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时间是这世上最公平的东西。无论是天潢贵胄,还是平民百姓,每天都是十二个时辰。
四季轮转、花谢花开,孙志高不知不觉间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四年的时光。在这四年的时光里,他的每一天都过的很充实。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然后平天下。”孙志高在修身这一阶段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学遍了四书五经,还翻阅了大量的典籍。虽然其中许多只是背诵下来了内容,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不必心急,他足够年轻。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馆也是如此。许多熟悉的面孔消失了,又来了许多新人。
孙志高的同窗好友陈文军、梁行均、贺强、高义、金顺和琛弟相继结业,他们都各谋生计了。毕竟读书是需要天赋的,而科举则需要天赋、财力和运气缺一不可。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梦想是要有的,可也要脚踏实地。孙志高尊重他们的选择,并祝愿他们未来可期。
铁磬声响起,学生们如鸟兽散。孙志高则如同往常一般,他拿着书本来到了书房。夏夫子没来的时候,他就自行学习。
随着学生们的流逝,学馆恢复了平静。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在这四年的时光,孙志高已经可以辨别出师父、师母和夏伯的脚步声了。
夏夫子不紧不慢的踏入书房,他看到弟子自行学习,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情。自已这个弟子很让人省心,学业上从来不用人监督,比他两个师兄当年强多了。
“师父,这是刚泡好的茶,现下正适合饮用。”孙志高看到师父进门后,起身奉上茶盏。
夏夫子笑眯眯的接了过来,孙志这才坐了下来。
品尝完弟子的手艺后,夏夫子说道:“伯瑾,你今年要不下场试一试。”
夏夫子说的很平静,但在孙志高耳里犹如惊雷。
“师父,我能行嘛?”孙志高第一次实打实的面对科举考试,心中还是有些不自信。
“你的水平我是知道的,该教的都教了,你掌握的也不错,今年可以下场试上一试。”
“你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就当是平常的月考。考中了皆大欢喜,若是不中就当是增加经验了。毕竟你才12岁,往后有大把的时间。”夏夫子看着自已得意弟子脸上忐忑的神情,不由回想起自已当时的心境。
时间过的可真快啊,许多故人也如风中落叶凋零。人的年纪越大,过去的记忆就越发的清晰可见,就好像那些事情发生在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孙志高平复下心情,他刚才只是觉得太突然了。平常心对待就好了,凭着自已两辈子的天赋阅历,案首之类的不敢想,榜上有名他还是有信心的。
原主12岁中秀才是不折不扣的天才,自已穿越而来带着过目不忘的天赋,这些年没有浪费一日的时光。正所谓肚里有墨水,心中不慌乱。听到师父的提议,这会他也跃跃欲试了。
“弟子听师父的,寒窗苦读几年,也是该检验一下真实水平了。”孙志高打定了主意,于是不再犹豫。
这几年中,孙志高常年霸榜,还真有种独孤求败的感觉。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他不清楚自已的学识处于什么水平。
毕竟县试是面向全县所有学子的,这少说也得好几百人吧,可学馆的甲班只有六人。即使是最后一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名列前茅呢。
教育水平差异化自古就存在,县城里的教育资源一定优于乡下。
孙志高前世就见过许多在村学校的优秀学生去了城里也不过就是中等生。城市虹吸着周边地区的优秀师生,乡村学校只能苦苦支撑,直到最后大量的倒闭收场。
孙志高怀着期待的心情拜别师父回到家中。
眼下的孙家早已不是孙志高刚来的落魄样子了。四年的时间足可以改变许多事情,原本低矮狭小的茅草屋子消失不见了,替代它的是五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
孙家因此也成为了村里上好的人家,孙母在人前的腰杆子也更硬了。这些年她明里暗里推脱过许多亲事,孙志高虽然没有取得功名,但孙家家庭富裕、人口简单,属于顶好的人家。
眼下孙家起了围墙,不能像过去一样,院里就能交头接耳了,所以孙母站在门口和邻居闲聊天。
孙母看到儿子后就结束了话题,她得准备晚饭了。孙志高礼节性的向郑夫人问好,母子二人结伴进家门。
郑夫人看着母子俩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之外,不由的叹息一声,她一直为当年拒绝孙母结亲而后悔。多好的亲事呀,也怪自已眼皮子浅,看不到孙家的时来运转。
孙母做饭,孙志高烧火,咪宝在他裤腿上蹭。至于咪咪是三天两头的不着家,只有在寒冷的冬季,你才能时常看到它。
孙志高顺势和母亲说了师父的意思,孙母虽然不懂,但她知道夏夫子懂啊,那自已只管支持就好。
“没想到我儿也要参加科考了,时间过的可真快啊。这些年难为你既要读书又要赚钱,都是娘没用,拖你后腿了。”孙母说着说着便红了眼眶。
孙志高看到母亲流泪,他急忙起身用衣袖给母亲擦泪。孙母身上是有许多缺点,可她对自已是真好。
“母亲您这说的什么话,我是您儿子,孝顺你是天经地义的。一家人没有谁对不起谁,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您要笑呀。”孙志高像个大人一样安慰着母亲。
“是啊,能过上今天的日子,当时我想都不敢想。娘现在就盼你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咱家就你一根独苗,将来还指望你延绵子嗣、壮大门户了。”
“真到了那天,娘死也瞑目了。到时候下去见了你父亲和孙家的列祖列宗,我也能交待的下去。”孙母被儿子哄的喜极而泣,心中不由得期待着这一天。
这两项都已经成为母亲的执念了,孙志高许诺将来肯定儿孙满堂,到时候还要麻烦母亲帮手。一番话下来,孙母喜笑颜开。母子二人配合的相得益彰,晚饭很快就出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