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只剩下了3.2亿元

祁同伟在全市经济运行调度会上喊出了惊世骇俗的口号后没多久,就首接关心起高小琴的近况了。

“同伟,没想到是你啊。你现在才上任市委书记,不忙吗?”

高小琴看到是祁同伟的来电,心里很高兴,就赶紧接了。

“忙是忙,总能抽出时间想你的吧。”

祁同伟调侃了下高小琴。

“真的吗?可你都这么久了才联系我。”

高小琴抱怨道,都有快半个月了吧。

祁同伟只好解释道。

“不是才熟悉工作嘛。每天都忙得脚不离地。”

“那你好好照顾自己。”高小琴不在身边,只能说道。

祁同伟转移了话题。

“大陆集团收购山水集团的资金都到账了吧?”

“己经全部到账了。支付了赵瑞龙的5亿元,其他的资金也在陆陆续续支出。”

高小琴有些不满地说道。

“我们真的要按十倍的分红一次性补偿吗?我计算了下,如果把那些人的分红资金全部支付了,我们剩下只有3.2亿元了。”

38亿元资金,扣除了赵瑞龙的5亿元,再扣除分红资金十倍补偿29.8亿元。

有的拿得多,西五个亿都有,比如赵瑞龙的二姐。

有的拿得少,也有一两千万,比如肖钢玉。

可以说在山水集团拿了干股的都大发了一笔横财。

全部支付后,真的只剩下了3.2亿元。

高小琴是很舍不得。

“全部都给出去吧。别让这些人搞事。以后就没有经济关联了。你要明确告诉这些人。资金也要通过第三方进行支付,不要牵连到你。”

祁同伟不在意这点资金。

大不了利用经济达人系统再大赚特赚。

到时候还没有其他人分润了。

“好吧。我会做好安排的。”

高小琴无奈同意了。

“山水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己经在香江注册了的吧?你和这个公司的名义董事会主席来一趟岩台市,有一个合作项目要由这个公司进行投资。”

祁同伟安排道。

“是什么投资项目?”

高小琴不解问道。

“是一个发展减肥果蔬饮料产业的项目,第一期投资20亿元。”

祁同伟介绍了下项目的情况,让高小琴了解。

高小琴一听那么大的投资,一下子绷不住了。

“同伟,那么大的项目,我们没有钱啊。”

如果只投资个一两亿元资金,根本毫无意义。

占股比例太低了,什么话语权都没有。

“不需要我们投资多少。有10亿元会通过银行贷款,剩下的10亿元由岩台市政府出大头,我们只需要出减肥果蔬饮料的技术和核心原材料就行了。”

祁同伟让高小琴不用担心没有钱投资。

反正他也没有打算让高小琴出很多钱。

通过技术和原材料占股就可以了。

毕竟,他也没有打算让高小琴参与到经营管理,占股太多了也没有必要。

“这样啊。那没有问题了。只是我们有减肥果蔬饮料的技术吗?我不记得有这个东西啊。”

高小琴知道祁同伟很多事情,自然知道祁同伟恐怕连什么技术都拿不出来。

“你不用担心没有技术。到了岩台市后,我提供给你。你只需要按照我说的去找岩台市政府谈判就行了。”

“到时你和那个名义上的董事会主席,就代表香江的投资企业,与岩台市签订投资协议。你来了岩台市后,我再和你细说。”

祁同伟没有打算说太多。

等高小琴到了后,边吃她的鲍.鱼.边聊事情吧。

“行。我尽快去岩台市。”

高小琴也希望早点见到祁同伟。

结束了与高小琴的通话后,祁同伟突然接到了高育良的电话。

“同伟,你怎么回事啊?!”

高育良的声音很生气,有恼怒的气息。

“高老师,怎么了?”

祁同伟很不解,他没有惹高育良生气啊。

毕竟来了岩台市后,都没有联系过他了。

“你怎么那么自大,一上任岩台市市委书记,就喊出了“一年1000亿,两年3000亿,三年5000亿”的经济发展目标呢。”

“你要知道,现在岩台市GDP才600亿元,这是要翻多少倍了。这么大的经济发展目标,岩台市怎么能够完得成?”

高育良实在不解怎么祁同伟到了岩台市就昏了头,竟然喊出了那么离谱的经济发展目标。

三年能够达到1000亿元都己经算是超出预期了。

现在竟然首接要三年增长到5000亿元,再怎么催肥都催不了啊。

“高老师,放心,我有计划的。只要计划推进顺利,应该能够发展到那么大的经济规模。”

祁同伟没有解释太多,只是让高育良相信自己。

没有见到事实前,谁敢相信呢。

祁同伟只能先做事,再让别人相信他做的事情。

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在全国引起轰动。

到时候推出减肥果蔬饮料就更有话题性了。

想要卖产品,没有热度怎么行啊!

这可是雷布斯实践的真谛。

他以后还要制造更多的热点话题,争取第一时间把减肥果蔬饮料炒热了。

然后再用产品功效拿下更多的市场。

“你真的有信心?可我怎么都觉得不靠谱。”

高育良还是不信。

没有谁能够按照这个发展目标实现那么大的跨越。

即使国家砸再多的资源也不行。

何况岩台市都没有大量的资金来推动发展。

“高老师,我之前和你提过的,让岩台市全力发展减肥果蔬饮料,这个市场很大的,成本也很低,利润空间非常大。”

“只要赚取到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在岩台市进行大规模的建设,经济规模就很快上去了。”

祁同伟干脆简要介绍自己的计划。

让高育良不要追问了,让他至少有点底气。

高育良自然知道可以通过大拆大建拉动经济增长,李达康就最喜欢搞这样的事情。

在林城就是这样,在京州也是这样。

李达康只负责大拆大建,至于之后的债务、建完后能不能产生效益,他从来不在乎。

毕竟,李达康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政绩都高升了,哪还去管接手的人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