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收礼收到手软

拜师礼至此完成,孙志高正式成为夏夫子的弟子。

按照年龄长幼,师父的长子不在就轮到长女夏烟霏了。因为师兄弟几人中只有夏烟霏一个女子,师父师母颇为疼爱她,所以也就不讲究男尊女卑的规矩了。

“小师弟,你师姐财力有限,这是我为你准备的三本书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夏烟霏拿出了自已提前准备好的三本书籍递了过去。

孙志高接过来一看,三本书分别为《文选》、《周易》和《道德经》。摸着书籍细腻的纸张,看着书本精细的雕镂和清晰的印刷,这毫无疑问就是精品。

孙志高行礼表示感谢,有道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更何况师姐送自已的礼物价值可并不低,更难得的是用了心思,这三本书对科举考试很有帮助。

烟霏师姐离开后,逸思师兄走了过来。他提着的书箱吸人眼球,书箱可是很实用的物件。

“小师弟,这个书箱是我大哥送给你的礼物,我送你的礼物在书箱里面,你自已打开书箱看。”夏逸思还卖了个关子。

看到大家好奇的眼神,孙志高于是打开书箱,一把黑折扇映入眼帘。

“这是杭州黑纸扇。”二师兄许秉文忍不住说道,做为读书人,折扇是附庸风雅缺一不可的物件。尤其还是杭州黑纸扇,因其高超的工艺和精美的图案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经过二师兄这么一说,孙志高也想起来,这个杭州黑纸扇是很有名的,其最高巅峰期在南宋时期。

杭州黑纸扇扇面以桑皮纸为材料,两面涂以柿漆,再经过糊面、折面、上色、整形、砂磨、整理等八十六道工序才得以而成。

作为文人墨客追捧之物,自然有其独到之处。杭州黑纸扇无惧风雨、日晒不翘、经久耐用,既可拂暑取凉,又能遮阳避雨,是读书人居家必备之物。

相比较于折扇,还是这个书箱更为实用。书箱与科举考试如影随形,一直到清末新政时期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孙志高大致估量,手中的书箱长51厘米,宽31厘米,高21厘米,材质为樟木。孙志高之所以判定为樟木,还是根据书箱古朴端庄的造型判断的。

他前世就喜欢看历史类的节目和书籍,所以学的很多杂七杂八的知识。

书箱外表用脱胎漆器制作而成,边角处用铜件包裹,质地坚硬、耐腐蚀,可以使用好几代人。

书箱对开双门设计,内部多层隔板以及盝顶规划,造型方正,整体框架由各种木材攒接而成。书箱里的多层隔板很实用,隔板间可以放置文房四宝和不同类型的书籍和卷轴,孙志高对其是爱不释手。

孙志高起身行礼表示感谢,这些礼物不仅价值不菲,还送到了他的心坎里。

看到孙志高喜欢,夏逸思也很高兴。

等到师父的子女送完后,二弟子许秉文拿着礼盒上前来。

“师弟,这套文房四宝是大师兄送来的。你师兄我是个穷秀才,比不得了他,我送你镇纸和壁搁,这两样东西你都能用得上。”许秉文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师兄言重了,不管你送我什么,我都会很高兴。咱们师兄弟之间因为缘分聚在一起,这才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孙志高从之前的贴心礼物感受到了师兄师姐们的关护。

而且从这些不重复的礼物看来,这明显就是提前商量好的,如此用心贴心,又怎能让孙志高不感动呢!

许秉文看着小师弟说的情深意切,他也就放下心来。

之所以有穷秀才的说法,盖因是出身贫寒的秀才一直参加科举考试的缘故。他们外无财力支撑,内有花费巨大的科举费用缠身。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落榜中,家庭经济走向崩溃。

其实秀才若是放弃科考,也能过上小康生活。可现实生活中许多秀才想要考举人,因为只有考上举人才算是跨越阶级,举人已经成为许多考生的执念了。

在许秉文的催促下,孙志高打开了大师兄的礼物。

大师兄送的是文房四宝,但这套文房四宝可不一般。它们是湖笔、徽墨、宣纸和歙砚,这可是文房四宝中的翘楚啊,哪个读书人能拒绝的了这一套礼物。

湖笔柔软、弹性好;徽墨色泽黑亮,不易褐色;宣纸吸水性好,耐久性强;歙砚质地细腻、纹理清晰和易于成型而倍受推崇。

除了上述优点以外,它们都适合书写,是读书人的神兵利器。当然好东西优点一大堆,但缺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价格昂贵了。

“好东西啊!不行,我要给大师兄写信,让他也送我一套。”二师兄紧盯着文房四宝说道。

要不是这是给小师弟的礼物,自已身为师兄,不好夺人所爱。若是放在平时,他就是借钱也要先买下来。

“再看看我的,师弟你看喜欢嘛?”许秉文催促孙志高道。

孙志高紧接着打开了第二个礼盒,石雕犀牛镇纸和竹制壁搁映入眼帘。这两个物件,尤其是竹制壁搁,它是文人墨客书房必备的小物件。

竹制壁搁尤其适用于夏天,壁搁既能缓解腕部疲劳,还能祛暑清热,是很实用的物件。

镇纸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最早由小型青铜器、玉器等演变而来。其发展至本朝已经非常成熟了,除了最初的实用性,还兼顾了观赏价值。

镇纸有着多种材质、丰富的图案和多种造型。“三山放翁宝赠我,镇纸恰称金犀牛。”,这两句诗句说明了铜犀牛镇纸的存在。

孙志高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已此刻感动的心情了,他只能把胸中的千言万语化为作揖当中。

师父师娘、师兄师姐,这都是自已的贵人啊!就这一堆礼物,其价值不可估量。就比如那套文房四宝,放在不识货人的眼里也就一般,可对于识货的读书人来说,那就是不可割舍的心爱之物。

礼物的价值,送礼人的心意,两者交和在一起,这个人情太大了。不过这一切追本溯源,还是师父夏夫子的功劳。

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但孙志高跪拜的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