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里社区哲学神剧”那场轰轰烈烈的“网络狂欢”渐渐退潮之后,李大明白的生活,也像一艘在惊涛骇浪中侥幸未沉的哲学小破船,晃晃悠悠地,重新驶回了“鸡毛蒜皮”与“日常琐碎”的平静(且枯燥)港湾。
他依旧是那个“居民满意度提升办公室”里,唯一的、也是最……嗯,最具“网红历史(黑历史也是历史)”的办事员。走在社区里,虽然己经很少有人会指着他的背影高呼“快看!那个拍搞笑哲学片的李导!”,但偶尔还是会遇到那么一两位记性特别好(或者家里网速比较慢,刚看完小美Vlog大结局)的大爷大妈,用一种充满了“看破不说破,我们都懂你”的复杂眼神,对他进行……嗯,意味深长的“注目礼”。
这种“后网红时代”的尴尬日常,像一根细细的、拔不掉的刺,扎在李大明白那颗本己“千疮百孔”的“哲学自尊心”上,隐隐作痛。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一个曾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指挥过交响乐(虽然可能因为乐谱拿反了而导致全场爆笑)的音乐大师,如今却被贬到乡村小学,教一群熊孩子吹口哨。
王姐则依旧沉浸在她那“社区戏剧女王(兼金牌经纪人)”的“明星余晖”之中,时不时地还会拉着李大明白,热情地探讨“咱们那个哲学大戏第二季什么时候开拍?这次我赞西佩的戏份必须从头到尾贯穿始终,最好还能有个为爱远走他乡、孤身勇闯好莱坞的励志番外篇!”李大明白对此,只能……嗯,报以“呵呵”二字,外加一个“请允许我先去思考一下宇宙的尽头到底有没有WiFi”的哲学式遁走。
为了转换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心情,也为了给他那间小小的、充满了“理论尘埃”与“未竟事业”的办公室,增添一丝……嗯,活下去的生机,李大明白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要去花鸟市场,买一盆绿植!
他觉得,植物,这种沉默的、坚韧的、只知道默默生长从不跟你讨论“现象学还原”的生命体,或许能给他那颗因过度“哲学思辨”而有些“营养不良”的心灵,带来一丝……嗯,最质朴的慰藉。
于是,在一个阳光略显萧瑟的秋日午后,李大明白揣着他那本月仅剩的三十块零五毛生活费,来到了社区附近那个小小的花鸟市场。在拒绝了摊主大妈向他热情推销的“开过光的招财树”、“能辟邪的仙人掌”、以及“保证让你桃花运爆棚的转运竹”之后,他最终选择了一盆……嗯,最便宜、也最不起眼的——绿萝。
那是一盆普普通通的绿萝,几片心形的叶子,绿得有些暗淡,无精打采地耷拉在简陋的塑料花盆边,像一个……嗯,一个同样对生活失去了热情的“植物界李大明白”。
李大明白却对它“一见如故”。他觉得,这盆绿萝身上,有一种……一种与他此刻心境高度契合的“平凡的忧伤”与“不被理解的孤独”。
他将这盆绿萝小心翼翼地捧回办公室,放在了窗台上那个唯一能照到一点点阳光的角落。他找来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装满了自来水(他甚至还想过要不要用纯净水,或者在水里加几滴“哲学家的眼泪”来增加“灵性”),然后,开始了他那充满了“仪式感”的……第一次浇水。
从那天起,照顾这盆绿萝,便成了李大明白在处理完那些“鸡毛蒜皮的投诉”和“王姐的艺术骚扰”之余,最重要的一项“精神寄托”。
他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他的绿萝。他会仔细地检查盆里的土壤是否,叶片上是否有新的灰尘。他会用一块干净的软布,轻轻地擦拭每一片叶子,仿佛那不是普通的植物叶片,而是……嗯,某位先贤遗留下来的珍贵手稿。
他会对着绿萝喃喃自语,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烦恼、阅读中产生的困惑、以及……对“和谐里社区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切忧虑,都一一向它倾诉。绿萝则总是静静地聆听,用它那沉默的、绿色的“存在”,给予他最……嗯,最“无言的陪伴”。
渐渐地,李大明白发现,这盆原本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绿萝,竟然……开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那些原本有些萎靡的叶片,变得油光锃亮,充满了弹性;几根新的藤蔓,也从花盆边缘悄悄地探出头来,努力地向着窗外那有限的阳光,伸展着,攀爬着。
李大明白看着绿萝这顽强的生长,心中不由得生出许多……嗯,充满了“哲学意味”的感悟。
他感悟到了“生命的坚韧”。这小小的绿萝,即使身处在这样一个充满了“理论尘埃”和“二手烟(偶尔有居民来投诉时会忍不住抽一根)”的恶劣环境中,依旧没有放弃对“光明”与“生长”的渴望。这……这不就是一种“尼采式的权力意志”在植物界的生动体现吗?
