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会现场的聚光灯在沈蔓的定制西装上流淌,她的珍珠耳钉换成了钻石款,却依然保持着里那种精准的 45 度倾斜角度。顾氏集团的 PPT 翻到最后一页,AI 生成的古楼修复效果图棱角分明,斗拱交接处的力学计算数据闪烁着冷光:“我们的材料能承受 12 级台风,” 她的指尖划过屏幕上的 “纳米防水涂层”,“且修复成本降低 40%。”
陆沉舟推着 3D 打印古楼模型走进来时,轮轴在地毯上发出轻微的 “咔嗒” 声 —— 那是模仿古建筑榫卯咬合的特殊设计。模型表面泛着珍珠般的光泽,细看能发现极细的松木纤维纹理,正是用父亲遗留的 “金钩糯” 灰浆混合永安门松木粉末制成。他点击遥控器,梁柱上的光点开始流动,像极了古楼井底的荧光星图:“每个光点对应真实木构件的量子传感器,” 他的声音盖过投影仪的风扇声,“能实时监测 0.1% 的湿度变化,误差小于 0.05 毫米。”
评委席传来抽气声,苏眠看见顾承远的指节在桌面捏得发白 —— 模型底座的齿轮纹路,与她父亲怀表里的星图完全一致,中心位置的 “1999.10.05” 刻痕,正是她的生日。陆沉舟凑近她耳边,呼吸拂过耳垂:“爷爷说,真正的匠人要把重要的日子,刻进建筑的地基里。”
庆功宴的香槟塔在水晶灯下折射彩虹,沈蔓的香奈儿香水味混着炭火气息靠近:“陆总难道不好奇,” 她的指尖划过他电子表带上的焦黑齿轮,“为什么你们的动态监测系统图纸,会出现在顾氏的专利库里?” 她的翡翠镯子撞在高脚杯上,发出类似 实验室警报的清响,“毕竟董事会里某位‘文物保护专家’,上个月刚收了我们的顾问费。”
深夜的宿舍台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陆沉舟的手指在键盘上突然停顿,加密系统的红色警报闪烁着 “蠕虫病毒入侵”。苏眠看着他后颈绷紧的肌肉,想起 火场里他扑向榫卯图纸的模样,突然摸到床底的铁皮盒 —— 父亲遗物中那个边角磕痕与 1987 年验收单完全吻合的盒子。
“这里还有张软盘。” 她吹去软盘上的木屑,标签上 “LMX-8706 原始数据” 的钢笔字己褪色,却仍能辨认出陆爷爷的笔锋。老式计算机的风扇发出低吟,屏幕上跳出的检测报告让两人同时屏息:“海砂氯离子含量 1.89%,超标 600%” 的红字下,签署人栏盖着 “顾明辉” 的私人印章,日期正是 1987 年 6 月 14 日 —— 古楼坍塌前一天。
“当年爷爷用了三天三夜检测,” 陆沉舟的指尖划过软盘里的光谱图,“每个数据点都对应着古楼木柱的腐朽程度。” 他调出顾氏集团专利申请文件,发现所谓的 “新一代材料” 参数,正是从这张软盘的前 10 页数据首接复制,却漏掉了关键的 “湿度动态补偿公式”。
手机在桌面震动,匿名短信的冷光映着陆沉舟骤然紧缩的瞳孔:「2023.11.22 09:00 顾氏港交所专利申请,附件含星沉科技初代配方」。发件人显示 “无号码”,但短信末尾的斗拱符号,与 父亲车票背面的标记完全一致。
苏眠望向窗外,沈蔓的黑色轿车停在街角,车顶的天线正以特定频率闪烁 —— 那是 实验室遇袭时,顾氏保镖使用的信号干扰器波长。她摸出父亲的怀表,表盖内侧的星图在月光下亮起,每个星点对应着陆沉舟电脑里的量子加密节点,而中心的 “沉眠” 简写,此刻正与软盘数据形成奇妙的共振。
“量子加密系统的密钥,” 陆沉舟突然笑了,笑得像 在古楼井底发现表冠时的模样,“藏在爷爷机械表的齿轮齿数里,” 他指向软盘里的检测日期,“1987 年 6 月 15 日,恰好是你和我第一次在废墟相遇的日子。”
当软盘数据成功导入现代系统,屏幕上突然跳出段隐藏视频:1987 年的陆爷爷对着镜头,腕间的机械表刚拆下表冠,露出里面的微型芯片:“小沉,如果有一天你遇见戴珍珠耳钉的女人,” 他的声音混着工地的噪音,“记得让她看看这个 ——” 画面切换成顾明辉签署海砂验收单的场景,钢笔尖在 “苏国华” 的伪造签名旁,留下道只有匠人能看懂的防伪划痕。
庆功宴的余温尚未散尽,沈蔓的高跟鞋声在走廊响起,混着保安的询问声。苏眠看着陆沉舟将软盘数据同步至文物局区块链,每个数据块都包裹着量子密钥,就像 井底的荧光灰浆,将真相藏进时光的榫卯。她忽然明白,这场招标会上的齿轮博弈,从来不是技术的比拼,而是两代匠人用时光密码写下的情书 —— 用糯米灰浆的温润,包裹量子传感的精密;用榫卯结构的智慧,加密数字时代的真心。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窗台,陆沉舟的电子表突然发出蜂鸣,显示量子加密系统己自动生成新密钥,密钥参数正是苏眠生日与古楼坍塌日期的数学组合。窗外的沈蔓轿车悄然驶离,却不知她偷走的,只是没有密钥的空壳数据,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早己藏进每个匠人的骨血里,藏进时光无法篡改的、属于中国古建筑的灵魂深处。
招标会的中标通知书静静躺在桌面,烫金的 “星沉科技” 字样下,附着段评委批注:「当科技开始懂得聆听木头的呼吸,便是文明最好的传承」。苏眠摸着模型底座的生日刻痕,想起陆沉舟说过的话:“爷爷说,每座古建筑都是封写给未来的情书。” 此刻,这封融合了量子加密与糯米灰浆的情书,正穿越三十年时光,在数字与现实的交界,写下属于匠人的、永不褪色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