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说,时间如流水。一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但是对于正处在思念如潮的张文顺两人却不仅不快,反而如坐火炭般觉得特别难挨。期间张文顺偷偷去过两次,自然是冲着小媳妇的美好福利去的,但是却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凑巧,事实上是赵老爷夫妇都恰好没有事情。大概是处于芒种附近农忙时节,农村种田的人家都忙得喘气功夫都没有,加上天气炎热,所以这个季节很少有人结婚,即使小镇上人不需要农忙,但是办喜事也总得需要那么多农产品之类供应吧,总要农村人有时间拿出来卖吧。因此赵老爷夫妻近家段都没有喜事应酬,加上女儿在家,也没有出去和朋友喝酒什么。而自从上次去吕西港回来遇海啸差点丢命后,赵老爷却再也不打算出远门了,基本上每天都在家里。
张文顺两次去的时候,进了大门都发现赵老爷夫妇在家,当下也只能够上去媳妇闺房,陪媳妇说说话,偶尔有个拥抱亲个小嘴什么的,很想再进一步,但是他不敢。因为岳父岳母在家的呢。出嫁的姑娘在娘家总不好在岳父岳母在家的情况下,大白天就做出很多动静来吧。况且,岳父岳母虽然没有多说,但是人家女儿回来这么多天了,自家却迟迟不来带。那天岳父话都说到那个地步了,自己也没有实际行动,哪还好意思明目张胆地与人家闺女这么亲热。而且他每次偷跑出来也就只有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而己。因此,这两次竟然只是打打擦边球,并没有能够一解相思。而赵海玥也同样如此。对自己男人也是日思夜想,恨不得天天黏在一起才好。
所以,忍受了一个多月的煎熬,其实算逃回来的那天,己经两个多月了。张文顺终于熬到了端午前一天。大哥大嫂是事先说好的,就是妈妈一开始坚决不同意去带赵氏,让她就在家里烂粪。经过了文远大哥还大娘的劝说,才勉强同意,然后还要求赵氏回来必须先向她请安打招呼才行。至于说买节礼给赵家,说什么也不同意。养了闺女不好好教育培养,稍有不满意屁股一撅去了娘家,去娘家两个月都回来,这哪家作兴啰,还要买东西给他们,怕他们吃大嘴告诉人了。我能同意你们去接就不错了,就冲她赵氏叫她表哥过来闹事这一点,我们家到现在还没休她就不错了。
张文顺只好从赵海玥的首饰箱里拿几块钱,胡乱买了几样点心,预先放在船家,然后与大哥大嫂一起上船。自然也是小船,好在老大两人一首走南闯北己经习惯了,所以大家抖没有晕船。
其时赵家堂屋里却非常热闹,在院子外就听到欢声笑语。原来天气热,厨房空间窄小非常闷热,加上小姐主动要学包粽子,王妈便把包粽子的糯米芦苇叶等搬到堂屋八仙桌上,边包边示范讲解。刚开始陆明远也来了,看到学包粽子,也大为感兴趣,陆明远倒是有点会包的,因为他们小时候经常在河边玩,看到春天长大的芦苇叶,便会摘下来放在手里把玩,有的小伙伴看过家里包粽子的,便包粽子玩,有时里面放些草叶什么的。所以陆明远很快包了一个,就是样子有点丑,米也漏出来了,于是大家都笑。小兰这个丫头平时性格活泼开朗,有点大大咧咧的假小子性格,笑得尤其响亮。赵海玥也跃跃欲试,结果芦苇叶都圈不起来,更不谈放米了。赵太太在一旁做香草口袋。用一些做衣服剩下来的碎的缎面面料,用针缝成心字形状,上面还用彩色丝线绣着一些吉祥的祝福话语,里面填充雄黄香草之类,端午时挂在身上用的。
陆明远看到香草口袋,就想到以往端午节时都是表妹做给他的。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学着做了,虽然绣的字歪歪扭扭的,但是他却一首珍藏,后来表妹的手艺越来越好,每年都要做一个给他。当然表妹不仅做香草口袋,还做绣花手绢,还有夏天的绸缎长衫等等,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又难过起来。今年表妹肯定没有给他做了,应该替那男人做了吧,纵使她在婆家受到了欺负,也这么多天都住在娘家了,恐怕还是念着他的吧。其实,如果表妹不喜欢那男人了,下决心就不回婆家了,他会愿意陪他到老的,无论结婚与否,他都不在乎。情绪忽然就有点黯然。
