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向钱主任“推销”哲学剧

李大明白捧着他那份刚刚完稿的、散发着浓郁墨香(以及对“哲学改变世界”的无限憧憬)的剧本雏形——《当苏格拉底逛菜市场》,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即将向世人展示“新大陆航海图”的哥伦布,内心充满了“开创历史”的激动与“舍我其谁”的豪情。

他坚信,这部将“古希腊先贤智慧”与“和谐里社区菜市场烟火气”巧妙融合的“跨时空对话”情景剧,不仅能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广大居民普及深刻的哲学思想,更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人文内涵”,在即将到来的“和谐社区”评选活动中,一鸣惊人,技压群芳,为“和谐里”社区赢得至高无上的荣誉!

当然,在将这部“伟大作品”公之于众之前,他必须先过一个人事关系和行政程序上的“重要关卡”——那就是向他的顶头上司,居民满意度提升办公室主任,兼“和谐里社区一切不靠谱创意最终否决权拥有者”,钱进同志,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入的、且富有“说服力”的……工作汇报。

李大明白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那件略显褶皱的白衬衫(他觉得在汇报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时,保持一定的“知识分子仪表”还是很有必要的),然后,抱着他那份堪称“社区戏剧界文艺复兴宣言”的剧本,雄赳赳、气昂昂地敲响了钱主任办公室那扇象征着“官僚主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木门。

“请进。”钱主任那熟悉而又略带一丝“万事不萦于怀”的慵懒嗓音,从门内传来。

李大明白推开门,只见钱主任依旧是那副“雷打不动”的姿态:端坐在他的“龙椅”(那张吱呀作响的旧藤椅)上,手捧一个巨大的搪瓷保温杯,正对着一份《老年健康导报》上的“秋季养生小妙招”栏目,看得津津有味,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隔着一层厚厚的“无菌玻璃罩”。

“钱主任,您好!没打扰您……嗯,研究重要工作吧?”李大明白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既恭敬又不失“总策划”应有的自信。

钱主任缓缓抬起眼皮,目光在他手中的那沓稿纸上停留了片刻,然后慢悠悠地问道:“哦,是小李啊。什么事?看你这兴冲冲的样子,莫不是……又有什么‘理论创新’了?”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嗯,李大明白觉得那可能是对“年轻人勇于探索精神”的鼓励,但更像是对“这小子又准备折腾啥幺蛾子”的警惕。

“钱主任英明!”李大明白立刻顺杆爬,脸上堆满了“下级对上级智慧的由衷敬佩”的笑容,“正是!经过我这几天的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我终于为咱们这次‘和谐社区’评选活动,找到了一个既能充分展现咱们社区‘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又能有效避免王姐那种……嗯,那种过于‘热闹’和‘形式化’的活动方案,同时还能完美契合您提出的‘三不原则’(不要太花钱、不要太费事、不要出乱子)的……绝佳创意!”

钱主任的眉头微微挑了一下,显然对李大明白这番充满了“溢美之词”和“逻辑自信”的开场白,产生了一丝……好奇(或者说,怀疑)。

“哦?说来听听。”他放下了手中的报纸,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但随时准备泼冷水)”的架势。

李大明白精神一振,立刻开始了他那充满了“哲学激情”与“艺术畅想”的“项目推销”。

他首先从“和谐社区”的“核心理念”谈起,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素养提升”的重要性。然后,他话锋一转,痛陈了当前社区文化活动普遍存在的“形式大于内容”、“娱乐至上”、“缺乏思想深度”等弊病(他小心翼翼地没有首接点名王姐的“才艺大比拼”计划)。

紧接着,他便隆重推出了自己的“核心解决方案”——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生活哲学情景剧大赛”!

“钱主任,您想啊,”李大明白的眼睛里闪烁着“天才的光芒”,“戏剧,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和情感感染力!古希腊的先贤们,不就是通过悲剧和喜剧来探讨人生真谛,培养公民美德吗?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寓教于乐’的成功经验,将那些看似高深晦涩的哲学思想,融入到一个个生动有趣、贴近居民生活的故事情景之中,让大家在欢笑与感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提升境界!”

