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人生的十字路口

1988年9月,北京的秋意渐浓。

张乾站在水木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门口,手里捏着国家计委的报到通知书。

薄薄的一张纸,却仿佛有千斤重。

他透过窗户望着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梧桐树叶己经开始泛黄。

"张乾!"苏婷小跑着过来,马尾辫在脑后一跳一跳的,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我刚从中科院回来,你猜怎么着?"

"录取了?"张乾接过纸袋,里面果然是一份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嗯,导师还是我爸的老同学。"苏婷的眼睛亮晶晶的,"说是可以让我继续研究记忆编码技术的应用。"

两人并肩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脚下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张乾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报到通知:"我的分配也下来了,国家计委综合司,下周一报到。"

"那...我们的公司怎么办?"苏婷停下脚步,声音轻了下来。

记忆科技公司成立三个月来,己经开发出两套记忆训练磁带,在北京十几所中学试用,反响不错。上周,市教育局刚刚跟他们签了试点推广协议。

"我正想跟你商量这个。"张乾拉着她在路边的长椅上坐下,"昨晚周涛找我,说他想全职经营公司。"

"林薇呢?"

"她爸给她安排了工商局的工作,但她答应下班后可以帮忙。"张乾着通知书上的公章,"我在想,或许我们可以一边工作学习,一边参与公司运营?"

苏婷咬着嘴唇,望向远处的图书馆:"我导师说,如果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最好全身心投入研究。"

一阵秋风吹过,卷起几片梧桐叶。张乾突然想起三年前刚"重生"时的雄心壮志——要利用先知先觉改变命运。可现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却第一次感到迷茫。

"要不...我们去问问陈教授?"苏婷提议道。

陈教授是经济系的资深教授,也是张乾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他的办公室堆满了书籍和文件,窗台上的君子兰却长得郁郁葱葱。

"坐。"陈教授推了推老花镜,给两人倒了茶,"为了工作还是读研的事?"

张乾点点头,把目前的几个选择说了出来。

陈教授听完,没有首接给建议,而是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你们知道吗?今年全国己经有十万大学生放弃分配,选择自主就业。"

他翻开一页,指着上面的数据:"深圳特区现在每天新注册的公司超过三十家。时代在变啊,年轻人。"

"可国家计委是金饭碗..."张乾犹豫道。

"金饭碗是好,但未必适合每个人。"陈教授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我听说你们的公司很有前景?"

苏婷点点头:"我们的记忆编码法己经申请了专利,市教育局很看好。"

"那还犹豫什么?"陈教授突然提高声音,"你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有机会选择自己的路。我们那时候,都是服从分配,一辈子钉在一个单位。"

离开办公室,张乾和苏婷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走着。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一起。

"我想试试。"张乾突然说,"放弃分配,全职经营公司。"

苏婷惊讶地看着他:"真的?那国家计委..."

"陈教授说得对,时代不同了。"张乾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想赌一把,看看凭自己能走多远。"

"那我...也该选择读研?"苏婷的声音有些不确定。

张乾握住她的手:"你应该继续研究。你爸的笔记里那些技术,需要有人去完善、去验证。"

他们在图书馆前的广场上站了很久,看着学生们进进出出。这个秋天过后,他们也将告别学生时代,走向不同的人生轨道。

"我们会不会...越走越远?"苏婷突然问,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张乾转过身,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记忆科技是我们的孩子,你在实验室的每一项突破,都会让公司走得更远。"

三天后,张乾把放弃分配的申请交到了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是个严肃的中年人,盯着申请表看了很久:"想清楚了?这可是国家计委!"

"想清楚了。"张乾平静地说。

主任叹了口气,在申请表上盖了章:"现在的年轻人啊..."

与此同时,苏婷在中科院心理所办理了研究生入学手续。她的导师李教授是个和蔼的老头,带着她参观了实验室。

"你父亲的研究很有价值。"李教授指着一台脑电波仪器,"我们计划用这个验证记忆编码的神经机制。"

走出中科院大门时,苏婷看到张乾在等她,手里拿着两串糖葫芦。

"庆祝一下。"他递给她一串,"从今天起,你是苏研究员,我是张总经理。"

苏婷咬了一口糖葫芦,酸甜的味道在口中化开:"听起来不错。"

十月初,记忆科技搬进了中关村一栋新建的写字楼。周涛兴奋地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跑来跑去:"这才像样嘛!咱们现在算正规军了!"

张乾站在窗前,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这里己经聚集了不少科技公司,被称为"中国的硅谷"。

"下个月深圳要开证券交易所。"他突然说,"我准备去考察一下。"

"炒股?"周涛瞪大眼睛,"那风险太大了吧?"

"不全是。"张乾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我打听过了,记忆科技可以申请成为上市公司。虽然现在还早,但总要有个目标。"

晚上,张乾送苏婷回学校。研究生宿舍比本科时条件好多了,两人一间,带独立卫生间。

"今天李教授说,我的研究可以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婷靠在宿舍楼前的银杏树上,"如果成功,能有五万经费。"

"那我们公司该给你发顾问费了。"张乾笑道,"没有你的技术,我们什么都不是。"

月光下,两人静静站着。秋夜的凉风带着桂花香,远处传来隐约的钢琴声,不知是哪间宿舍在放磁带。

"有时候我会想,"苏婷轻声说,"如果当初没发现我爸的笔记,我们现在会在哪儿?"

张乾望着夜空中的星星:"也许我在国家计委写材料,你在实验室做实验,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后悔吗?"

"一点也不。"张乾握住她的手,"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

宿舍楼的灯光一盏盏熄灭,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在这个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两个年轻人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虽然方向不同,但心却从未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