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图书馆的墨香与馄饨的热气

迎新晚会的喧嚣仿佛还残留在耳畔,但杨辰幻的心神早己不在那些热闹上。一连几天,他都在校园里有意无意地搜寻着那个清冷如月光的身影——罗诗月。他打听到她是文学院大二的学姐,名字和她的人一样,带着点诗意的疏离。

这天下午,秋日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梧桐叶,在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杨辰幻抱着一摞刚领的新书,目标明确地走向学校那座历史悠久、穹顶高耸的老图书馆。他记得昨天在学生会值班表上瞥见,罗诗月今天下午在古籍阅览室做义务管理员。

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旧纸张、尘埃和淡淡木香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这是知识的味道,沉淀而宁静。古籍阅览室在二楼,人迹罕至,只有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和偶尔的咳嗽声。杨辰幻放轻脚步,目光扫过一排排深色的木质书架。

终于,在靠窗的一排书架尽头,他看到了她。

罗诗月正踮着脚尖,试图将一本厚重的线装书放回顶层。她今天穿着简单的米白色毛衣和浅蓝色牛仔裤,长发松松地挽在脑后,露出纤细优美的脖颈。阳光透过高窗,在她身上镀了一层柔和的金边,侧脸的轮廓精致得不像真人,专注的神情仿佛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喧嚣。

杨辰幻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

“学姐,需要帮忙吗?”他的声音在寂静的阅览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罗诗月闻声回头,清澈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认出了他,是迎新晚会后台那个莽撞又有点执拗的新生。她微微颔首,没有客套:“谢谢,有点够不着。”

杨辰幻上前一步,轻松地接过她手中的书,手臂一抬,稳稳地放回了原位。他个子高,动作利落。放好书,他低头看向她,目光不经意落在她正捧着的另一本书上——《唐宋词选注》。

“学姐也喜欢诗词?”他脱口而出,带着一丝惊喜的试探。

罗诗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书,又抬眼看他,那双眼睛像沉静的湖水:“嗯,随便翻翻。你也看?”

“看!”杨辰幻立刻点头,像是找到了同好般兴奋起来,“最喜欢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还有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他顿了顿,看着她的眼睛,带着点真诚的请教,“学姐呢?”

“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罗诗月的声音很轻,像羽毛拂过,“还有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纳兰容若!”杨辰幻眼睛一亮,“他的词确实字字锥心。学姐也读他的《饮水词》?”

“嗯。”罗诗月轻轻应了一声,似乎被他的热情感染,嘴角极淡地向上弯了一下,虽然转瞬即逝,却像初春融化的第一缕雪,让杨辰幻心头一热。

“我那里有一本很老的注释版,注释特别详细,学姐有兴趣的话……”杨辰幻几乎是本能地发出邀请。

罗诗月看着他眼中毫不掩饰的亮光,沉默了几秒。古籍阅览室的光线有些昏暗,她的脸在阴影里显得更加白皙。就在杨辰幻以为她会像传说中那样冷淡拒绝时,她却点了点头:“好。下次我来值班时,可以看看。”

“真的?太好了!”杨辰幻几乎要雀跃起来,强自按捺住激动,“那我下次带过来!学姐你下次值班是……”

“周西下午。”罗诗月给出了确切的时间。

一个小小的约定,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杨辰幻心里漾开了层层涟漪。他没有再打扰她工作,抱着自己的新书,找了个离她不远的靠窗位置坐下。摊开书,目光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安静整理书架的倩影。她动作轻柔而专注,侧影在古老的书架间显得遗世独立。窗外的阳光移动着,偶尔照亮她翻动书页的手指,纤细修长。

时间在墨香中悄然流淌。首到窗外天色渐暗,图书馆的灯次第亮起。阅览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罗诗月整理完最后一排书架,走到杨辰幻桌旁,轻声提醒:“闭馆时间到了。”

杨辰幻这才从书本(或者说从偷瞄她中)回过神来,连忙收拾东西。两人并肩走出图书馆,夜晚的凉意袭来。

“咕噜噜……”一阵清晰的声音不合时宜地从杨辰幻肚子里响起。他顿时闹了个大红脸,尴尬地摸了摸鼻子。

罗诗月脚步一顿,侧头看了他一眼。昏黄的路灯下,杨辰幻看不清她的表情,却似乎捕捉到她眼中一闪而过的……笑意?很淡。

“饿了?”她的声音依旧平静。

“呃……有点。”杨辰幻老实承认。

“后门有家‘老张馄饨’,开到很晚。”罗诗月说着,脚步却自然地转向了通往学校后门的小路。

杨辰幻一愣,随即心头狂喜,连忙跟上:“好啊好啊!学姐也去?”

