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听说过,确实很‘厉害’

我和他接触了几回,感觉不错。

他叫宋鹏飞,现在也单独做生意,做的也是衣服的生意。

我小姑做的衣服很漂亮,有一次,宋鹏飞就想着让我小姑去他那里干,我小姑死活不同意,后来一来二去的,两人也就熟悉了。

做着同样的事业,年龄也差不多,性格也合得来,所以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过两天让他来,你看看满不满意。”

苏鹤秋笑着狠狠点了一下李小山的额头:“就你精,小丫头片子的,你知道个什么呀?自己的事还没弄明白呢,就操心你姑的事。”

“哼,你瞧不起人!我可告诉你,我都成年了。我要找对象,一定得找个我能降得住的。

一般脾气的人,谁能降服得了我呀?人家一个不高兴,我腿都给人打断了,我看以后谁还敢娶我。没人娶我正好,我就守着你们过。

反正我也不缺钱,也没想着嫁人,到时候我给你们养老送终。”

苏鹤秋听到后哈哈大笑,这笑声中包含着什么意思,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有欣慰,有高兴,更多的应该是释怀吧。

一开始刚重生的时候,她也想做一个不服就上、看不惯就打的人,可是她终究也是一个人。

哪怕是重生,顶多就是多了前世的记忆,但是一些性格虽然有了改变,但那么多年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消失。

苏鹤秋没有过多回想以前的事情,人家不是说吗?

对以前的过多回忆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她使劲甩了甩脑袋,对李美兰说:

“既然你俩都想好了,那我就在家里等着我的新姑爷上门提亲吧。

“到时候我把你风风光光地嫁出去,让全村的人都知道,我们老李家也是个不差钱的主。”

“到时候咱们就去县城好好摆上几桌,也让咱们家好好风光风光,让那些看不起咱家的人知道,现在的我们家早己不是他们高攀得上的了。”

李美兰听着母亲孩子般的话语,也都哈哈地笑着。他们的笑声中,充满了自信,更多的是对苏鹤秋说话的认可。

他们也都觉得,在村里,他们家是独一份,比他们家有钱的,或许现在还没生出来呢。

提亲的日子定在了三天后,这天全家人都到齐了。

李美兰虽然是捡来的孩子,但 苏鹤秋一首把她当成亲生女儿看待。

特别是重生以来,李美兰在他身边所做的事情,一首让苏鹤秋很满意。

所以苏鹤秋对待她的婚事也格外用心。

当初苏鹤秋就告诉过李美兰,她的嫁妆早就准备好了,

只要她能找到合适的人共度一生,自己给她的嫁妆绝对不会比任何人少,

甚至还会更多。

到了中午10点多,宋鹏飞和他的父母拿着礼物登门。

苏鹤秋很高兴,毕竟对方父母能同时前来,也是对这桩婚事的重视。

宋鹏飞给苏鹤秋的感觉挺老实,看着也精明,第一印象非常不错。

宋老头和宋老太也跟苏浩秋打着招呼,他们对李美兰家里的情况早己了解得差不多,

也知道眼前这位老太太是家里最有话语权的人。

“嫂子,我是宋鹏飞的母亲,美兰这孩子我一首很喜欢。

今天,我和他爹就厚着脸皮上门提亲,中午就在家里吃饭。”

席间,李卫东、李卫国与宋老头相谈甚欢,宋老头更是喝得尽兴,搂着李卫东的脖子非要拜把子,弄得众人哭笑不得。

等宋鹏飞一家离开后,苏鹤秋拉着李美兰的手,笑着说:

“鹏飞这孩子,我看着挺好,他父母人也不错,说话和气,没有一点官架子。

我觉得这婚事能成,你和鹏飞好好相处,到时候就嫁过去。”

李美兰却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虽然她对结婚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到这一刻,心里还是慌了。

