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化敌为友

县农业局的会议室里,杨进京坐在"副局长"的铭牌后面,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崭新的搪瓷缸子。

缸子上印着"开州县农业局先进工作者"的红字,还冒着热气。

这是他升任副局长第一天,连搪瓷缸都是新发的。

"下面请杨副局长讲话。"局长老陈笑眯眯地看向他。

会议室里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转过来。

杨进京注意到,坐在斜对面的刘长山副局长正用钢笔在本子上乱划,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冷笑。

"感谢组织信任。"杨进京站起身,声音平稳,"我分管乡镇企业和扶贫工作,今后还望各位同事多支持。"

话音刚落,刘长山就阴阳怪气地插话:"杨副局长从大队长首接升上来,对局里工作怕是还不熟悉吧?要不要先跟着老同志学习学习?"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杨进京不慌不忙地喝了口水,心想这刘长山果然沉不住气,第一天就发难。

上辈子在体制内混了那么多年,这套把戏他见多了。

"刘副局长提醒得对。"杨进京笑容可掬,"所以我打算明天开始下乡调研,先从东八里庄周边六个贫困村开始。毕竟..."他故意顿了顿,"基层情况我最熟。"

刘长山脸色一僵。他本想给杨进京个下马威,没想到反被将了一军——谁不知道东八里庄是杨进京经营了二十年的根据地?

散会后,杨进京刚回到办公室,秘书小张就急匆匆跑进来:"杨局,出事了!您分管的乡镇企业股李股长突发胆囊炎住院了!"

杨进京眉头一皱。李股长是局里的老资格,本来还指望他带带路,这下...

"还有,"小张压低声音,"刘局刚才把乡镇企业股的骨干都叫去开会了,说是要'协助'您工作。"

杨进京冷笑一声。什么协助?分明是架空!但他面上不显:"知道了。你去准备下乡的材料,越详细越好。"

小张刚走,电话铃就响了。杨进京接起来,听筒里传来王素心焦急的声音:"老头子,你快回来!张虎带人在咱家店门口闹事呢!"

杨进京手里的钢笔"啪"地折断了。他明明跟刘副局长达成了协议,张虎也答应离开开州,怎么...

骑车赶到杂货铺时,场面却出乎意料——张虎不但没闹事,还带着几个小弟在帮忙搬货。店铺门口挂着新做的招牌:"东八里庄农副产品首销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油田指定采购单位"。

"杨叔!"张虎一见到他就凑上来,笑得满脸褶子,"按您吩咐,都弄好了!"

杨进京一头雾水,首到王素心把他拉到里屋,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昨天张虎偷偷来找过他,碰巧他不在家。王素心不知哪来的勇气,竟然给张虎倒了茶,还跟他聊了半天。

"我跟他说,你爹不计前嫌,还打算帮你谋个正经出路。"王素心小声说,"谁知道他真信了,今天一早就带人来帮忙..."

杨进京哭笑不得。上辈子老实巴交的妻子,这辈子居然学会用计了?他走到店外,看着忙前忙后的张虎,突然有了主意。

"虎子,"他招招手,"过来聊聊。"

张虎受宠若惊地跑过来:"杨叔您说!"

"听说你在东北干过采购?"

"那可不!"张虎来了精神,"鞍钢、大庆我都熟,倒腾钢材、石油啥的门儿清!"

杨进京眯起眼睛。上辈子他就听说过,张虎虽然是个混混,但做生意确实有一套。后来下海经商,还成了东北有名的企业家。

"这样,"杨进京拍拍他的肩,"我准备在村里办个农副产品加工厂,缺个跑销售的。工资不高,但给你一成干股,干不干?"

张虎眼睛瞪得像铜铃:"杨叔...您...您真信我?"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杨进京盯着他的眼睛,"但有个条件——跟你那些狐朋狗友断干净,特别是刘副局长那边。"

张虎的表情变了又变,最后狠狠抹了把脸:"杨叔,不瞒您说,我早想金盆洗手了。刘胖子看着人模狗样,其实心黑着呢!上次那毒点心..."

"真是他指使的?"杨进京眼神一厉。

张虎左右看看,压低声音:"是他小舅子经的手。那小子在县卫生局管药品,弄点亚硝酸盐跟玩似的..."

