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结束这一个月内,孙志高带着母亲和三叔走遍了城内城外的景点园区。
为了提高旅游的质量,孙志高还特意雇佣了职业导游,只不过这时的人们称呼其为“闲人。”
本朝的商业空前发达,旅游业也是蓬勃发展,市场有需求必有相应的机构诞生,“四司六局”应运而出,其功能类似于现代的游客服务中心。
风景区包含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许多平平无奇的树木、山头等自然景观因为神话故事或名人事迹而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所以出去旅游,游客若不了解景区的历史,许多东西其实看起来稀松平常。
孙志高前世就是个北方人,对于江南了解有限,所以有导游给规划路线和讲解景点,一路上颇有趣味。而且导游还熟知市井美食,帮助孙志高省时省力,这个钱不白花。
古代导游的素养一点不比现代的低,孙志高雇佣的只是乙等级别的,至于甲等级别的导游都是陪同达官显贵的。这一行能说会道只是基础,那些甲等导游自身还需具备文学素养和艺术才能。
在吃喝玩乐的快乐生活中,终于等到了府试放榜时间。
等三人来到大街上,这里早已经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你们母子二人就别过去了,那的人太多了。我身强力壮,可以挤进去。”三叔看着前面闹哄哄的场面,提出了自已的建议。
孙志高经过这些年的锻炼和日常食补,身高已窜到一米六左右。不过距离成年人还是有些距离,在人群中发挥不出多大作用,于是他和三叔说了自已的考号。
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文风盛行,这里人们受教育程度较高,三叔做为木匠也是识字的。
三叔仗着自已的强壮身躯一路穿插,费了好大的劲才来到告示前,当然身后不乏有抱怨声,他只当没听见。
顺着榜单从上往下看,他很快就找到了侄子的名字,第六名宥阳县孙志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三叔又比对了一下考号,确实是侄子无疑。
“中了,中了,中了……”三叔高兴的大喊,左右两边的人露出了羡慕嫉妒的神情。
这汉子看起来也不像是个读书人啊?怎么他就走了狗屎运呢!自已满腹经纶却落榜了,一定是考官有眼无珠。
落榜的考生看着手舞足蹈的三叔,心情酸涩,只能内心嘀咕抱怨几句。
“这位兄台恭喜恭喜,以后就脱离白身了。”也有人行礼搭话,向三伯父问好。
三叔听到路人的话语,他停下来摸摸后脑勺尴尬的说:“不是我中,中的是我侄子,我是他叔父。”
大家听到三叔的解释很无语,整半天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不过既然是童生的叔父,自然与有荣焉。
“不好意思啊,让让,让让。”三叔得到好消息后就往外钻,他要赶紧分享给嫂子和侄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母子二人看着衣服褶皱,鞋还丢失了一只的三叔很是无语。
“嫂子,伯瑾过了,咱们孙家出童生了,而且伯瑾还这么年轻。”
“真的?”尽管对儿子信心十足,但事到临头,没有眼见为实,孙母总是感觉不踏实。
“千真万确,伯瑾的名字在榜单前面,很好找的。我怕有同名同姓之人,又特意对了一下考号。”听到嫂子的质疑,三叔赶紧给出解释。
“好、好、好,我儿从此以后就不是白身了。我要去寺庙还愿,回村去祠堂祭拜祖宗,然后摆宴席,为我儿子表功。”孙母红光满面,此时已经开始了筹划。
听到母亲越说越夸张,孙志高忍不住开口说:“祭祖宴席就算了,童生不算什么,太张扬了。况且府试通过了,我得回去抓紧学习,为之后的院试做准备。等院试过了,到时在庆祝。”
“我儿说的有理,那就听你的,到时候一起庆祝。”孙母对儿子是无条件的支持,更何况儿子说的又在理。
三叔看着孙志高不骄不躁的模样内心感叹,怪不得侄子能年少高中呢,就凭这心态就非常人所拥有。
“伯瑾你说的对。但有一点我不敢苟同。你这次的名次很靠前,听旁人说,成绩好的童生可以从官府领粮米。以后你家吃饭的粮食都不用买了,怪不得都要科考呢!”三叔感叹侄子的待遇,心里更加坚定培养琛哥儿科考的念头。
本朝考中童生名列前茅者,每月可从官府领到6斗米补贴家用。朝廷也是为了减轻童生的家庭负担,让其可以专心学习。不过这种待遇,每县只有二十名童生才可以享受得到。
本朝的6斗米换算现代差不多180斤米左右,关键是月月可以领,相当于白来的一样。
孙母听到还有这等好事,当然是眉开眼笑了。之前朝廷为了照顾孤儿寡母的家庭,特意免除了徭役,但种地还是要交田赋的。田赋一年收两次,通常分为夏税和秋税。如今终于能从官府薅羊毛了,村里除了夏夫子有限的几个体面人,谁还有这个本事。
得到消息后,三人归心似箭,开始收拾行李。
之前逗留在此主要是为了等榜单,这城里虽好,可是太费银钱了,终不是久留之地。买菜、买柴等等,每天一睁眼就是花钱,这让节俭了半辈子的孙母很是心疼。
这几天消费都是孙志高买单,他就是为了隐瞒具体金额,防止两人心疼。
孙志高回家前夕特意向崔浩告退,做人做事要有始有终。他自信自已的学问可以通过府试,但名次靠前还是离不开崔浩的点拨,他事后当然要表示感谢了。
崔浩对孙志高的成绩早有耳闻,毕竟他在衙门里消息更灵通。因此对自已同年的这个师弟更欣赏了,此子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很会做人,以后前途必定一片光明。
这种潜力股当然要趁着还没起飞之际结善缘了。两人都有心结交,所以相处的很融洽。崔浩还邀请孙志高一家赴宴,这也是表明对他的重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