毕竟在这个家里生活了20多年,一想到要离开,心里满是不舍。苏鹤秋欣慰地看着她,

李美兰的结局与上一世截然不同,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和伴侣。

第二天一大早,李卫国等人返回县城,毕竟那边还有一堆事务等着处理。

李美兰和李小珊商量后,决定跟着李卫国去县城,将他们的生意总部挪到县城。

如今有了宋鹏飞的支持与帮助,无论是原料供应还是销售渠道,都得到了极大拓展。

苏鹤秋从空间里拿出20株君子兰,还将培育君子兰的方法和技术详细教给李卫东和孙淑琴,甚至专门把大哥苏大柱和大嫂叫来,再三叮嘱如何养护君子兰。

苏鹤秋清楚,在未来一段时间,君子兰的价格会比黄金还贵。

大约忙活了一个星期,大棚里的蔬菜种植和君子兰培育都步入正轨。

苏鹤秋特意准备了两盆君子兰,让老二放在饭店门口,并告诉李卫国,要是有人询问,就指引对方来村里找自己。

她知道,肯定会有人对君子兰感兴趣,只要有人关注,就不愁销路。

当然,她也可以把君子兰拿到北方售卖,但苏鹤秋觉得时机尚未成熟,主动推销挣不了太多钱。

原本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李美婷、李美兰都找到了心仪对象,李卫东、李卫国也有了各自的事业规划。

李卫华买了车后,跟着苏明去南方跑车。

然而,几天后的早上,李卫国神色焦急地匆匆赶回家。

苏鹤秋从未见过李卫国如此慌张,忙问:“出什么事了?别慌!”

李卫国慌里慌张地说:“娘,咱们的饭店开不下去了!这两天总有政府单位的人来检查,一会儿说卫生不合格,一会儿说防火意识不强,还说卫生不达标,不符合开饭店的条件,让我们整改。

我以为按要求改完就没事了,可就算改好了,还是有人找麻烦。

我找人打听,说是陈娟的姘头冯凯在搞鬼。

人家是领导,想整治咱们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一首关着门,客源都流失了,这些损失可怎么弥补啊!”

苏鹤秋没想到冯凯还会找麻烦,原以为上次的事情后,和陈娟不会再有瓜葛。

她推测,冯凯针对他们,肯定是因为陈娟。

苏鹤秋心中暗恨,这陈娟真是个“打不死的小强”,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麻烦,否则不知道她以后还会惹出什么事端。

她立刻站起来,对李卫国说:“走,咱俩现在回县城。我估计现在肯定有人等着看咱们笑话,我倒要看看那家伙有多大能耐!”

这一刻,李卫国在苏鹤秋强大的气场影响下,似乎没那么慌乱了,他不禁感叹姜还是老的辣,母亲终究是母亲。

两人急忙赶回县城饭店,往日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己不复存在。

张玉梅和张玉凤满脸愁容地迎了出来。

苏鹤秋叮嘱张玉梅:“你怀着身孕,别太发愁,愁坏了对孩子不好,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总会有办法的。小凤,你先回去好好歇着,实在不行这两天回村里住几天,顺便帮我照看一下孩子。”

张玉梅哪有心思回去,说:“娘,还是算了吧,我回去也不放心,不如在这。可总不能一首这样停着啊,这可怎么办?”

苏鹤秋安慰道:“别着急,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嘴上这么说,她心里也十分着急。

一连好几天,苏鹤秋都拿着马扎坐在饭店门口,摆弄那两盆君子兰。

“咦,咱们这里竟然还有君子兰!”

“大姐,这是你的君子兰?”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苏鹤秋转头一看,心中暗自欣喜:

“来了……” 这些天,苏浩秋一首在等一个人——县城的书记宋明。

她清楚地记得,宋明是三省人,对君子兰必定十分关注。

宋明是个好官,经常在县城里走访,重视老百姓的需求。

他曾想引进君子兰,却大多以失败告终,即便成功,长势也不佳。

宋明蹲下来,看着苏浩秋眼前的君子兰,问道:“大姐,这是你自己种的?”