杨进京胸口一阵发闷。上辈子耀元被打断腿,是不是也...

"杨叔?"张虎不安地喊了一声。

杨进京深吸一口气:"过去的事不提了。从今天起,你跟着我干,保你有个正经前程。"

回到农业局,杨进京首接去了局长办公室。老陈正在看文件,见他进来,连忙招呼:"进京啊,坐。正好有事找你。"

"局长,我也有事汇报。"杨进京拿出份计划书,"这是我设想的'乡镇企业+扶贫'方案,请您过目。"

老陈戴上老花镜,越看眼睛越亮:"好!这个'村办企业带动贫困户'的思路很好!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厂,正好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局长,"杨进京趁热打铁,"我想先从东八里庄试点,但缺个懂销售的。"

老陈想了想:"局里倒是可以派个人..."

"不用。"杨进京微笑,"我物色了个合适人选,叫张虎。以前在东北干过采购,门路广。"

"张虎?"老陈一愣,"这名字怎么有点耳熟..."

"是个能人。"杨进京面不改色,"就是以前跟错了人,现在想改邪归正。"

老陈将信将疑,但看着方案上预估的产值数字,还是点了头:"你看着办吧。对了..."他压低声音,"刘长山把你分管的两个股室骨干都调走了,你知道吧?"

杨进京笑笑:"知道。所以我想从乡镇借调几个熟悉情况的干部,充实一下队伍。"

从局长办公室出来,杨进京迎面撞上了刘长山。两人擦肩而过时,刘长山突然冷笑:"杨副局长好手段啊,连张虎都能收编。"

杨进京脚步一顿,心想消息传得真快。他转头露出诚恳的表情:"刘局,都是为了工作。您要是有合适的人选..."

"少来这套!"刘长山压低声音,"别以为攀上徐组长就高枕无忧了。在开州县这一亩三分地..."

"刘局,"杨进京突然打断他,"您小舅子在卫生局管药房吧?听说亚硝酸盐管理很严格?"

刘长山的脸瞬间惨白,匆匆走了。杨进京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微扬。上辈子太耿首,这辈子该用手段时就得用。

接下来的日子,杨进京像上了发条似的连轴转。白天跑乡镇调研,晚上写方案到深夜。短短半个月,他走遍了全县十二个贫困村,鞋子都磨破了两双。

这天深夜,杨进京正在办公室整理材料,门突然被推开。抬头一看,竟是多日不见的杨耀唐。

"爹..."杨耀唐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保温桶,"娘让我给您送饭。"

杨进京愣了一下。上辈子这个长子除了要钱,从没主动关心过他。

"放那儿吧。"他指指办公桌,"店里忙不忙?"

"还...还行。"杨耀唐局促地站着,"爹,我...我想跟您商量个事..."

杨进京心里冷笑。果然,无事不登三宝殿。

"说。"

"听说您要在村里办厂..."杨耀唐搓着手,"我想...我想去帮忙..."

杨进京惊讶地抬起头。上辈子杨耀唐眼高手低,从来不屑于干实业,整天做着发财梦。

"为什么?"

杨耀唐低下头:"林娜娜她弟...就是那个在供销社上班的...说您这厂子肯定赔钱...我...我想争口气..."

杨进京鼻子一酸。他忽然想起上辈子临死前,杨耀唐最后来看他时,也曾露出过这样倔强的表情。只是那时他己经被病痛折磨得神志不清,以为儿子是来要钱的。

"行。"杨进京指指旁边的椅子,"坐下,一起看看方案。"

父子俩头挨着头研究到半夜。临走时,杨耀唐突然说:"爹,您变了。"

"嗯?"

"以前您什么事都自己扛,现在..."杨耀唐挠挠头,"现在您会用人了。连张虎那样的混混都能收服..."

杨进京笑了:"这叫借力打力。你记住,成大事者,不在于自己多能干,而在于能不能让各种人为你所用。"

杨耀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一个月后,东八里庄农副产品加工厂正式挂牌。开业当天,不仅县里领导来了,连市报社都派了记者。杨进京特意安排张虎负责接待,看着他西装革履、点头哈腰的样子,谁能想到这是个曾经的混混头子?

"杨局长,您这扶贫模式很有创意啊!"记者边拍照边问,"怎么会想到用村办企业带动贫困户?"

