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跨洋的齿轮战

M国旧金山 Mose 中心的国际建材展上,深海科技的展位用全息投影搭出虚拟古楼,斗拱结构在LED屏上流转着冷光。顾承远的定制西装袖口绣着微型齿轮,正对着镜头举起透明培养皿:“我们的纳米防腐涂层,”他的新加坡口音混着展厅的空调风,“能让木质构件在盐雾环境中保存三百年以上。”

首播画面右下角,“技术源自东方古建筑智慧”的字幕快速闪过,却刻意模糊了斗拱连接处的榫卯细节。陆沉舟站在展馆外的台阶上,指尖捏着从悉尼带回的微型硬盘,芯片边缘的焦痕与深海科技宣传片里的“专利技术”参数完全吻合:“他们复制了爷爷的榫卯应力公式,”他的声音盖过远处的机械轰鸣,“却删掉了最关键的‘湿度自适应调节’模块。”

苏眠盯着手机屏幕,深海科技首席科学家的特写镜头里,对方手腕的机械表表盘内侧闪过极小的“沉”字——那是里陆爷爷初代样品的防伪标记。表盖缺角的形状,与地基里挖出的齿轮残件严丝合缝:“顾氏从实验室抢走的不仅是数据,”她的指甲掐进掌心,“还有爷爷1987年的实物原型。”

深夜的展馆后巷飘着冷雨,陆沉舟的黑客设备在防水布下发出蜂鸣。深海科技的临时实验室门禁闪烁着量子加密的蓝光,他将机械表齿轮贴近扫描仪,缺角处的特殊频段触发了第一层密码——那是里从顾氏保镖袖扣提取的信号特征。

“门框用的是老陆牌糯米灰浆,”苏眠摸着门禁边缘的砖缝,灰浆里的荧光菌在夜视仪下显形,“和地基的承重柱材质相同。”锁舌弹开的瞬间,警报系统的红光突然亮起,陆沉舟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点:“他们设置了齿轮咬合陷阱,”屏幕跳出警告,“每破解一层密码,就会同步销毁对应数据。”

实验室中央的钢化玻璃柜里,地基挖出的铅盒敞着盖,羊皮纸文件被撕成七片,用纳米胶带拼贴在展示板上。苏眠的手电筒光扫过残页,“海砂氯离子含量”的标题下,顾氏集团与深海科技的联合签名墨迹新鲜,签署日期“2025.10.01”恰好是展会首日。

“他们要把1987年的豆腐渣工程,”陆沉舟的指尖划过残页上的红笔批注,“包装成‘跨时代防腐技术’,”他调出古楼地基的原始数据,“用海砂侵蚀的反面案例,”屏幕显示深海科技的涂层参数,“反向研发出所谓的‘抗氯配方’。”

警报声突然尖锐起来,监控画面里,顾承远的黑色西装在走廊拐角闪过,保镖的战术手电光扫过实验室门牌。苏眠看见玻璃柜底层藏着个金属盒,里面装着地基的荧光菌样本,培养皿标签上的“LMX-8706-07”编号,正是陆爷爷三十年前的核心代码。

“这些样本一旦被带走,”陆沉舟将黑客设备接入实验室服务器,“古建筑的呼吸密码就会永远流失,”他的声音混着设备运转声,“就像悉尼的糯米种源,”数据传输进度条快速跳动,“会被改头换面成西方专利。”

顾承远的脚步声在走廊响起时,苏眠突然注意到展示板的拼贴残页,七片碎纸的边缘竟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第七片的缺口处,用极小的钢笔字写着“沉眠”——和匿名短信的星图标记完全一致。她突然明白,这是父亲和陆爷爷留下的最后防伪:即使文件被撕毁,匠人智慧仍以星图的形式,藏在每个碎片的咬合处。

“陆沉舟,”顾承远的枪口在门框投下阴影,“你以为偷数据就能阻止发布会?”他的袖扣反光映着玻璃柜里的铅盒,“深海科技的实验室,”他指向天花板的摄像头,“早就用AI解析了你们的榫卯模型,”身后的保镖举起金属箱,“包括地基里的荧光菌——”

苏眠的手电筒突然照向培养皿,荧光菌在强光下收缩,露出底部的微型齿轮。陆沉舟趁机扯下展示板的残页,碎纸边缘的榫卯刻痕在他掌心拼合,竟形成古楼地基的完整星图。当顾承远的手指扣向扳机时,实验室的消防喷淋系统突然启动,糯米灰浆遇水膨胀的特性堵住了门禁,为他们争取到三十秒的逃生时间。

“爷爷说过,真正的齿轮战,”陆沉舟在雨幕中展开残页,碎纸在路灯下拼成“匠人之心”西个篆字,“不在代码里,”他看着远处深海科技的展位灯光,“而在每个榫卯与时光的咬合中。”苏眠摸着残页上的“沉眠”印记,知道他们偷走的,不过是没有灵魂的技术空壳,而真正的古建筑智慧,早己融入每个匠人的骨血,成为时光无法篡改的文明密码。

当警车的红蓝灯光照亮展馆,陆沉舟的黑客设备完成了最后传输——深海科技服务器里的所有数据,都被植入了悉尼榫卯模型的自毁程序。顾承远看着手中失效的培养皿,突然想起地基闭合时的齿轮轰鸣,那是匠人智慧对商业掠夺的最后警告:有些东西,即使能偷走数据,能复制外形,也永远偷不走刻在文明基因里的、属于中国古建筑的呼吸与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