欲望所驱使,做出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阿明:“那要是我们都顺应自然了,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做了?”
老子摇了摇头:“顺应自然可不是什么都不做哦,而是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像农民种地一样,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这都是顺应自然的表现。而我们修炼呢,也是要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境界。”
阿明:“师父,那道家修炼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老子沉思了片刻:“道家修炼的最终目的啊,是为了达到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我们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和烦恼,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当然了,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长期的修炼和积累。”
阿明:“听起来好厉害啊!那师父,您觉得我修炼到哪个阶段了呢?”
老子笑着拍了拍阿明的肩膀:“你啊,还早着呢!不过别担心,只要你肯下功夫,总有一天也能达到那个境界的。”
阿明:“师父,那道家修炼和咱们的人生哲理有什么关系呢?”
老子:“关系大了去了!你想想看啊,咱们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果我们总是强求、总是抱怨,那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而如果我们能够像道家修炼那样,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那我们就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了。”
阿明:“师父,您说的太对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修炼,争取早日达到那个超脱世俗的境界!”
老子欣慰地点了点头:“好样的!不过啊,修炼这事儿可不是光说说就能行的,还得靠实际行动。你得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学会放下执念、保持心态平和、多做善事积累功德。”
阿明:“师父,我记下了!对了师父,您说修炼的时候要不要忌口啊?比如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什么的?”
老子:“哈哈,这个嘛,因人而异啦!道家修炼讲究的是内心的修炼和境界的提升,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和规矩。你觉得自己吃什么、喝什么最舒服、最自然那就吃什么、喝什么好啦!不过啊,也别太过放纵自己哦!”
阿明:“嘿嘿,知道了师父!我一定会好好修炼的!”
师徒俩聊得正欢呢,突然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原来是小道姑小芳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师父、阿明师兄!大事不好了!厨房里的鸡又飞走了!”
阿明一听这话,顿时笑得前仰后合:“哈哈!看来咱们道观的鸡也想修炼超脱世俗的境界啊!”
老子也是忍俊不禁:“好了好了!别闹了!小芳啊,你去把鸡找回来吧!记得要心平气和地跟它说哦!别吓着它了!”
小芳一脸无奈地应了一声:“知道啦师父!”然后转身出门去找鸡了。
阿明看着小芳的背影,忍不住又对老道说道:“师父啊!我觉得咱们道观的人都有一颗超脱世俗的心啊!连鸡都不例外!”
老子笑着摇了摇头:“你啊!真是调皮!不过话说回来啊!咱们修炼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超脱世俗嘛!连鸡都能领悟到这个道理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