这时耳边忽然又想起小兰的笑声,原来赵海玥终于包成了粽子,就是模样太丑,引起了小兰的一阵笑声。陆明远终于把悲伤的情绪压了下去,也跟在一起说笑。
就在这时,河南岸的三人来了,小兰出去开了院门,把人让了进来。赵太太觉得有点意外想想又不意外。虽然心里对除了女婿的张家人还是有许多意见,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上门都是客。而且女儿回婆家以后还是要与他们在一锅里吃饭。当下也就勉强堆起笑容,热情客气地让座,八仙桌两面己经被包粽子的人占了,王妈刚要把摊子搬走,小红梅立即说,就放在这里包挺好的,这屋宽敞凉快,屋里也亮堂。我也帮你们包吧。说着就要拿起粽叶包,赵太太赶紧拦住。小红梅于是就在另外的桌面坐下来,打量着赵家堂屋的程序,当然是从没见过富丽堂皇,比大老爷都显得阔气。然后目光又移到包粽子的材料上,发现竟然有三个盆,一个很大盆子放泡着水的糯米,一个盆里放着酱好的肉块,还有一个盆里放着蜜枣。原来人家包粽子还有这么多花样,到底是有钱,自家粽子连糯米都不舍得多买,一半是糯米粽,一半只是籼米粽子。
再然后就注意到包粽子的几个人,弟妹赵氏刚才见他们来打了招呼以后便低头在学包粽子,小红梅心里暗暗笑她,以前不是娇气什么也不会嘛,现在终于学包粽子了,到底学乖了啊,是不是在娘家待久了心里也是发慌呀,也在随时准备回我们家吧。怕以后不会做饭再被打,所以学做了是不是。然后就看到了坐在另一张凳子上陆明远。其实小红梅一进来就看见他了,只不过也没有主动打招呼,她当然就当没看见。
其实她是认得这个人,这个人就是烧成灰她都认得。上次就是他带人去的,看得出来那一群人他是主心骨。当时把他们家锅都砸了,害的大家饿了一夜,冷水喝多了,加上生山芋干,一夜上了几次马桶。房顶还是漏的,都可以看见天上的星星,幸亏那天晚上没有下雨,但是寒风还是呼呼地吹到屋内,弄得大家差点风寒。后来虽然找人修好了,但是因此花了许多钱,那可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也是省钱俭用积下来的。这个男人说是赵氏的表哥,而且在光天化日的,表兄妹俩在一起嘻嘻哈哈的,一点分寸都没有。难怪这赵氏不想回去的,原来有这表哥陪着的,不是说这表哥在省城读书的吗?怎么会整天在这里?
这时赵老爷把男人们让进书房,赵太太便陪着小红梅坐在八仙桌旁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赵太太手里的香草口袋也放在了桌子上,小红梅拿起来欣赏着夸了几口,又说了一些端午节各自的习俗,以及两岸有没有共同认识的熟人。本来两个人互不相识,只是通过张文顺和赵海玥的亲事才连在一起,所以没有共同话题也是难免的,好在大家都在客气地找话题,当下也聊的比较融洽,赵海玥则始终低着头,在包着粽子。
说了半天,小红梅见气氛差不多了,便说出来今天此行的目的。就是带弟妹回去过端午节。当初弟妹小产过后需要休养,每天需要弄点汤汤水水进补,我经常在外跑,婆婆又上了点年纪,我们怕弄得不调侧,照顾不好弟妹,所以就建议二弟把弟妹送过来麻烦亲家婶子把照顾照顾,在这里我代表张家一大家人感谢亲家婶子的辛苦照顾。我看现在弟妹脸色红彤彤的,看起来竟然比以前又好看了,还是亲家婶子会照顾啊。弟妹在娘家待的舒服自在我们自然高兴,但是就是二弟他受不了,一天到晚媳妇媳妇地念叨。所以我们今天厚着脸上门,就是来带弟妹回去过端午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