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在全家人的目送下,带着小儿子去往学馆的路上。姥姥和大舅母虽然万般不舍,可她们又怕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孙志高自身的变化和际遇刺激到了姥爷和大舅。后辈儿孙要出息,读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薛家虽然是普通人家,但靠着种地养鱼的收入,全家供一个读书人还是负担的起的。
“儿子,去了学馆要听夫子的话。若是有人欺负你,你就先找你志高表哥。你有什么不懂的,也要向他多多请教。”
“你可要好好读书啊,这学费加上笔墨纸砚杂七杂八的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大舅一路上对儿子耳提面命。
薛君清对自已的上学生涯既感到高兴,心中又有些忐忑。
高兴的是上学有许多同龄人相伴,他可以认识许多新玩伴。而且家人告诉他表哥之所以如此优秀,都是因为读书的缘故。
忐忑的是,听说夫子对学生很严格。那些学习态度不认真的、成绩不理想的,都会被夫子重重责罚。
不过有表哥这个熟人在,薛君清内心的忐忑减弱了不少。
“知道了父亲,有表哥在你就放心吧。”薛君清打量着出村的风景,他平时的活动范围都在村里,所以一路四处张望着。
大舅听到儿子的话微微一笑,也对,有外甥的关照,相信儿子很快可以融入班级。
“那你去好好学习,好好和同学们相处。饭菜就在书袋里,中午记得吃饭。”儿子第一次离开自已身边,大舅心中也是不舍的。
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儿子总会长大的,自已不可能永远庇护他。他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得努力供儿子读书识字,让其学些安身立命的本事。
父子俩来到了学馆,此时学馆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夫子上课时间没空接待两人,所以爷俩在门房等待了一会。
大舅来到学馆也有些拘谨,毕竟这里是读书人的地方。普通老百姓对于读书人还是有敬畏之心的,大舅带着儿子坐在一旁和夏伯闲聊天。
两人闲聊着,大舅说起了外甥孙志高。夏伯听到这是老爷弟子的舅舅,于是更加热情了起来。
“伯瑾这孩子我知道,我还吃过他做的饭菜呢。我在学馆待了半辈子了,像他这么聪明懂事的孩子还真少见。”夏伯想起孙志高的表现,不由得夸赞道。
……
屋内的气氛升温了不少,大舅也感叹自已外甥的好人缘。
夏伯看着时间敲打铁磬,父子俩站在一旁好奇的看着。
“下课了,夫子也有时间了。走吧,我带你们去。”夏伯放下手中的器具,招呼着父子俩。
爷俩老老实实的跟着夏伯来到屋内。
“老爷,这是新来的家长和学生。这还是伯瑾的舅舅呢,特意慕名而来。”得到夏夫子的示意,夏伯退出门外。门房那里不能长时间缺人,防止有学生偷跑出去。
“夫子好,我是志高的舅舅,这是他表弟。我们特意慕名而来,希望让我家这小子入学读书。”大舅一五一十的交代了自已的身份和诉求。
薛君清偷偷的打量着夏夫子,这就是表哥的秀才师父。看其年纪和自已爷爷差不多大,身材清瘦,身上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
“志高是我的弟子,你又是他的舅舅,说起来关系挺亲近的。让孩子读书是好事,但我不会对他放低要求的。做为家长你要勤加督促孩子的功课,咱们一同联手监督他。”夏夫子抚须说道。
听到夏夫子同意后,大舅高兴的按着儿子要给其磕头行礼。
“用不着行如此大礼,等一会拜见至圣先师即可。你表哥自入学以来成绩名列前茅,你要向其学习。”夏夫子搀扶起薛君清,口中叮嘱道。
薛君清自然是点头如捣蒜,夏夫子带着爷俩来到了丁班。
大舅仔细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看到里面整洁有序,孩子们规规矩矩的,心里是十分的满意。
夏小夫子接手过来,给薛君清安排了座位。丁班的同学们好奇的打量着新同学,这里面也有薛家村的孩子,薛君清很快就被认了出来。
大舅在夫子的帮助下找到了孙志高,孙志高没想到大舅居然出现在学馆里。不过他转念一想,大舅早就嚷嚷着送儿子来读书,看来这次是确定了。
“志高,君清就拜托你了。他要是敢不听你的话,随你处置。”
“放心吧大舅,都是一家人,责无旁贷。我在丁班也有许多同窗好友,表弟不会有事的。”孙志高给大舅吃了定心丸,大舅这才放下心来。
铁磬声响起,又该到了上课的时间,孙志高和大舅道别后就进去了教室。大舅看着彬彬有礼的学子们,对于儿子读书的费用也没之前心疼了。
薛君清在大舅走后很快和同村的孩子打成一片,他们本来就是玩伴。而他也从另一个视角重新认识表哥,学习好、写字好、力气大等等,简直是全才。
刘瀚鸣和许文才他们听到薛君清是孙志高的表弟,也主动的与其熟悉交往,并拉进了学习队伍。
凭着表哥的影响力和他自已外向的性格,薛君清很快融入进班级里面,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表哥带着他熟悉学馆,并详细介绍具体学馆的规矩等。唯一让他感到难受的是,表哥吩咐学习队伍中的人严格督促自已,以表哥的人缘,学馆里处处都是他的眼线,自已以后都没法偷懒了。
“我好想逃,却逃不掉……”
如果薛君清听过这首歌,他一定会感同身受的。
学馆放学的时候,大舅还不放心,亲自来接儿子。看到儿子无恙后,就和外甥道别回家。
爷俩回到家中,姥姥和母亲又是一顿检查询问。薛君清自出生以来,这是第一次离开家人身边,所以家里的女眷有些担心他是否习惯。
薛君清把自已在学馆一天的感受描述出来,薛家人这回对孙志高的优秀有了具体的认识。听到他抱怨毛笔字不好写,大舅教训儿子多向外甥学习请教。
听到只是学业上的困难,这下大家也就放心了。字写不好就多练,家人之前是担心薛君清是否受同学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