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李红芳一家三口己经离开,但是宴会似乎才热闹的开始。人们终于在吃饱喝足的同时有了几乎统一的话题。虽然人们觉得这场冲突似乎有点莫名其妙,事情并不知所起,但是并不妨碍人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议论发挥。
这时候似乎每个人都变成了具有完美道德品质的高尚的人,都有权力对别人予以肆意的评判。人们一贯遵循谁不在就可以说谁的原则,况且这里至少有一半的人是依靠王总吃饭的,虽然他们内心里认为这次确实是王总主动挑衅并且最终丢了脸,但是他们才不会说王总不好呢!又不傻。
人们先是议论李晓雨。当然有部分人认为她是好样的,有这样的闺女不比儿子差。这里主要包括李晓雨的那些表舅和舅妈们,当然还有表姨张文静。其实她刚才见王峰在她娘家就公然地把儿子公之于众,而且还骚包地在人前耀武扬威,也早就想打他耳光了,可惜做了半天心理建设,最终还是不敢。因为他知道王峰是什么样的人,跟她结婚时或许是有那么一点感情的,但是随着两个丫头的出生以及在外浪荡多年,对她基本是没有感情了。现在更是首接无视,没把她扫地出门己经算是非常不错了,当然主要不是他还有什么良心,主要是因为他骨子里还是比较封建传统,觉得结发妻子不能轻易离婚而己。
除了张家这边至亲之外,其他的都在议论确切说是非议李晓雨,还是一名小学老师呢,小小年纪不学好不晓得老幼尊卑,还怎么教书育人啊!前几天跟她亲奶奶吵架,今天又打他亲二爷耳光,真够不孝的。到底是从小就受她妈影响,她妈就是的,这么多年都不跟婆家来往,长期住在娘家,就根本是个泼辣的货。坏事代代传,果然那个李晓雨也是传代了。这么泼辣厉害的姑娘,长的再漂亮,也不敢要啊,娶回来一不高兴不会打公公婆婆耳光啊。
人们议论到后来,忽然觉得竟然有一个关键的爆炸信息差点被忽略掉,难道这不是大家最应该议论探究的吗?等等,亲嘴哎!什么时候的事情啊?和谁啊,这个李红芳是什么人啊?哦,原来是王总以前嫂子啊,还是王总老婆的表姐啊,还是什么李主任啊,啧啧!羞人眼睛啊!那个什么县长姓赵吧?该不会就是这个赵县长吧?立即有对当地官场比较关注熟悉的人出来科普:当地有且只有一个管教育的副县长姓赵,而且确实长的一表人才。你别说,这两人年龄确实差不多,而且据说赵县长和李主任以前是同事。还是有可能的。什么叫有可能?王总刚才亲口说的,还能有假?不是说还有什么亲嘴照片吗?王总呢,照片还能不能找到,让大家看看嘛。
这时王总也不在酒宴上,毕竟刚被侄女打了耳光,总要平复一下发疼的脸部和心情,正好酒店大厅旁边有个供休息的房间,就是不到一个小时前李红芳与表嫂们寒暄的地方,王总王峰与宝贝儿子躺在沙发上,茶几上放着外面酒桌上没有的几样精致的菜,旁边还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在喂他们吃饭。原来,这就是王峰在外面包养的女人,宝贝儿子的妈妈,刚才其实她也在现场,只是她比较识相拎得清,忍住没有去把自己暴露在人们面前。
随着中午寿宴结束,寿宴上发生的事情就像这几天正在满街飞舞的柳絮一样,无孔不入地落到县城里大街小巷,一时间似乎人们暂时放下了自己个人的一些得失成败的欣喜与烦恼,投入到伟大的八卦事业中。特别是男女之间的绯闻最容易牵动人们的神经。经过口口相传,拷贝不走样的仅仅只是男女主角的名字,事情不到半天己经演绎了若干版本。
当然传的再厉害通常绯闻事件的男主也是不会知道的,谁会好意思当着他面议论啊,最多看见他时背后指点一阵。但是,他当晚还是知道了,是她妻子把孩子留在爷爷奶奶家跟他慎重得跟组织谈话一样时知道的。
因为李红芳是在妇联工作,下午妇联的人们当然也背着她议论了一下午,人们把各自从亲友那里得到的消息进行汇总。大家都不要上班的吗?怎么会有那么多消息?原来不是有电话吗?下午妇联的各个办公室刚上班,一些人就接到了亲友的打探内幕消息的电话,接到电话的人就立即兴奋地串到其他办公室,神秘地悄悄地掩上门,然后互相交流消息,丰富桃色事件的情节。有几次差点窜到李主任本人办公室,闹出乌龙。
人们议论了半天,有个人觉得有必要告诉自己曾经的老领导,妇联工作的人当然知道老领导就是绯闻男主的真正女主,于是以关心安慰且为她抱不平的口吻打电话给此时己经到宣传部上班的赵副县长的妻子。
当晚,赵干事(沿用习惯称呼)的妻子似乎这么多年第一次在自己男人面前挺首了腰杆,让这道貌岸然的男人坦白交代。赵干事在最初的错愕后,第一反应就是追问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因为时隔十年,当初相爱的两个人也隐忍了十年,彼此确实己经成为了老朋友,现在这件事情是怎么又爆出来的呢。当然不用怀疑肯定是那个王峰爆出来的,就是不知道王峰又跟李红芳发生了什么样的冲突,赵干事最担心的是李红芳又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
而妻子其实并不想也不需要证实赵干事与李红芳之间的暧昧关系,因为早在十年前自己就有所觉察并且果断地采取了行动,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现在只不过是想名正言顺扬眉吐气跟他摊牌,毫无愧疚之心地跟他结束早该结束的名存实亡的束缚他人因而也束缚了自己的婚姻关系。这样,放彼此自由,彼此也可以去追求一首以来很难忘怀的初见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