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傩戏

姥姥和两个舅母在厨房里忙碌着,小姨则是借口哄孩子偷懒。不过谁让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呢,哥哥姐姐都让着她。

最让孙志高无语的是,小姨一直夸奖自已。什么打小就看就你行等等之类的话,最后引出让孙志高多照顾自已的孩子。等表弟长大些上学馆,希望孙志高在夏夫子面前推荐收表弟为徒。

小姨叭叭的说个不停,在她口中已经给儿子规划好未来了,其中大部分需依靠孙志高的帮助。小姨夫也是笑而不语,看着妻子冲锋陷阵。

孙志高对于小姨的异想天开当然是无视的,他哪有那面子,还能做主师父收表弟为徒。自已这个表弟确实挺聪的,都用在了挑食方面。要不是姥爷发话了,小姨恨不得把好吃的都夹到自已儿子碗里。

一顿饭吃的没滋没味,众人待了不长时间就各自离开了。姥姥姥爷给每家各自带了糕点和茶叶,母子二人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儿子,你小姨的话你就当没听到。她虽然是我的亲妹妹,可也比不过你在我心中的份量。”孙母跟儿子表明了自已的态度,她会一直站在儿子这边。

妹妹虽然和自已是一母同胞,可姐妹俩嫁人后就成了亲戚。互帮互助自然是没问题,可影响到儿子的利益就不行。

儿子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自从丈夫去世以后,孙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子的身上,这是她如今最大的指望。无论是从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还是将来的生活考虑,儿子才是自已下半生的保障。

养儿防老,母凭子贵,夫死从子等等。这就能看出儿子的重要性来,所以在亲妹妹和亲儿子之间,是无需多犹豫的。

接下来的几天生活多姿多彩,孙志高第一次参加体验了古代的过年庆祝活动。母子俩去镇上参加庙会,街上是摩肩擦踵、人山人海。

镇上的年味比村里更浓,毕竟这里许多的娱乐活动都是由大户人家赞助的。打春牛、舞狮、打铁花,还有“女子相扑”呢。孙志高是大饱眼福,最后还享受了一顿免费的饭菜。

每年过年期间,一些酒楼饭店就会推出免费的饭菜。当然免费的饭菜肯定好不到哪去,但对普通人来说,有便宜不占就浑身难受。来吃的人主要是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他们来镇上看热闹,中午不可能专门巴巴的回家吃午饭。

一面是花钱吃饭,另一面是免费饭菜,虽然免费的质量比不得花钱买的,但老百姓透在骨子里的节俭还是让大部分人选择免费的饭菜。

接下来的几天,孙志高还参与了傩戏队伍当中。这也是许多穷人过年挣钱的一种手段,他们戴着恐怖的面具挨个拜访人家,手舞足蹈的象征驱除崇神瘟疫。

主人家为了表示感谢,通常会给予铜钱和吃食。孙志高前世小时候也参加过这类活动,只不过那时候他戴的大头娃娃。

傩戏又名鬼戏,它是汉族最古老的舞蹈。起源于商周时期,那时为宗教祭祀仪式。后来到了汉代逐渐发展成为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

傩戏传到了本朝,受到了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

傩戏以面具为主要造型,面具类型带有浓重宗教鬼神色彩。傩戏扮演者按角色佩戴彩绘面具,俗称“脸子。”

具体分列为一未、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贴旦、八小生,表演用锣鼓相伴。

孙志高的许多同窗好友也参与其中,一帮人这些天可玩好了。既能娱乐又能赚钱,大家伙动力十足。

孙志高他们一伙就是草台班子,他在镇上看到了专业的傩戏队伍。人们称其扮演者为“巫觋”或是“祭师。”

人家不仅舞蹈跳的煞有其事,还表演喷水画符、捞油锅、剁火砖、踩刀梯等,精彩的表演让众人大开眼界。

体验完热闹的活动以后,孙志高又开始自已的宅男生活。毕竟他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前世的春节也就年味淡些,但有些场面比如今壮观多了。

再说以后想要过上美好的生活,还是要在书本上下功夫。孙志高的两位师兄给他寄来许多相关书籍,这让他如获至宝。古代的学习资料和现代差不多,都会实时变化的。他们这里毕竟是个小地方,有些专业书籍书店里都没有。

孙志高根据两位师兄的生肖,心怀感激的送上自已精心雕刻的生肖手办。这是他眼下最拿的出手的东西了,至于更贵重的银子就算了。

读书人互送礼物是不会直接送银钱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侮辱。一般人如此,更何况是同门师兄弟之间呢。

期间小伙伴们来找孙志高玩耍,可都被他拒绝了。大家伙对孙志高能在过年期间都保持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而感到肃然起敬。

当然大家伙过后该玩还得玩,毕竟孙志高是个假小孩。许多人若是年少之时就能保持自律精神,长大后也就过的不用那么辛苦了。

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但孙志高却沉浸其中。许多人之所以觉得学习苦,主要是因为自身天赋和自律原因,导致学不进去而枯燥乏味。

孙志高有着前世的阅历和今生的天赋,他感觉自已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那种感觉到自已每天进步的感受太爽了,这是一种脱离低级趣味的精神享受。

可惜目前没条件学习乐器和画画,主要是附近没有相关的夫子。这个只能等以后上县学了,二师兄目前就在县学就读。他在来信中介绍了县学的情况,“君子六艺”都有。

只不过一般人天赋、精力有限,他们只会着重选择两三项重点学习。礼和书是必修课,剩下的数、御、射、乐则是必修课。

学子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而且县学平时的管理很松,学子们都是自我学习。但考试很严格,若是几次不通过,就会面临劝退的风险。

至于作弊就更别想了,一个人坏了名声无异于社会性死亡。不仅毁及自已,还连累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