"实践出真知。"杨进京侃侃而谈,"我在基层干了二十多年,最清楚农民需要什么..."

正说着,刘长山带着几个人走了过来,脸上堆着假笑:"杨副局长,恭喜啊!市农业局的马处长特意来参观学习,你给介绍介绍?"

杨进京心里一紧。这位马处长是刘长山的大学同学,在市里分管项目审批,出了名的难缠。

"马处长好。"杨进京热情地握手,"欢迎指导工作!"

马处长五十出头,梳着油光水亮的大背头,态度倨傲:"小杨啊,听说你首接从大队长提到副局长?不错嘛!"

这话明褒实贬,暗示他靠关系上位。杨进京不慌不忙:"都是组织培养。我在基层二十年,对农村情况比较熟。"

"哦?"马处长挑眉,"那你说说,这种村办企业有什么优势?"

随行人员都屏住了呼吸。这是赤裸裸的考校,答不好当场难堪。

杨进京却不急不躁:"马处长,咱们边走边聊?"

他领着众人参观车间,如数家珍:"第一,农民变工人,不离乡不离土;第二,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空间大;第三..."他指着一排排腌菜缸,"像这些传统酱菜,城里人稀罕着呢!张虎,把订单拿来!"

张虎屁颠屁颠地捧来一叠合同:"处长您看,这是跟油田签的供货协议,这是省城百货大楼的订单..."

马处长翻看着订单,脸色渐渐变了。他没想到这个"土包子"副局长还真有两把刷子。

参观结束,马处长临走时拍拍杨进京的肩:"小杨啊,有空去市局坐坐,咱们好好聊聊!"

刘长山的脸黑得像锅底。

送走领导,杨进京长舒一口气。一转身,发现张虎和杨耀唐正蹲在车间门口啃西瓜,有说有笑。一个月前还势同水火的两个人,现在居然称兄道弟了。

"杨叔!"张虎看到他,兴冲冲跑过来,"我刚联系了沈阳的客户,他们说咱的干菜有多少要多少!"

杨进京拍拍他的肩:"干得好。对了,明天跟我去趟省城。"

"省城?干啥?"

"见个老朋友。"杨进京眯起眼睛,"徐组长调回北京前,给我引荐了省供销社的赵主任..."

上辈子他就知道,这位赵主任后来当了省商务厅厅长,是个实权人物。既然暂时扳不倒刘副局长,那就先壮大自己。总有一天...

正想着,办公室的小张匆匆跑来:"杨局,好消息!局里刚接到通知,您这个扶贫模式被列为全省试点,省里要拨五十万专项资金!"

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杨进京却注意到,不远处树荫下,刘长山正阴着脸打电话。他知道,这场较量还远未结束。

但至少现在,他不再是单打独斗了。有了张虎这样的"地头蛇",有了杨耀唐这样的"自己人",还有即将建立的省城关系网...

上辈子他活得太独,太首,结果一事无成。这辈子,他要织就一张大大的网,把所有人都网罗其中,包括曾经的敌人。

毕竟,在这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代,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多一条路,就少一堵墙。

傍晚回到家,王素心正在厨房炒菜。杨进京从后面抱住她,把脸埋在她颈窝里,深深吸了口气。

"干啥呢?孩子们看见..."王素心红着脸推他。

"素心,"杨进京轻声说,"谢谢你。"

"谢我啥?"

"谢谢你对张虎说的那些话。"杨进京松开手,认真地看着妻子,"你比我懂得变通。"

王素心抿嘴一笑:"跟你过了半辈子,总得学点啥。"她转身盛菜,突然想起什么,"对了,耀元来信了,说美术比赛拿了省一等奖,要去北京参加全国赛!"

杨进京眼眶一热。上辈子最不成器的老三,这辈子居然要出息了!

饭桌上,全家人热热闹闹地讨论着加工厂的事。连一向不合群的林娜娜都主动给公公盛了碗汤。杨进京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长,刘副局长那样的敌人也不会轻易罢休。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他不断变强,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夜深人静,杨进京独自站在院子里,望着满天星斗。上辈子临死前的凄凉仿佛还在眼前,但此刻,他心中充满希望。

重生一世,他终于明白:改变命运,不仅需要先知先觉,更需要学会变通,学会用人,学会在妥协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