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集团 12 楼的空调开得太冷,苏眠的指尖在文件上出沙沙声。行政部送来的快递盒裹着锦缎,檀木特有的沉香味混着胶水味钻进鼻腔。她拆开缎带的瞬间,盒盖内侧的暗纹让掌心发紧 —— 那是顾氏集团标志性的斗拱图案,与评审会上沈蔓展示的 AI 模型如出一辙。
木盒掀开时带起细微的木屑,所谓的 “宋代古瓷茶盏” 躺在丝绒垫上,冰裂纹釉面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苏眠的手指刚触到盏沿,盒底的木刺突然划破食指,鲜血滴在暗格边缘的刹那,丝绒下闪过针尖大的红点 —— 是微型摄像头的工作指示灯。
手机在桌面震动,顾承远的来电显示跳动着:“苏小姐喜欢这份礼物吗?” 他的声音混着键盘敲击声,背景里传来《营造法式》书页翻动的脆响,“三天前我们的技术组破解了星沉的量子加密,” 他故意拖长尾音,“包括陆沉舟藏在机械表里的初代配方数据。”
苏眠的视线钉在摄像头红点上,血珠沿着盒底木纹汇聚,恰好填满暗格边缘的榫卯缝隙 —— 那是用永安门松木制成的特殊结构,和火场里烧毁的榫卯图第 17 页完全一致。她按住通话键:“顾先生该知道,” 血珠在檀木上晕开小太阳形状,“真正的配方数据,从来不在硬盘里。”
紧急会议的投影光映着沈蔓的香奈儿套装,她指尖划过屏幕上的糯米灰浆配方,参数表末尾的 “LMX-8706” 编号格外刺眼:“基于星沉科技的核心技术,” 她的视线扫过苏眠攥紧的绷带,“顾氏将推出首款商业化古建筑修复涂料。”
台下传来倒吸冷气的声音,苏眠看着配方里缺失的 “荧光菌共生参数”,突然想起 古楼井底的星图 —— 顾氏偷走的,只是剔除了时光密码的空壳数据。沈蔓的高跟鞋敲着地面靠近:“听说苏小姐的父亲,” 她的珍珠耳钉在灯光下划出银弧,“1987 年也在研究类似技术?”
指甲掐进掌心的旧疤,苏眠想起父亲临终前在病历本上画的斗拱,每个榫头都标着 “清白” 二字。她跟着沈蔓走进安全通道,对方的蓝牙耳机突然亮起蓝光:“按计划申请技术封锁,” 她的声音压得极低,“尤其注意星沉的动态监测系统。”
深夜的星沉科技办公室飘着碎纸机的机油味,陆沉舟正将最后一块硬盘塞进碎纸口,金属齿轮的转动声混着窗外的雨声。苏眠冲进门时,看见他白大褂口袋露出半截焦黑齿轮 —— 是火场里抢救出的机械表残件。
“顾氏今早提交了专利申请,” 他的指尖划过碎纸机里的软盘残骸,正是 你父亲遗留的 “1987 原始数据”,“但他们不知道,” 他打开保险箱,金属匣子的重量压得掌心发沉,“爷爷三十年前就留了后手。”
匣子内侧刻着斗拱与齿轮的咬合图,中间嵌着块泛黄的羊皮纸,用糯米胶贴着 “沉眠” 二字的简写。陆沉舟取出里面的机械零件,每个齿轮边缘都刻着极小的星点,排列成古楼井底的星图:“1987 年密道坍塌前,” 他将零件拼合成古楼模型,斗拱交接处发出 “咔嗒” 轻响,“爷爷用初代糯米灰浆浇筑了这套模具,每个榫卯都对应着材料的核心参数。”
苏眠摸着模型底座的刻痕,“1987.6.15” 的数字间藏着七个微型凹槽 —— 正是 机械表芯片里的星图密钥。陆沉舟将一滴荧光菌培养液滴在榫卯缝隙,模型表面突然亮起幽蓝星点,沿着斗拱纹路形成动态监测网络:“顾氏的专利没有这个,” 他指向星点汇聚的 “紫微垣” 位置,“没有时光赋予的呼吸能力。”
顾氏集团 33 楼的落地窗前,沈蔓盯着检测报告的手在发抖。新生产的糯米灰浆出现大面积开裂,裂缝走向与星沉科技模型底座的齿轮纹路完全一致,每个裂隙末端都藏着极小的 “沉” 字刻痕 —— 那是陆爷爷当年发明的 “匠人印记”,只有真正的糯米灰浆才会在应力作用下自然显现。
“沈总,专利局来电说…” 秘书的声音带着颤抖,“星沉科技同时提交了七项核心专利,包括材料自修复系统和动态监测协议。”
沈蔓的翡翠镯子摔在地面,碎成三瓣的瞬间,内侧的 “LMX-87” 编号露了出来 —— 那是 里陆爷爷检测报告的编号,此刻正作为无效数据,永远躺在专利局的驳回文件里。她忽然想起招标会上陆沉舟说的话:“真正的匠人智慧,藏在时光的榫卯里。”
窗外的暴雨冲刷着星沉科技的 logo,苏眠看着陆沉舟将模型小心收进匣子,金属碰撞声中,每个齿轮都发出独特的共鸣。她知道,这场关于榫卯结构的陷阱,不过是漫长修复战的开始 —— 就像父亲遗留的铁皮盒、爷爷的机械表残件、还有藏在古楼井底的荧光星图,这些看似破碎的时光碎片,终将在匠人手中重新咬合,成为抵御商业侵蚀的最坚固壁垒。
当第一颗启明星亮起,陆沉舟的电子表发出蜂鸣,显示量子加密系统己自动更新密钥 —— 密钥参数正是苏眠的生日与榫卯模具的齿数组合。他望向窗外,顾氏大楼的灯光次第熄灭,而星沉实验室的暖光依然亮着,就像古楼井底的荧光灰浆,在漫长的黑夜里,始终守护着属于匠人的、永不熄灭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