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王姐的“垃圾监督突击队”

李大明白那套充满了“此在与应然”思辨的垃圾分类哲学海报,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学术暴风雪”,在“和谐里”社区居民原本就对垃圾分类规则一知半解的“认知荒原”上,成功地制造了更大面积的“思想雪崩”。

一时间,“干垃圾是不是湿垃圾晒干了变的”、“过期药品算不算有害垃圾还是应该当作‘一种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的存在’进行哲学封存”、“我刚喝完的酸奶盒子到底应该冲洗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了‘可回收物的纯粹性要求’”等一系列关乎“垃圾的本体论地位”和“分类的实践”的终极难题,成为了和谐里居民茶余饭后(以及在垃圾桶旁犹豫不决时)最热门的讨论话题。

其结果是,社区的垃圾桶旁,堆积的不再仅仅是未经分类的垃圾,更是居民们那无处安放的困惑、焦虑和……日益增长的怨气。

李大明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试图再次组织“垃圾分类哲学研讨会”,试图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比如将“现象学还原”替换成“咱们打开看看里面都有啥”)来普及分类知识,但收效甚微。居民们一看到他那副戴着厚眼镜、准备“引经据典”的架势,便纷纷作鸟兽散,生怕自己的大脑再次被那些“听不懂但感觉很厉害”的哲学名词所“格式化”。

就在李大明白感觉自己即将被这场“垃圾的形而上学战争”彻底淹没,准备向钱主任申请“学术休假”以“重构个人知识体系与社区现实的连接路径”之际,和谐里社区的另一位“重量级人物”——王姐,再次以其特有的、雷厉风行的“实干家”姿态,闪亮登场了!

王姐对李大明白那套“务虚”的宣传方式嗤之以鼻。在她看来,垃圾分类这种事情,就跟跳广场舞抢地盘一样,光靠“讲道理”是没用的,必须得有“组织”、有“纪律”、有“监督”、有“奖惩”!

“小李同志啊,”王姐风风火火地闯进李大明白的办公室,脸上带着一种“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使命感,“我看你那套理论是行不通了。这垃圾分类啊,就得有人管!有人盯!有人……嗯,‘现场指导’!”

还没等李大明白从王姐这番充满了“行动主义”色彩的开场白中回过神来,王姐己经自顾自地宣布了她的“作战计划”:“我决定了!从今天起,成立‘和谐里社区垃圾分类文明督导暨模范家庭评比突击队’!我,王淑芬,担任突击队总队长兼首席督导师!”

李大明白:“……”

王姐的执行力向来是“宇宙速度”级别的。当天下午,一支由王姐亲自挑选、成员主要来自“夕阳红辉煌依旧”舞蹈队核心骨干以及其他几位社区“热心肠、大嗓门、眼神好(能看清别人家垃圾袋里装了啥)”的退休大妈组成的“垃圾监督突击队”,便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了社区各个垃圾投放点的“第一线”。

她们的“装备”也颇具特色:每人一条鲜红的“文明督导员”袖标(王姐用自己跳舞剩下的红绸子连夜赶制的),人手一个小本本(用来记录“违规行为”和“模范事迹”),以及一根……嗯,一根顶端绑着一小块红布的长竹竿(据王姐说,这是用来“指点迷津”和“维护现场秩序”的“指挥棒”)。

“突击队”的主要工作方式,被王姐概括为“十六字方针”:“定点蹲守,主动出击,热情劝导,严格把关。”

于是,和谐里社区的垃圾桶旁,便出现了以下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当一位睡眼惺忪的年轻上班族提着一袋混合垃圾准备“一扔了之”时,两位戴着红袖章的大妈会像“从天而降的奇兵”一样,突然从垃圾桶后闪出,齐声断喝:“同志!请留步!您的垃圾分类了吗?!”其声势足以让任何有“做贼心虚”倾向的人当场“悬崖勒马”。

当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颤巍巍地将一个装着鱼骨头的塑料袋扔进“其他垃圾”桶时,王姐会立刻手持“指挥棒”上前,用一种痛心疾首的语气进行“热情劝导”:“哎呀,我的老姐姐喂!这鱼骨头是厨余垃圾,得破袋投放!您这样扔可不行啊!这不仅污染环境,还……还影响咱们社区争创‘全国文明卫生模范小区’的先进性啊!”

如果遇到一些“屡教不改”或“态度顽劣”的居民,“突击队”的队员们还会采取“集体会审”的方式,将其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进行“批评教育”和“思想动员”,首到对方羞愧难当、深刻反省、并主动将垃圾重新分类为止。

更有甚者,有些“业务精湛”的队员,甚至练就了“火眼金睛”和“隔袋辨物”的神功,仅凭垃圾袋的外观、重量和散发出的些微气味,就能大致判断出其中是否含有“违禁品”(如未破袋的厨余垃圾、混入可回收物的有害垃圾等)。

一时间,和谐里社区的垃圾桶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居民们去扔垃圾,都像是要去参加一场“突击测验”,心情紧张,压力山大。有的人为了避免与“突击队”正面遭遇,开始选择在凌晨或深夜等“非高峰时段”偷偷扔垃圾;有的人则练就了一身“乾坤大挪移”的本事,能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巧妙地“隐藏”在同一个袋子里,试图蒙混过关。

李大明白看着眼前这番“轰轰烈烈”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他不得不承认,王姐的“突击队”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一些“肉眼可见”的成效——至少,垃圾桶旁乱扔垃圾的现象是少了一些。

但同时,他也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过于“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正在引发居民们越来越强烈的反感和新的矛盾。

办公室里,关于“垃圾监督突击队态度恶劣”、“侵犯个人隐私(指翻看垃圾袋)”、“制造邻里矛盾”的投诉开始悄然增多。一些性格比较内向或“脸皮薄”的居民,因为害怕被“公开批评”,甚至开始将垃圾偷偷扔到隔壁小区的垃圾桶里。

小美的Vlog也适时地推出了最新一期,标题就叫《垃圾桶旁的“权力的游戏”——和谐里“红袖标大妈”执法实录》,将“突击队”队员们那些略显滑稽和霸道的“执法瞬间”进行了“艺术化”的呈现,再次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和……善意的嘲讽。

李大明白试图与王姐沟通,建议她和她的“突击队”在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以教育引导为主,避免简单粗暴”,但王姐却对他的“怀柔政策”不以为然。

“小李同志,你就是太……太书生气了!”王姐挥舞着她的“指挥棒”,一脸不屑,“对付这些不自觉的人,就得‘下猛药’!‘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咱们这‘垃圾分类攻坚战’,也一样!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能长记性吗?!”

李大明白看着王姐那张写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斗争精神”的脸,再次感到了深深的无力。他发现,自己那些关于“程序正义”、“人本关怀”、“协商民主”的哲学理念,在王姐这种“结果导向”的“实用主义铁拳”面前,简首就像……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而“和谐里”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因为王姐这支“神兵天降”的“垃圾监督突击队”的强势介入,从最初的“形而上学困境”,迅速滑向了一个充满了“现实矛盾”和“人际冲突”的……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