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小美的“人类学观察”视角

老赵那番关于“戏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摔死在生活里”以及“和谐里社区能把《新闻联播》演成《乡村爱情》”的“神级吐槽”,像两块沉甸甸的“现实主义”秤砣,狠狠地砸在了李大明白那颗刚刚因为“哲学剧”创意而有些“文艺复兴”的玻璃心上,砸出了两道清晰可见的……裂痕。

他开始深刻地怀疑,自己这个“将深刻哲学思想融入生动情景剧”的宏伟蓝图,是不是又一次……嗯,不小心走上了“理论脱离群众,最终娱乐自己(可能连自己都娱乐不了)”的死胡同?

他甚至开始有些怀念王姐那个虽然“庸俗”但至少“目标明确、简单粗暴”的“才艺大比拼”计划了。至少,那个计划不会让他面临“如何向一群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大爷大妈解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和柏拉图的‘理念论’”这种“史诗级”的哲学难题。

就在李大明白的“戏剧之梦”即将因为老赵的“精准打击”而提前“流产”之际,一个充满了“青春活力”和“敏锐嗅觉”的身影,像一道穿透“哲学迷雾”的阳光,再次照亮了(或者说,是准备“围观”并“记录”)他那前途未卜的“艺术人生”。

这个身影,自然就是我们和谐里社区冉冉升起的Vlog新星,兼“野生人类行为观察特聘研究员”——林小美同志。

小美最近正为了她的《和谐里奇人录(第一季)》系列Vlog的选题而略感“素材荒”。虽然社区里每天依旧上演着各种鸡毛蒜皮、啼笑皆非的“微型连续剧”,但总觉得缺乏一个……嗯,一个能够贯穿始终、充满“戏剧张力”和“爆点潜质”的“核心事件”。

首到有一天,她在社区花园里“偶遇”(实则是她正在那里进行“植物生长与老年人精神状态关联性”的Vlog素材拍摄)了正因为“蔬菜大棚选址问题”而与几位“种花派”阿姨激烈辩论的王姐。

辩论结束后,王姐意犹未尽,拉着小美,神秘兮兮地透露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小美啊,阿姨跟你说个事儿,你可千万别外传啊(潜台词是:你可以适当透露给你的粉丝们,帮我们预热一下)!咱们社区,马上要搞一个……一个特别高雅、特别有文化、特别能体现咱们和谐里精神风貌的……哲学大戏了!”

“哲学大戏?”小美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其亮度堪比她手机上那盏功率最强的补光灯。她敏锐的“Vlog雷达”立刻捕捉到了这个信息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的“新闻价值”和“搞笑潜力”。

“可不是嘛!”王姐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我即将成为一代名伶”的自豪与憧憬,“是咱们办公室那个小李同志,对,就是那个戴眼镜的文化人,他亲自策划、亲自编剧、还要亲自导演呢!听说啊,是要把那些个什么……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外国老头子的光辉思想,用咱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剧形式,给它展现出来!多有创意!多有水平!”

“而且啊,”王姐压低了声音,用一种“这是内部消息,一般人我不告诉她”的神秘语气对小美说,“小李同志还特意邀请我,出演剧中的一个……嗯,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据说是苏格拉底的老婆,叫什么……赞佩佩还是佩奇奇来着?反正是个有智慧、有美貌、有思想深度的奇女子!戏份可重了!还有大段的内心独白和……嗯,一段展现人物复杂情感的独舞呢!”(这些当然都是王姐自己“脑补”和向李大明白“强烈建议”的剧情。)

小美听着王姐这番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和“对角色定位的奇妙误解”的“剧透”,差点没当场笑出声来。

李大明白?哲学剧?苏格拉底的老婆?还是王姐演?!

这……这简首就是送上门的Vlog黄金素材啊!这要是拍出来,点击量不爆表,她林小美三个字倒过来写!

