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武威侯此次回京的真正目的

转眼间,时间来到武威侯与坞明辉即将再度踏上前往边疆的征程。这短短一个多月的光阴,仿佛眨眼之间便已匆匆而过。

边疆地区再次传来令人不安的军情异动消息!仿佛一阵狂风骤雨即将席卷而来。收到这一紧急情报后,他们父子俩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准备立刻返回那遥远的边关之地镇守。

此次能够获得如此珍贵且短暂的回归机会,着实来之不易啊!要知道,这一切都源自于此前那一场异常激烈的战争。经过无数将士们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这场战争最终以我方的胜利暂时终止了这次的边境蛮夷的突袭。

在武威侯呈递至京城的战报之中,坞明辉可谓是大放异彩,有赫赫战功。又因武威侯在离京出征之前上奏给圣上给其请求册封世子的奏折,也恰好在此时批准了。

于是,坞明辉便与其他几位同样功勋卓著的将领一同踏上了回京之路,接受来自朝廷的嘉奖和赏赐。

然而,武威侯此番回京可不仅仅只是为了接受封赏这么简单。原来,武威侯通过边疆征战多年,他心中有了一个宏大的目标——想要一举歼灭那些长期盘踞在边疆地区的蛮夷之敌。

双方争战多年,要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其中所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巨大的。所以,武威侯必须先行返回京城,与圣上当面仔细商议此事。

毕竟,如果不能事先与圣上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那么后续的行动很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阻碍。一旦朝中有任何风吹草动或变故发生,都极有可能对他精心策划的整个作战计划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功亏一篑。

正因如此,只有当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毫无疏漏之时,武威侯才能够安心地率领大军踏上征程。他心中急切地渴望着早日将那困扰边疆已久的蛮夷之乱彻底平息。

要知道,以往由于他在军中效力的时日还不长,根基尚不稳固,再加上国家的财政状况也并非十分充裕,所以每次出兵作战总是断断续续、时进时退。

有时候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因为后续资源跟不上,又不得不暂时收兵休整;而等到情况稍有好转,可以再次发动进攻的时候,敌人却已经重新组织起防线,使得战局再度陷入胶着状态。

这样一来二去,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让边疆百姓长期生活在战乱的阴影之下,苦不堪言。所以此次出征,武威侯暗自发誓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一举攻克敌军,永绝后患!

此次武威侯进宫面圣,两人于宫殿之中密谈许久。期间究竟谈论了何事无人知晓,但从二人出来时那轻松愉悦的神情来看,显然君臣之间已然达成了某种共识。

原来,圣上对武威侯所提出的灭夷计划表示可以全力支持。但是,作为交换条件,武威侯及其麾下将士们必须立下军令状,保证能够在短短三年之内彻底结束这场与蛮夷之间旷日持久的战役。

不仅如此,圣上还明确规定,待武威侯百年之后,其手中所掌握的兵权务必如数上交朝廷,边境屯驻的大军亦不得再由武威侯府一脉继承。

所能传承下去的,唯有武威侯这一爵位而已,至于最重要的军权,则将全权交由将来的新皇亲自掌控。

其实,武威侯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毫无缘由。想当初,那位前任大将军是何等威风凛凛、战功赫赫,可最终却仍因圣上的猜忌而不得不黯然隐退。

有此前车之鉴,武威侯深知若一味紧握兵权不放,势必会引起圣上的疑忌和防范,如此一来,可谓得不偿失。倒不如趁此时机一举剿灭蛮夷,而后主动上交兵权,以表忠心。

如此一来,即便日后再有战事发生,只要圣上需要用到他,自然会再度将军权交付于他。这般行事,既不会令圣上心生不满,又可为自已博得一个忠君爱国的美名,实乃上上之策。

这日,武威侯正与坞明辉在书房里相对而坐,两人神情专注地商议着此次重回边境作战的各种事宜。正当他们讨论得如火如荼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

紧接着,一名身着甲胄、风尘仆仆的信使如疾风般冲进书房,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盖有玉玺印记的信函,高声说道:“侯爷、大人,圣上急召!”

听闻此言,武威侯与坞明辉心头一震,对视一眼后不敢有丝毫耽搁。他们迅速站起身来,匆忙整理好自已略显凌乱的衣冠,步履匆匆地走出书房。门外,两匹骏马早已备好,等待主人的驾驭。

两人翻身上马,扬鞭催蹄,马蹄声响彻云霄,一路向着皇宫疾驰而去。沿途的百姓们纷纷侧目观望,猜测着究竟发生了何事竟能让两位朝廷重臣如此匆忙。

进入皇宫之后,宽阔而漫长的宫道展现在眼前。两旁的红墙黄瓦高耸入云,威严庄重之气扑面而来。

武威侯与坞明辉不敢放慢脚步,迈着急促的步伐沿着宫道快速前行。一路上,他们心中都暗自思忖着这次圣上急召的缘由,各种可能的情况在脑海中不断闪过。

经过一番疾行,终于来到了宏伟壮观的宫殿之前。两人停下脚步,调匀呼吸,恭恭敬敬地向守在门口的侍卫通报了各自的姓名。待侍卫确认无误并点头示意之后,他们方才小心翼翼地踏入殿内。

只见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央,皇帝正端坐在那张象征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他身穿华丽的黄袍,头戴璀璨的皇冠,面容严肃而凝重,不怒自威。当看到武威侯和坞明辉走进来时,皇帝微微点了点头,表示示意。

武威侯和坞明辉赶忙双膝跪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响彻整个宫殿,久久回荡不息。皇帝轻轻抬起右手,缓声道:“爱卿平身吧。”两人谢恩后缓缓站起身子,垂手而立,静静聆听皇帝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