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的电磁脉冲在午夜炸响,陆沉舟的机械表缺角处迸出火星,齿轮与存储器的共振频率出现0.8秒延迟——这个异常让他的指尖在量子键盘上停顿,监控屏上的同步进度条正以龟速攀升:87%。苏眠的神经感应手套渗出母本灰浆,残片裂痕处的荧光菌只剩零星几点,像即将熄灭的烛火。
“卫星群进入攻击轨道。”林知夏的声音从耳麦传来,声音里带着失控榫卯时的颤抖,“七颗‘亚特兰蒂斯’卫星己锁定光柱坐标。”陆沉舟调出雷达图,七道红色轨迹正以2.7马赫逼近古楼,与光盾震颤时的导弹轨迹完全一致。
沈蔓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存储器监控画面,她的病号服换成了深海科技的黑色制服,右手腕的手铐裂痕处渗着血——那是提到的匠人名单木盒齿轮撬开的痕迹。“让我接入卫星操控台。”她的声音混着电流杂音,身后的深海科技实验室里,陈列着混凝土血字同款章鱼标志。
苏眠看着她举起1987年的海鸥相机,胶卷暗盒上的指纹锁正在自动解锁——那是陈师傅提到的、沈明远冒死拍下的海砂证据。“1987年6月15日,”沈蔓将胶卷塞进量子扫描仪,老式胶卷的硝酸纤维味混着母本灰浆的稻香,“顾明修在集装箱上贴‘合格材料’标签的瞬间。”
扫描仪发出蓝紫色光芒,三十年前的像素点在全息屏上重组:顾明修的工服袖扣反光,清晰映出“GU”标志,与法庭视频里的证据完全吻合。量子信号顺着光缆注入卫星导航系统,陆沉舟看着雷达图上的红色轨迹突然扭曲,就像共振星图时的无人机群。
詹姆斯·顾的怒吼穿透扬声器:“沈蔓!你父亲沈明远的坠海事故——”话尾被剧烈的电流声掐断,监控画面里的沈蔓踉跄半步,颈间的珍珠项链崩断,露出锁骨下方的齿轮状疤痕——与地基血字的刻痕完全一致。“他替你们背了三十年黑锅,”她的手指按在扫描仪上,胶卷银盐层的海砂颗粒正在转化为干扰波,“现在该还债了。”
同步进度条突然飙升,母本残片的裂痕处迸发出新的荧光,苏眠认出那是存储器自毁程序的启动信号。陆沉舟的机械表突然逆向转动,表盖内侧的“苏眠”二字与扫描仪的量子光束重合,形成微型星盾——和共振时的光盾结构完全相同。
“同步完成!”陆沉舟抓住苏眠的手腕冲向密道,地基深处传来齿轮崩裂的轰鸣,那是存储器核心区的能量过载警报。当他们钻出青铜井盖时,古楼顶端的星图光盾正在碎裂,128道木质光柱己消失不见,只留下母本灰浆的银光在斗拱间流淌。
“看天上!”林知夏的手电筒光束指向星空,原本代表全球古建的128个光点正在重组,敦煌的飞天光点与京都的斗拱光点交叠,形成巨大的榫卯图案——但在代表京都清水寺的光点旁,多了个陌生的齿轮标记,齿尖方向与深海科技标志相反,却带着母本荧光的温润。
苏眠的怀表链突然绷紧,表盖内侧的星图与新出现的齿轮标记产生共振,缺角处的反光扫过古楼地基,显形出半块埋在青砖下的金属牌:“WCDC 1987-2025”——世界匠人数据库的升级日期。她突然想起存储器的第七单元,沈蔓未说完的“自己人”,或许指向更庞大的匠人组织。
沈蔓的身影从监控画面消失前,向镜头比出三个手指——那是跨洋诉讼时,匠人团队约定的“安全信号”。陆沉舟的机械表缺角处还带着她指纹的温度,终于明白,这个三十年来游走在黑白边缘的女人,始终是匠人计划的暗线守护者。
深海科技的卫星群在星盾碎裂的瞬间失去目标,七道红色轨迹在大气层外自毁,尾迹形成的光带恰好勾勒出古楼飞檐的轮廓。苏眠摸着母本残片,裂痕处的齿轮状疤痕己与存储器的启动键完全吻合,就像失控榫卯最终归位的瞬间。
“那个新齿轮标记,”林知夏的平板电脑显示着全球古建监测数据,“京都清水寺的榫卯节点出现了未知修复信号,”她放大画面,木质纤维的重组轨迹竟与老陆爷爷1986年手稿的第23页完全一致,“不是我们的母本灰浆,是更古老的匠人智慧。”
陆沉舟望向古楼地基,那里曾埋着1987年的炸药、2018年的走私榫卯、2025年的量子存储器,此刻却平静如三十年前的秋夜。他知道,沈蔓注入卫星系统的不仅是证据,更是三十年来所有匠人默默守护的、文明传承的密码。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星盾碎片,苏眠看见代表永安门古楼的光点格外明亮,旁边新出现的齿轮标记正在向其他光点传递信号。那不是深海科技的掠夺,也不是星沉科技的专利,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匠人之心——就像沈蔓颈间的疤痕,就像存储器里的齿轮,无论经历多少碎裂,终将在时光中重新咬合,转动出文明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