“是啊,我自己种的。”

“大姐,你种得真不错!”宋明由衷地赞叹。

宋明知道君子兰日后价值不菲,没想到在自己管辖的地方,竟有人能把君子兰培育得如此出色,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大姐,你是怎么把君子兰养得这么好的?能把方法告诉我吗?”

或许觉得自己的问题有些唐突,宋明连忙转移话题,

“大姐,这饭店是你们家的?我听说生意很火,怎么这两天没开门?”

苏鹤秋叹了口气,不满地说:“别提了,也不知道得罪了县城哪个领导,三天两头派人来挑刺,说这里不合适、那里不合格。我们实在没办法,都想着关门算了。这两天我正和儿子、儿媳妇商量,县城不适合我们,不如回村种地。”

宋明眉头紧皱,听到苏鹤秋说得罪了县城领导,脸色变得不悦。

不用问,他也知道中间肯定有人暗中作梗。

他神色严肃地问:“大姐,到底怎么回事?难不成你们饭店真有问题?不然人家为什么找麻烦?”

苏鹤秋连忙摆手解释:“我们哪有问题啊!今天说卫生不合格,我们打扫干净了;又说菜不新鲜,我们换了新菜;接着又说饭菜不干净。来来回回好几拨人,来一次封一次饭店,生意根本没法做。再好的买卖,也经不住这样折腾啊!”

宋明看了看身后的人,又看了看苏鹤秋,没有说话。

好巧不巧,这时陈娟来了。

这几天,她一首想来看看饭店的情况,只是有事耽搁了,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来凑凑热闹。

看到苏浩秋正和一个不认识的人说话,她一脸幸灾乐祸,毫不顾忌地冷嘲热讽起来:

“哟,这不是苏老板吗?怎么关门大吉了?好好的饭店怎么说不开就不开了?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我就说,你们这些农村土包子,到县城充什么能?开什么饭店?县城是那么好混的?饭店是那么好开的?钱是那么好挣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苏鹤秋冷笑着看向她:“陈娟,你什么意思?我们饭店变成这样,是你的原因?是你找人把饭店关了?”

“哼,就算是我,你能把我怎么样?我能找到的关系,你不一定能找到;你能找到的关系,我一定能找到。所以,别白费心思了,老老实实关门回村种地,这样我还能考虑不找你们麻烦。你要是不识好歹,跟我作对,就别怪我不客气!”

宋明冷哼一声,斜睨着嚣张跋扈的陈娟:“这位同志,口气不小啊。听你这意思,有后台?说出来我听听,我亲戚也在县委工作,看看认不认识。”

陈娟没看出宋明的身份,以为只是个普通路人,鼻孔朝天说道:

“我说出来吓死你!副县长冯凯是我表哥,听过吗?”

宋明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听说过,确实很‘厉害’。”

陈娟听宋明说听过冯凯,心里更是得意。

她以为宋明只是个普通老百姓,能知道冯凯这个名字就很不错了,压根没往书记身份上去想。

陈娟仰着头,指着坐在那里的苏浩秋的鼻子骂道:“苏鹤秋,赶紧滚回去,别再让我看到你,要不然老娘跟你没完!你要是再不走,可就别怪我下死手了!”

陈娟明目张胆的威胁,让宋明目瞪口呆。

他见过大胆的人,却没见过如此嚣张跋扈的,这不禁让他对辖区的治安状况产生怀疑。

宋明虽然对君子兰满心喜爱,但他清楚,眼下当务之急是找冯凯好好谈一谈。

随后,他对苏鹤秋说道:“大姐,您先别急着回老家,再等几天看看。请相信,有些事情早晚会解决。您就听我的,再等三天。

要是三天后问题还没解决,我绝不拦着您。”

不了解宋明身份的人,或许会觉得这些话没什么可信度,但苏鹤秋知道宋明的身份,她满意地点点头,答应再等三天后做决定。

宋明说完,带着人匆匆返回办公室,吩咐道:“小李,去把冯凯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