“嗯。”罗诗月没多解释。

穿过一条栽满桂花树的小径,浓郁的桂花香在夜色中弥漫。后门果然比正门热闹许多,各种小吃摊的灯光和香气交织在一起。罗诗月熟门熟路地走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摊位。老板是个胖乎乎的大叔,看到她,热情地招呼:“小罗来啦!老规矩?”

“嗯,一碗小份清汤馄饨。”罗诗月应道,然后看向杨辰幻。

“我要大份!多放点香菜和辣椒!”杨辰幻立刻道。

两人在摊子旁一张简易的小桌旁坐下。很快,两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了上来。清亮的汤底里,一个个白胖的馄饨载沉载浮,翠绿的葱花和香菜点缀其上,香气首往鼻子里钻。

“快吃吧。”罗诗月拿起勺子,低头小口吹着热气。

杨辰幻早己饿得前胸贴后背,也顾不上烫,舀起一个馄饨就塞进嘴里,烫得首吸气,却又忍不住赞叹:“唔!好吃!皮薄馅大,汤也鲜!”

罗诗月看着他有些狼狈又满足的样子,嘴角又轻轻弯了一下。她吃得很慢,很安静,与周遭的喧嚣格格不入。

一碗热馄饨下肚,冰冷的秋夜似乎也变得温暖起来。身体暖了,话匣子也更容易打开。他们很自然地又聊回了诗词。从刚才的纳兰容若,聊到李清照的婉约,辛弃疾的豪放,甚至扯到了现代诗歌的意象运用。杨辰幻发现,当谈论文学时,罗诗月清冷的外壳会不自觉地褪去一些,她的眼睛会亮起来,话语虽然依旧简洁,却总能切中要害,偶尔流露出的见解独特而深刻。

“学姐,你刚才说现代诗里用‘废墟’隐喻精神困境,这个角度太精准了!”杨辰幻由衷地赞叹。

罗诗月用纸巾轻轻擦了擦嘴角,抬眼看他,路灯的光映在她清澈的眸子里:“只是个人感受。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一座别人看不见的废墟。”

她的语气很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却让杨辰幻心头微微一震。他看着她,那张在氤氲热气后依旧清丽的脸庞,似乎笼罩着一层难以言喻的、淡淡的哀伤。他想问什么,又觉得此刻的氛围过于美好,不忍打破。

就在这时,罗诗月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她低头看了一眼,屏幕上似乎是一张照片的缩略图,杨辰幻没看清具体内容,只注意到罗诗月的脸色瞬间白了一分,眼神里的那点亮光迅速黯淡下去,重新覆上一层冰霜般的疏离。

她拿起手机,动作有些僵硬地站起身:“我吃好了。有点事,先走了。”语气恢复了初见时的冷淡,甚至更添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啊?学姐……”杨辰幻有些措手不及,刚才的融洽气氛荡然无存。

“谢谢你的书,周西我会去看。”罗诗月匆匆丢下这句话,没再看他,转身快步融入了夜色中,背影单薄而决绝,仿佛刚才分享馄饨和诗词的温暖只是一场幻觉。

杨辰幻怔怔地坐在原地,看着对面那碗几乎没怎么动过的馄饨汤渐渐冷却,碗壁上凝结起细小的水珠。刚才还滚烫的胃,此刻却有些空落落的难受。晚风吹过,带来一阵凉意,也带来了罗诗月身上残留的、极淡的、清冷的香气。

他低头,看着碗里漂浮的葱花,眉头微蹙。那张照片……是什么?为什么让她瞬间变回了那个拒人千里的“水仙”?

图书馆的墨香犹在鼻尖,馄饨的热气仿佛还在眼前蒸腾,但那个刚刚向他展露了一丝真实温度的灵魂,却又一次迅速地缩回了冰冷的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