他又感悟到了“平凡之美”。绿萝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艳芬芳,甚至没有仙人掌那“特立独行”的尖刺。它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安安静静地生长着,用它那一点点的绿意,点缀着这个单调乏味的办公室。但这种……这种不事张扬的、默默奉献的“平凡之美”,不也同样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尊重吗?这……这不就是一种“老庄式的道法自然”与“康德式的审美无功利性”的完美结合吗?
于是,李大明白那颗本己因为“哲学大戏的惨败”而有些“心灰意冷”的“创作之心”,又一次……嗯,不受控制地,蠢蠢欲动起来了。
他找出一个新的笔记本,在封面上郑重地写下了几个字——《绿萝观察日记(暨办公室存在主义现象学随感录)》。
日记片段节选:
十月三日,阴转多云,办公室PM2.5指数略高。
“晨起,为吾之绿萝浇水。见其新发一嫩芽,色泽青翠,形如初生婴儿之小手,向上伸展,充满了对‘光之理念’的无限渴求。不禁感叹,生命之伟力,诚不可思议也!即使如绿萝这般平凡之存在,其内在亦蕴含着一种……一种‘朝向未来的绽放’的‘本体论冲动’。反观吾之社区工作,常陷于日常琐事之泥沼,难见‘本质之光’。或许,吾亦应如绿萝一般,即使身处斗室,亦不改其……嗯,‘向阳之心’?”
十月五日,晴,王姐又来办公室探讨《赞西佩复仇记》的剧本大纲。
“今日为绿萝松土。见其根系虽深埋于黑暗之中,却依旧顽强地汲取着养分,支撑着地上部分的繁茂。不禁联想到,吾人之精神世界,是否也需要一些……一些不为人知的‘深层滋养’?比如,在处理完‘王姐的艺术骚扰’之后,静下心来,读一段《小逻辑》,或者……嗯,给绿萝换个大一点的花盆?”
十月七日,有小雨,隔壁刘大姐又送来一盘她自己包的韭菜鸡蛋饺子。
“细雨湿窗台,绿萝更显青翠。其叶片上凝结的露珠,晶莹剔透,宛如……嗯,赫拉克利特的眼泪,象征着‘万物流转,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也不能两次吃到味道完全一样的韭菜鸡蛋饺子)’的宇宙真理。生命之无常与日常之温暖,竟能如此辩证统一于此小小窗台之上,诚为……嗯,一种值得玩味的‘生活禅’。”
李大明白的这本“绿萝观察日记”,充满了这种……嗯,略带“文艺腔”的“自我疗愈”和“强行拔高”的“哲学感悟”。他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工作的反思、以及……对王姐层出不穷的“艺术创意”的无奈吐槽,都巧妙地(在他自己看来)融入到了对这盆小小绿萝的“现象学描述”之中。
虽然,这种“从宏大叙事转向微小日常的关注”,并没有能立刻解决他所面临的任何一个现实难题。但是,每日里与这盆沉默而坚韧的绿植进行“心灵对话”,却也确实让李大明白那颗因为经历了太多“风雨(主要是王姐带来的风雨)”而有些疲惫和迷茫的心,找到了一丝……嗯,小小的、绿色的、充满了“生命力”的……慰藉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