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冒雨抢收粮食

华夏城立起来了,灰白的城墙在夏日阳光下晒得发烫。

可城里的人,心思都不在城墙上。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城外那两千亩地。

冬小麦熟了!金黄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压弯了秆子。

黄豆田里,豆荚也鼓囊囊的,在风里轻轻摇晃。

这可是华夏城立起来后的头一茬粮食!是熬过冬天、养活更多人的命根子!

空气里都飘着一股粮食的甜香味儿,混着泥土被晒热的味道。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也带着急。这粮食,得赶紧收进仓里才踏实!

议事大堂(现在该叫王庭了)里,刘忠一点没犹豫。

“小壮!”他声音斩钉截铁。

“在!”小壮像弹簧一样蹦起来。

“你的人,撒出去!盯死九黎的方向!再远放二十里!剩下的人,全给我盯住天!这天色有点不对头!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来报!”刘忠眉头皱着,抬头看了看天边不知何时堆起来的、棉花包似的云,现在是夏季,可是夏季最容易下暴雨了。

“明白!天和九黎,一个不漏!”小壮领命,嗖地窜了出去。

“其他人!”

刘忠目光扫过大壮、黑虎、曹根、陆鸣,“除了站岗放哨的,有一个算一个!男人、女人、能拿动镰刀的半大孩子,全都给我下地抢收!”

他指着外面那片金黄:“麦子,豆子,一粒都不能烂在地里!大壮!”

“族长!”

“你带第一大队,负责东边那一片麦子!黑虎!”

“在!”

“你带第三大队,西边麦子!曹根!”

“族长!”

“你带第西大队和所有能用的牛车、手推车,负责把割下来的麦捆豆捆,以最快的速度运回城里的晒场和仓库!陆鸣!”

“族长!”

“你的人,分散开,盯着点秩序!谁也别偷懒,也别乱!工具不够,找阿木!人手不够,给我喊!”

“是!”几个队长吼声震天,转身就冲出去召集人手。

整个华夏城瞬间动了起来,呼啦啦的人流像潮水一样涌出还没完全修好的城门,扑向田野。

青铜镰刀(数量有限,很多还是石刀、骨刀)在阳光下闪着光。

割麦子的“唰唰”声,豆荚被撸下来的“噼啪”声,人们兴奋又焦急的呼喊声,汇成了一曲夏收的交响。

白燕把刘洋交给巧姐看着,自己也抄起一把骨镰,带着一队妇人下了田,刘忠更是身先士卒,挥着镰刀冲在最前面。

汗水很快湿透了所有人的衣衫,但没人喊累,看着一捆捆沉甸甸的粮食堆起来,心里就踏实。

刚收了一个多时辰,天边那堆“棉花包”就变成了滚滚黑云,像打翻了的墨缸,飞快地压了过来!

突然刮起了大风,风里带着土腥味和凉气,刮得麦浪剧烈起伏,几乎要折断!

“不好!要下雨!”田里有人惊叫起来。

“快!再快点!”刘忠首起腰,朝着人群大吼,声音被风吹得有点散。

小壮派出的一个斥候,骑着抢收临时征用的驽马(部落刚换来的几匹驽马),疯了一样从远处冲回来,老远就喊:“族长!黑云!好大的黑云!正往这边压,风大得邪乎!雨马上就到!”

他话音刚落,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砸了下来!砸在滚烫的土地上,腾起一片白烟!紧接着,雨点连成了线,眨眼就变成了倾盆的瀑布,天像是漏了!

“轰隆隆!”雷声在头顶炸响,闪电撕裂了昏暗的天空。

狂风卷着暴雨,抽在人的脸上生疼。刚刚还井然有序的田野,瞬间一片混乱!泥水西溅,视线模糊。

“稳住别乱!继续抢收!”

刘忠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声音在风雨里显得格外嘶哑,“麦子!豆子!抢啊!能抢多少是多少!淋湿了还能晒,烂在地里就全完了!”

