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老赵的“沉默是金”(与即兴吐槽)

“和谐里社区首届生活哲学情景剧大赛(暨‘金拖把杆’奖评选)”的排练工作,在总导演李大明白的“理论指导”、副总指挥王姐的“热情干预”、以及一众“本色出演”的社区演员们的“积极配合(或消极抵抗)”之下,正以一种……嗯,一种充满了“薛定谔的猫”式不确定性的方式,磕磕绊绊地向前推进着。

如果说,李大明白是这场“哲学大戏”的“大脑”(虽然这个大脑经常因为“理论过载”而濒临“宕机”),王姐是这场大戏的“心脏”(一个跳动得过于剧烈,随时可能引发“心律不齐”的心脏),那么,被“三顾茅庐”请出山来客串“沉默的东方智者”的老赵,则无疑是这场大戏的……“镇宅神兽”(或者说,是“吉祥物”兼“背景板”)。

正如他与李大明白和王姐约法三章时所强调的那样,老赵在排练场上,严格恪守着“沉默是金”的原则。他大部分时间都独自一人,稳如泰山地坐在舞台角落里那个李大明白特意为他准备的“VIP专座”(其实就是从钱主任办公室搬来的一把略显破旧的太师椅,旁边还配了一个可以放茶杯和棋盘的小几子)上。

他时而闭目养神,仿佛在进行某种“入定式”的角色体验,将“沉默的智者”那种“看破红尘、心如止水”的境界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实他很可能只是在……打盹儿)。

时而,他又会从怀里摸出一本线装的《橘中秘》或《梅花谱》,对着棋盘(是的,他真的把棋盘也搬到了排练现场,并郑重声明“排练可以NG,下棋不能悔棋”)凝神沉思,苦心钻研,仿佛要从那变幻莫测的楚河汉界之中,悟出宇宙人生的终极奥秘(顺便想想晚上是吃打卤面还是炸酱面)。

对于舞台中央那些正在上演的、充满了“生活气息”与“哲学错位”的“精彩剧情”——比如,王姐扮演的赞西佩又一次因为“苏格拉底买回来的白菜不够新鲜”而爆发了长达五分钟的“控诉式咏叹调”;或者,扮演苏格拉底的张书记又一次因为记不住那段关于“美德是否可教”的绕口令式台词而急得抓耳挠腮、原地打转;再或者,保安老王扮演的西西弗斯又一次在“推石头”的间隙,熟练地蹲下来点上了一根“红梅”……老赵通常都表现出一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如古井,波澜不惊”的“高人风范”。

李大明白对此非常满意。他觉得,老赵这种“于无声处见真章,于无为处显大智慧”的表演风格,简首就是“东方哲学的最高境界”!他甚至开始在心里默默地为老赵量身打造一个“最具哲学气质男配角”奖项了。

然而,正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老赵这位“沉默的智者”,偶尔,也会在某些……嗯,某些演员们表演得“过于离谱”以至于连他这位“入定老僧”都“忍无可忍”的时刻,冷不丁地,从他那看似“古井无波”的嘴里,冒出一两句……充满了“赵氏冷幽默”和“精准打击力”的……即兴吐槽。

比如,有一次,王姐在排练赞西佩那段“哭坟”的独角戏时,为了展现人物“悲痛欲绝”的情感,不仅捶胸顿足,号啕大哭,还创造性地加入了“满地打滚”、“头撞墓碑(纸箱糊的)”等一系列高难度“肢体表现”动作。其场面之“惨烈”,其情感之“”,足以让任何一位专业的“二人转悲情戏”演员都为之汗颜。

就在王姐滚得最投入、哭得最“梨花带雨(主要是口水和鼻涕)”的时候,一首闭目养神的老赵,突然幽幽地冒出了一句:“这……这哪是苏格拉底他老婆啊?这分明是孟姜女寻夫——寻到火葬场发现烧错人了啊。”

此言一出,全场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哄堂大笑。连正在“悲痛欲绝”的王姐,都差点没绷住,嘴角抽搐了好几下。

又比如,在排练《当苏格拉底逛菜市场》时,扮演“卖肉李大哥”的刘大姐,因为始终无法准确把握“劳动人民的朴实与狡黠之间的微妙平衡”,不是把角色演得像个“黑社会收保护费的”,就是演得像个“智商不太够用的傻白甜”。在又一次NG之后,李大明白正苦口婆心地给她说戏,老赵在一旁冷不丁地插了一句:“我看啊,这李大哥,不是卖猪肉的,倒像是……被猪肉给卖了的。”

再比如,当保安老王扮演的西西弗斯,又一次在“推石头”的间隙,熟练地蹲下来点烟时,老赵会慢悠悠地评价一句:“嗯,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深谙可持续性推石头之道,值得表扬。”

这些突如其来的、充满了“神来之笔”意味的“即兴吐槽”,往往能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甚至“起死回生”的奇效。它们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剧情的荒诞之处;又像一剂恰到好处的调味料,为这锅本己有些“乱炖”的“哲学大杂烩”,增添了一丝意想不到的“辛辣风味”。

演员们在最初的错愕之后,也渐渐习惯了老赵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表演风格”。他们甚至开始有些期待老赵的“神吐槽”了,觉得那比李大明白那些“高深莫测”的“哲学说教”要……有趣得多,也“提神醒脑”得多。

小美的Vlog镜头,更是将老赵的这些“金句”奉为至宝,每一次都用特写镜头和后期字幕重点突出,并将其作为“和谐里哲学剧组首席观察员兼官方吐槽担当”的“权威发布”。

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李大明白,这位我们可敬的总导演,对于老赵这些充满了“解构主义”和“黑色幽默”的“即兴吐槽”,竟然……完全没有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

他反而认为,这是老赵这位“沉默的智者”,在“深刻体悟”了角色和剧情之后,所爆发出的……“角色深层感悟的灵光乍现”!是“人物灵魂与演员灵魂高度契合的艺术火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哲学呐喊”!

“太深刻了!太有哲理了!”每一次老赵“吐槽”完毕,李大明白都会在心里默默地为他鼓掌,并在自己的导演小本本上郑重地记下:“老赵同志今日在排练中,就‘孟姜女的悲剧性与火葬场的社会学意义’这一议题,发表了极具启发性的即兴评论,充分展现了他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层把握和对戏剧冲突的精准洞察!建议在后续剧本修改中,酌情将其……嗯,‘哲学化’之后,融入台词!”

于是,在李大明白这种充满了“善意误读”和“拔高升华”的“艺术再创作”之下,老赵那些原本只是随口说出的“大实话”和“俏皮话”,竟然也堂而皇之地,成为了“和谐里社区首届生活哲学情景剧大赛”官方剧本中,那些为数不多的、真正能让观众(如果他们能坚持看到那里的话)会心一笑的……“亮点”之一。

这真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吐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