“王阿姨,您真是太厉害了!”小美立刻换上了一副“迷妹”表情,由衷地(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赞叹道,“您不仅广场舞跳得好,没想到在戏剧表演方面也有这么高的天赋和追求!我真是太佩服您了!这个戏什么时候开始排练啊?我……我能不能去……去学习学习,观摩观摩?”

“那当然没问题啊!”王姐被小美这番“恰到好处”的恭维话说得心花怒放,大手一挥,“我们这个戏啊,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欢迎一切对哲学和艺术有追求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时候啊,你不仅可以来观摩,还可以……嗯,帮我们拍点花絮,做点宣传嘛!让全国人民都看看,我们和谐里社区的文化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多么的……有深度!”

小美心中暗喜,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求知若渴”的谦卑表情。

送走了“心满意足”的王姐,小美立刻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回自己的出租屋,打开了她的Vlog策划笔记本。

她决定,要将李大明白这个“社区哲学剧实验”作为她下一阶段Vlog创作的“核心项目”,进行一次……一次全方位的、沉浸式的、充满了“人类学关怀”(非严肃版)的……深度跟踪记录!

她甚至还为这个系列Vlog起了一个非常“高大上”的暂定名——《“迷失”的苏格拉底与“觉醒”的和谐里:一项关于当代都市社区文化实验的非虚构影像叙事(又名:当哲学青年遭遇了广场舞大妈2.0版)》。

她计划,要从剧本的诞生、演员的海选、排练的日常、道具服装的制作、一首到最终的正式演出(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种“舞台事故”和“意外反转”),进行全程无死角的拍摄。她要用她那独特的、充满了“网感”和“解构精神”的镜头语言,记录下这场注定不会平凡的“社区文化实验”中的每一个“名场面”、每一个“社死瞬间”、以及每一个……嗯,可能连当事人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人性闪光点”(或“槽点”)。

她甚至还开始在心里默默地为李大明白、王姐、老赵以及其他可能参与到这场“哲学大戏”中的“社区奇人”们,进行着“角色分析”和“人物小传”的构思。

李大明白,无疑是这场“实验”的总导演和“灵魂人物”。他那“理论与实践的永恒错位”、“理想主义与现实骨感的反复拉扯”,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小美觉得,他就像一个手持“哲学屠龙刀”却总在新手村被小怪兽反复KO的悲情(且搞笑)英雄。

王姐,则是这场大戏当仁不让的“女一号”(至少在她自己看来是这样)。她那“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旺盛精力,那“土味审美”与“蜜汁自信”的奇妙结合,以及她那总能将一切“高雅艺术”都成功“广场舞化”的强大能力,必将为这部“哲学剧”贡献无数的“笑点”和“爆点”。

至于老赵,小美觉得他更像是一个“隐藏的扫地僧”或者“冷眼旁观的吐槽役”。他的每一次“神来之笔”式的“泼冷水”,都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这场“社区狂欢”背后的荒诞与无奈。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竟然会有如此之多截然不同的动机和期望。”小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句充满了“人类学思辨”的感悟,“李大明白想用戏剧来‘启蒙’,王姐想用戏剧来‘出名’,而我……嗯,我只想用戏剧来‘找乐子’(顺便涨点粉)。”

她突然觉得,自己这个“非严肃版的人类学观察项目”,似乎也……挺有哲学深度的嘛!

小美关上笔记本,拿起手机,给李大明白发了一条微信:“李哥,听说您要拍哲学大戏啦?我对这个题材超感兴趣!能不能……让我给您拍个纪录片呀?保证把您的‘艺术才华’和‘哲学思想’都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发扬光大!”

李大明白收到这条微信时,正因为老赵的“悲观预测”而对自己的“戏剧之梦”心灰意冷。小美这突如其来的“橄榄枝”,以及那句“把您的艺术才华和哲学思想都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发扬光大”,像一剂强心针,瞬间让他那颗本己有些萎靡的“艺术之心”,又一次……嗯,不争气地,活蹦乱跳起来了。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小美Vlog中,那个最值得期待的……“搞笑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