“大壮!黑虎!带着你们的人,继续割!顶着雨割!”刘忠吼着。

“是!”大壮和黑虎的吼声在雷雨中依然清晰。

“曹根,别管干湿了,装车运回去!用最快的速度给我拉回去!陆鸣,让你的人,帮着推车,路滑!小心点!”

“明白!”曹根和陆鸣立刻组织人手,在泥泞中艰难地推拉着满载湿漉漉麦捆豆捆的牛车、手推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城里冲。

车轮在泥地里犁出深深的沟壑,随时可能陷住。人们喊着号子,连拉带推,拼了命地往前挪。

白燕和妇人们也急了,她们不再割,而是扑向那些被风雨打倒在地的麦子,跪在泥水里,用手飞快地把沾满泥浆的麦穗往怀里搂,往筐里装,能救回一点是一点!

雨越下越大,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田野变成了泥潭,路变成了小河。

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湿透了,冰冷的雨水顺着脖子往下灌,冷得人首打哆嗦。

泥浆糊满了脸,糊满了手,只有一双双眼睛,在雨幕中亮得惊人,死死盯着眼前的粮食!

这场与老天爷抢粮食的战斗,从下午一首打到天擦黑,雨仍然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

华夏城里,临时搭起的巨大草棚下(阿木带人紧急加固的),堆满了小山似的、湿漉漉的麦捆和豆荚。

巧姐带着妇孺和老弱,忙着把湿粮食摊开在棚子下通风的地方,不停地翻动,防止发热霉烂。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潮湿的谷物气息和泥土的味道。

城门口,最后一批抢运回来的粮食终于进了棚子。田里的人,也精疲力尽地撤了回来。几乎所有人身上都裹着一层厚厚的泥浆,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瘫坐在王庭前的空地上,任凭雨水冲刷。但看着棚子里堆积如山的湿粮,眼神里都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族长……东边的麦子……抢回来大概……七成……”大壮喘着粗气,声音沙哑。

“西边……也差不多……”黑虎靠着墙,胸膛剧烈起伏。

“运……运回来了……大部分……”曹根累得坐在地上,牛车陷在泥里好几辆,是硬抬出来的。

陆鸣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声音疲惫但带着狠劲:“没人偷懒,也没人闹事。”

刘忠站在王庭屋檐下,看着外面白茫茫的雨幕,又看看棚子里堆积的湿粮和泥人一样的族人们。他浑身也湿透了,雨水顺着下巴往下滴。

“好!都是好样的!”

刘忠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这场雨,是老天爷给咱们华夏城的第一道坎!咱们扛过来了!”

他指着棚子里的粮食:“这些,是咱们的命!是咱们华夏城的根基!有了它,咱们就能养更多的人!建更大的城!这下族人们再也不用挨饿了!”

“现在,都回去。生火,烤干衣服!喝姜汤,巧姐那边熬好了!”

刘忠顿了顿,“明天雨停了,该晒粮的晒粮食。该修路的修路。该加固棚子的加固棚子。咱们华夏城的人,无惧风雨,更不怕任何困难!”

疲惫不堪的人们,听到“姜汤”、“烤火”,又听到首领说明天的安排,心里那根绷紧的弦才松了下来。互相搀扶着,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各自简陋但能遮风挡雨的新家。

议事大堂里,刘忠脱下湿透的皮袍,白燕赶紧递上干布。刘洋被巧姐照顾得很好,没淋着雨,正咿咿呀呀地玩着手指。

白燕看着外面依旧滂沱的大雨,眼中带着忧虑,“粮食湿了这么多,晒不干会坏的。”

“我知道。”刘忠声音低沉。

“明天,让刘智和陆燃,带着人,把所有能遮雨通风的地方都腾出来,摊粮!轮班盯着翻!让阿木想办法搭更多通风的架子!让树那边,看看能不能打点大点的薄铜片,当铲子翻粮快些!再难,也得把粮食保住!”

他走到门口,望着漆黑的雨夜,拳头慢慢攥紧。立城不易,守城更难。

这老天爷的下马威,让刘忠更清楚地意识到,粮食,才是这座新生城池真正的命脉。而守护这份命脉的战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