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助战

在稳定占领县城后,我将 “高筑墙,广积粮” 定为长远战略。当即下令征集民夫,将破损的城墙加固加厚,增设瞭望塔与暗哨。砖石撞击声日夜不停,工匠们在城墙上忙碌穿梭,新砌的墙垛泛着青灰色的冷光。

同时,派出士兵深入周边乡村,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承诺三年内减免赋税。粮仓中不仅储存着缴获的粮草,还派人远赴各地收购粮食,甚至与周边势力暗中交易,用缴获的兵器换取急需的谷物。县城的粮仓逐渐充盈,囤粮的高度几乎触及仓顶。

在势力扩张上,我刻意保持低调。对外宣称只是为守护一方百姓,绝不主动挑起争端。即便周边势力派人前来试探,我也以礼相待,只谈民生。然而暗地里,却在不断整顿军队,训练新兵,改良兵器,等待着真正崛起的时机。

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名浑身是血的信使跌跌撞撞闯入议事厅:“将军!阳平县城被朝廷援军围困,起义军首领求您发兵救援!” 厅内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主位上的我。

王师傅率先站出,他的大刀在地上划出刺耳声响:“救!都是起义兄弟,见死不救日后谁还敢投靠我们?” 老猎户张叔却皱着眉头,捻着胡须沉吟:“朝廷援军来势汹汹,咱们刚打完仗,城墙还没修缮完毕,粮草也只够三月之需,贸然出兵怕是……”

王副将铺开地图,手指在两城之间来回比划:“阳平县城距此百里,若连夜行军,最快也要明日晌午才能抵达。途中若遇埋伏,或是敌军分兵突袭我们县城……” 他的声音渐渐低沉,众人的脸色也愈发凝重。

我凝视着跳动的烛火,想起当初起兵时对百姓的承诺。若拒绝援救,不仅寒了天下义军的心,更可能让朝廷各个击破。但此刻出兵,确是危机西伏。“诸位可有两全之策?” 我的声音在寂静的厅内回荡,等待着破局的答案。

就在众人愁眉不展之际,角落里一个身影缓缓起身。那是个面容清瘦的年轻人,我从未见他在议事时发过言,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有些模糊。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将军,何不效仿古人,行围魏救赵之计?朝廷援军倾巢而出,其大营必然空虚,我军只需派出精锐,首捣黄龙,敌军定会回师救援,安平之围自解。”

厅内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炸开了锅。王师傅一拍大腿:“好计!可朝廷大营也有防备,万一强攻不下,安平县城撑不到我们回援怎么办?” 年轻人早有准备,快步走到地图前,指着一处关隘:“朝廷大营后方有座废弃的采石场,可派小股部队伪装成流民,趁夜潜入,在要道埋设火药。我军正面佯攻,一旦火药引爆,敌军必然军心大乱。”

我盯着地图上他标注的路线,心中盘算着可行性。老猎户张叔摸着下巴点头:“不过谁来领兵佯攻,谁去布置火药?” 我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王副将身上:“你率五百精兵佯攻大营正门,务必做出强攻的架势。张叔,你带猎户队从后山潜入采石场,记住,不到万不得己,不可暴露行踪。王师傅留守县城,加固城防,确保后方无忧,我率中军随后策应,随时支援各方。”

晨光微露,王师傅手持大刀立于城头,看着大军开拔。王副将一马当先,先锋部队如离弦之箭朝着朝廷大营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张叔则带着猎户队,背着火药与弓箭,沿着山间小道悄然前行,身影渐渐隐没在茂密的树林中。

正午时分,王副将的喊杀声准时在大营外响起。箭矢如蝗般扑向敌营,士兵们顶着盾牌发起冲锋。守营的官军本就兵力不足,被这声势浩大的攻势唬得手忙脚乱。就在此时,张叔带领的猎户队点燃了采石场的火药,“轰 ——” 数声巨响震得大地颤抖,浓烟裹挟着碎石腾空而起,后方营寨瞬间陷入火海。

围困安平县城的朝廷援军果然中计,主将脸色骤变,急令全军回援。然而当他们刚调转马头,紧闭的城门突然轰然洞开,城内义军高举火把,如洪流般倾泻而出。义军首领一马当先,手中长枪挑翻挡路的官军,嘶吼道:“杀!”

我率中军早己在半路设伏,待敌军行至山谷狭窄处,一声令下,滚木礌石从天而降。王副将也停止佯攻,率兵从后方掩杀过来,箭矢追着溃逃的官军没入后背。朝廷军队陷入前后夹击的绝境,惨叫声、马嘶声与兵器碰撞声交织成一片修罗场。

敌军主将试图稳住阵型,却被乱军冲散。我瞅准时机,挥剑劈开重围,首取敌军主将。寒光闪过,他的头盔滚落尘埃,脸上满是惊恐:“你…… 你竟敢……” 未等他说完,我的剑尖己抵住他咽喉:“民心所向,岂是尔等可挡?”

硝烟渐渐散去,战场上尸横遍野。义军首领骑着高头大马,穿过狼藉的战场向我迎来。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朗声道:“若不是将军施以援手,我等今日必全军覆没,这份恩情,我等没齿难忘!” 说罢,他身后的士兵驱赶着十几匹毛色油亮的战马走来,“这些战马虽不多,但也能助将军一臂之力,还望将军莫要嫌弃。”

我伸手扶起义军首领,望着这些矫健的战马,心中涌起一股豪情。此前我军多是步兵,行动多有不便,如今有了这些战马,组建骑兵便不再是空想。我拍了拍义军首领的肩膀,郑重道:“兄弟客气了,日后若有需要,尽管开口!” 就这样,我收下了这份厚礼,开始着手挑选精锐士兵,筹备组建属于我们的骑兵队伍,在这乱世中,为军队增添一股更为强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