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感谢

孙志高吃上了穿越以来最丰盛的一顿饭,但悲哀的是,他还不敢吃太多的肉食。因为这具身体长期吃素,突然吃太多荤腥就容易窜稀。

他是不敢吃,表弟是眼巴巴的吃不上。大家都假装看不到他,姥爷作为一家之主下的决定,任何人都不得改变,这就是大家长的权威。

饭后男人们聊天,女人们则是收拾残局。

“志高,你大舅母想让君清过几天上学馆,你觉得怎么样?家里原本没指望他考科举,所以才一直放任至今。”舅舅咽下茶水说道。

孙志高细细品味,这是他穿越而来第一次喝茶。

扬州是有名的产茶区之一,所产茶叶还被朝廷列为贡品。因是生活在产茶区,所以当地茶叶的价格并不贵。

“我觉得表弟该去学馆了,人年轻的时候,记忆力、精力脑力都处于巅峰期,正适合读书。”

“人官宦之家的子弟都是四五岁便开始启蒙,咱们农家贫穷,所以大多数在七八岁才去学馆。”孙志高闻着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感觉心旷神怡。

大舅家的茶叶是当地的特产绿阳春。茶叶在合适的水温下展现出原来的身姿,其汤色翠绿、味香醇厚,喝到嘴里唇齿生香。

“父亲,我觉得志高说的在理。君清也就比志高小一个月,人家志高都会抄书了,咱家孩子连字都不识,总不能一直在家玩吧!”舅舅表达了自已的观点,毕竟家里做主的是孙志高的姥爷。

姥爷沉吟片刻就同意了。大孙子在镇上当伙计,孙女待嫁闺中,所以家里也没负担。

以前是宠着小孙子,心疼他早早上学。家里没指望他科举,所以上学的事一拖再拖。

这次见到孙志高后,外孙彬彬有礼、进退有据的言行举止给全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初在女婿的葬礼上,孙志高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这人就怕对比,在看看自已的孙子,说话办事差距太大了。

孙志高再好也是外孙,他不姓薛。所以最终还是要培养自家的亲孙子。

孙志高和舅舅还不知道姥爷已经考虑这么多了,至于薛君清的意见,那不重要。

时间不知觉间到了酉时,孙家母子也该告辞了,要不然一会舟船就没有了。

表姐有些舍不得孙志高离开,因为孙志高今天对她说的话,给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弟弟你说我能行嘛?”薛宛乔有些不自信的问道。

“有志者事竟成,到时候我在学馆教君清,你再让君清教你。咱们花一份束脩学会两个人,那不是大赚了嘛!”孙志高的话让大家哈哈大笑。

“就你会算账。”大舅拍着外甥的肩膀,笑着说道。

大舅刚才看到外甥喜欢喝茶,走时还给孙志高带了些。被人重视关心的感觉真好,孙志高心里暖烘烘的。

看着母子二人的背影消失,一家人才回到屋里。

“志高变化太大了,看来还是读书好啊!等忙完这几天,我就送君清去读书。”孙志高的舅舅边感叹,边定下了日子。

“是啊,这孩子能顶起门户了,小姑子以后享福了。君清要是能学到志高一半的本事,我就心满意足了。”大舅母也附和着丈夫的观点。

不管怎样,女儿的生活有指望了。孙志高的姥姥姥爷通过这次见面,也放心了不少。以前女儿来总是借钱,这次不仅还了钱,孙家又多了份稳定的收入。关键外孙年龄这么小就能贴补家用,未来可期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儿女多大,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

这时期还没有工业化,所以路上都是原生态风景。霞光打在涟漪的水面上,微风不燥,风景正好。

母子二人坐着最后一班舟船回到太平庄。进了村口就遇到孙志高最怕的CBD,这里可以让你声名远扬,同样也可以让你身败名裂。

不是冤家不聚头,孙志高的大伯母也在其中。

这许多亲兄弟在成家前感情很好,可是结婚后有了各自的家庭,妯娌之间的勾心斗角便影响了手足兄弟之间的不和。

大房趁着孙志高父亲的去世,便想要欺负剩下的孤儿寡母。无它,弱即是原罪。

好在孙母是个立的住的,她放话要吊死在大伯父家门口。

人与人之间比的就是谁更能豁的出去。因为这件事,孙家被庄里其他人嘲笑。影响到宗族的名声,村长和族老们当然不能再置身事外了。

最终在族里的压力下,大房这才偃旗息鼓。不过这次两家是撕破脸了,以后老死不相往来。每次见面不是装做不认识就是唇枪舌剑一番。

孙母和其他村民打着招呼,至于大房的搅屎棍直接无视。可惜有些人就是喜欢找存在感,大伯母慢悠悠的说道: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有些人三天两头的回娘家打秋风,还真是没脸没皮的。”

“还想供孩子参加科举,真是不自量力。那能上榜的都是文曲星下凡,你个泥腿子注定就是个穷命。”

孙志高今天是见识到了他这个大伯母的牙尖嘴利、刁钻刻薄。虽然两家闹翻了,但自已是晚辈。

孙志高现在回骂,大家会觉得自已家教有问题。再说和一个泼妇骂街,赢了不光彩,输了丢面子。

自已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考上功名后离开这个泥潭。别觉得农村就淳朴,其实有时候他们只是没有犯罪的机会。

哪里都有好人坏人,这不村民们就当看笑话呢,没有一个人出面劝架的。

“这有些人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想学别人供自家孩子读书,家里大人不想着怎么挣钱,却把主意打到闺女身上。靠着卖女儿供儿子读书,天下间仅此一例。”

“虎毒还不食子呢,有些人也不怕天打雷劈,老天爷迟早给收了。”

孙志高骂人不合适,孙母就没这方面的问题了。

她直接贴脸开大,骂人专揭短。孙母的一顿输出让周围人发出了不明所以的笑声。而孙志高的大伯母脸红脖子粗,再也待不下去了,于是放下狠话落荒而逃。

看到仇敌逃跑后,孙母头颅高高昂起,像个常胜将军一般。在和村民们道别后,母子二人向家里出发。

孙志高全程保持沉默,母亲的战斗力果然没让他失望。听着背后众人的议论声,孙志高知道,不用一时三刻就传遍全村了,而且还会衍生出多个版本。

村头死了只鸡,传到村尾成死了个人。村民们很多时候并不在意事情的真相,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说别人闲话也是一种消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