他又进一步阐述了“哲学剧”的种种优点:成本低廉(演员都是社区志愿者,道具服装可以就地取材),参与度高(不仅可以当演员,还可以当编剧、当导演、当观众、当评论员),主题深刻(首接探讨人生、社会、等终极问题),形式新颖(绝对是全市独一份,保证让评委们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最后,他将自己那份新鲜出炉的剧本雏形《当苏格拉底逛菜市场》呈了上去,并声情并茂地为钱主任讲述了剧中苏格拉底如何在菜市场通过不断的“灵魂追问”,最终让所有摊主都陷入“存在性崩溃”的“精彩”剧情。他特别强调了其中的“喜剧效果”和“教育意义”,认为这出戏既能让观众“笑出腹肌”,又能引发大家对“公平”、“诚信”、“商品价值”等问题的“深刻反思”。

钱主任全程保持着一种……嗯,一种李大明白难以准确解读的“高深莫测”的表情。他时而微微点头,仿佛在赞许李大明白的“奇思妙想”;时而又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与“潜在风险”;更多的时候,他只是端着茶杯,目光游离,仿佛神游天外,在与某个“更高级的智慧”进行着“心灵对话”。

当李大明白终于结束了他那长达半个小时的、充满了各种“之乎者也”、“本体论”、“认识论”的“项目路演”之后,钱主任依旧沉默了许久。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李大明白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道,等待他这个“天才创意”的,将会是“伯乐的赏识”,还是“无情的扼杀”。

终于,钱主任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缓缓开口了,语气依旧是那般不紧不慢,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 théor的……嗯,困惑。

“小李啊,”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你这个……嗯,‘哲学……剧’,听起来……是挺……挺有文化的。”

李大明白心中一喜!“有文化”!这可是钱主任对他工作成果的最高评价之一啊!

“就是……”钱主任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了一丝只有在面对“超出认知范围的新鲜事物”时才会有的那种特有的茫然,“这个……苏格……苏格什么底的,他是哪个社区的退休老干部啊?他逛菜市场,跟咱们这个‘和谐社区’评选,有……有啥必然联系吗?还有啊,你让那些卖菜的、卖肉的摊主都‘崩溃’了,那……那居民的‘菜篮子’还能得到保障吗?这会不会……引发新的‘满意度’问题啊?”

李大明白:“……” 他感觉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点“理论自信”,又被钱主任这几句充满了“朴素生活逻辑”的“灵魂拷问”给无情地击碎了。

但他还是强打精神,试图向钱主任解释苏格拉底的“历史地位”和这出戏的“象征意义”以及其在“启发民智、移风易俗”方面的“深远影响”。

钱主任听得更加云里雾里了。他摆了摆手,打断了李大明白那滔滔不绝的“哲学普及”:“行了行了,小李,你说的这些太……太高深了,我这老头子一时半会儿也消化不了。”

他沉吟片刻,似乎在进行着某种艰难的“利弊权衡”。最终,他抬起头,用一种带着几分“死马当活马医”的无奈和几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决绝,对李大明白说道:

“这样吧,小李。你这个‘哲学剧’的创意呢,听起来是……是比王姐那个‘千人广场舞’要……嗯,‘斯文’一些,也……也好像不容易出什么大乱子。”(在他看来,一群人在台上念念叨叨,总比成百上千人在广场上又蹦又跳要“安全可控”得多。)

“既然你这么有热情,也……也写出东西来了,那就……那就先让你试试看吧。”钱主任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过,我可得把丑话说在前头啊!还是我那‘三不原则’:第一,不能多花钱!演员、道具、服装,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办公室可没这笔预算!第二,不能太费事!别影响正常的社区工作,也别把太多居民都折腾进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绝对不能给我出乱子!要是演砸了,或者因为这个戏闹出什么新的矛盾,影响了咱们社区的评选,我可唯你是问!”

李大明白听了钱主任这番话,虽然附加了一大堆“限制条件”,但核心意思是……同意了?!

他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那充满了“哲学光辉”的“戏剧理想”,竟然……竟然真的得到了领导的“首肯”?!

“谢谢主任!谢谢主任!您放心!我一定……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和期望!”李大明白激动得差点当场给钱主任鞠躬。他完全没有听出钱主任语气中那浓浓的“无奈”和“姑且一试”的意味,反而将此理解为领导对他“卓越才华”的“慧眼识珠”和对他“创新精神”的“大力支持”!他觉得,钱主任简首就是他哲学道路上的“伯乐”和“知音”啊!

于是,李大明白带着他那份被“勉强批准”的《当苏格拉底逛菜市场》剧本初稿,以及一颗被“领导的战略眼光”深深感动的滚烫的心,兴高采烈地走出了钱主任的办公室。

他己经开始迫不及待地构思下一幕的剧情,以及……物色扮演苏格拉底和各位“被崩溃”摊主的“灵魂演员”了。

而钱主任,则在他身后,默默地摇了摇头,重新拿起了他的《老年健康导报》,心中暗忖:“这小李啊,可千万别再给我捅出什么新娄子来哦……阿弥陀佛,但愿苏格拉底保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