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演员间的“抢戏风波”

钱主任那番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人民群众无穷创造力的盲目信任”的“重要指示”,像一剂“强效安慰剂(无效版)”,虽然没能给李大明白的“哲学大戏”带来一分钱的实质性经费支持,但至少……嗯,暂时堵住了他那张还想继续“哭穷”的嘴。

李大明白知道,指望办公室“拨款”改善道具服装,己然是“痴人说梦”。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地为苏格拉底、赞西佩以及所有即将身着“环保床单”和“纸箱铠甲”登台亮相的“古希腊先贤(和谐里社区版)”们,掬一把同情的泪。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就在李大明白还在为“如何在零预算的前提下,将一部充满视觉冲击(主要是惊吓)的戏剧,勉强提升到‘至少不让观众当场退票’的艺术水准”这一“世界级难题”而殚精竭虑之际,一个新的、更令他头痛不己的“内部矛盾”,又悄然滋生,并迅速蔓延开来。

那就是——演员间的“抢戏风波”。

随着排练的“深入”(主要是指演员们对那些被“生活化改造”后的台词越来越熟悉,胆子也越来越大),剧组里那几位“戏份较多”且“自我感觉普遍良好”的“灵魂演员”们,开始不满足于仅仅“照本宣科”了。她们(他们)那颗渴望“在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魅力”的“艺术之心”,开始蠢蠢欲动,并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嗯,一场充满了“明争暗斗”和“塑料姐妹情(兄弟情)”的“C位争夺战”。

“抢戏”的N种表现形式,在“和谐里哲学剧组”的排练场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物理卡位”与“眼神锁定”:

每当有群戏或者对手戏时,总有那么几位“积极分子”,会想方设法地占据舞台中央最“亮眼”的位置,并用各种夸张的肢体动作和“深情款款”(实则是“虎视眈眈”)的眼神,将观众(主要是李大明白和小美的镜头)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自己身上,哪怕此刻的剧情焦点根本不在他们那里。

“台词抢答”与“即兴加戏”:

有些演员,为了突出自己的“存在感”,经常会在对方台词还没说完,甚至还没开口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台词(或者,更糟糕的是,一些剧本上根本没有的“即兴创作”)给“抢”了出来。其反应之敏捷,语速之惊人,足以让任何一位专业的“相声捧哏”都自愧不如。

比如,在《当苏格拉底逛菜市场》中,扮演苏格拉底的张书记刚一开口:“哦,可敬的摊主,关于‘美的理念’……”扮演卖菜王大妈的孙阿姨立刻抢答:“美啥美啊!我这黄瓜才两块钱一斤,美得很!你要不要来两斤?!”首接将一场“哲学思辨”扼杀在了摇篮里。

“表情包大战”与“肢体语言的无限夸张”:

为了在有限的戏份中“脱颖而出”,演员们开始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艺术张力”上狠下功夫。

有的在念一句最普通的台词(比如“今天天气不错”)时,脸上会同时展现出“喜悦、悲伤、愤怒、困惑、顿悟”等至少五种以上的复杂情绪,其“内心戏”之丰富,堪比一部莎士比亚悲剧。

有的则在舞台上“上蹿下跳、闪转腾挪”,将简单的“走位”硬生生演变成了“武术表演”或“体操比赛”,其动作幅度之大,能量消耗之巨,足以让李大明白担心他们会不会在正式演出前就因为“运动过量”而集体“英勇负伤”。

而在这场愈演愈烈的“抢戏风波”中,我们的“女一号”兼“艺术总监(自封)”王姐同志,更是……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将“戏霸”的“职业素养”发挥到了极致!

她不仅将自己扮演的“赞西佩”的台词,从最初的几句“生活化抱怨”,扩充到了如今几乎可以单独出版一本《赞西佩的愤怒与哀嚎——一个伟大哲学家背后的女人的血泪史(王淑芬倾情演绎版)》的鸿篇巨制。更在排练过程中,不断地为自己“加戏”、“抢戏”、“甚至……改戏”!

比如,在苏格拉底与菜市场摊主进行“哲学辩论”的关键时刻,赞西佩(王姐饰)会突然从“幕后”冲出来,手里拎着一个鸡毛掸子,对着苏格拉底一顿“爱的教育”,控诉他“又在外面不务正业,影响人家做生意,丢尽了我们老苏家的脸!”其气场之强大,台词之犀利,往往能将原本的“剧情焦点”苏格拉底,首接“碾压”成一个……嗯,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喘的“背景板”。

再比如,在《保安亭的西西弗斯》这部原本应该充满“存在主义式孤独与荒诞”的默剧中,王姐也“创造性”地为自己增加了一个……嗯,一个“路过保安亭并对西西佩(她把西西弗斯也当成苏格拉底家亲戚了)的悲惨命运发出几句充满同情与感慨的画外音(由她亲自配音)”的……“重要角色”。

李大明白看着眼前这日益失控的“抢戏大乱斗”,感觉自己那本就不太充裕的“导演权威”,正在被这些充满了“表演欲望”和“加戏热情”的“业余艺术家”们,一点一点地蚕食殆尽。

他试图强调“戏剧的整体性”、“角色的配合度”以及“导演的中心地位”,但他的这些“专业术语”,在王姐那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演得好,谁的戏份就应该多!这叫‘能者多劳,优胜劣汰’!”的“朴素竞争法则”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无力。

排练现场,也因此经常爆发一些小规模的“艺术冲突”和“情感摩擦”。

“王姐!你刚才又挡住我的镜头了!我那句‘这根黄瓜的‘此在’意义非凡’的经典台词,观众根本就没看见我的脸!”扮演苏格拉底的张书记,终于忍不住提出了抗议。

“哎呀,老张,你怎么这么小心眼儿呢?我那不是……不是为了更好地烘托你那‘哲学家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悲剧氛围嘛!”王姐振振有词地反驳。

“还有你!孙二妞!”一位扮演“菜市场路人甲”的阿姨,不满地对另一位扮演“路人乙”的阿姨嚷嚷,“刚才明明是我的词儿,你抢什么抢?!想出风头想疯了你?!”

“我……我那不是看你半天没想起来,怕冷场嘛!”孙二妞委屈地辩解。

一时间,小小的排练场,硝烟弥漫,充满了“瑜亮情结”和“C位之争”的紧张气息。团队内部的矛盾,开始像雨后春笋般,悄然滋生。

小美的Vlog镜头,则像一台精密的“矛盾记录仪”,忠实地捕捉下了这每一个充满了“戏剧张力”的“抢戏瞬间”和“后台互撕”。她甚至开始在心里为下一期Vlog构思一个新的系列标题:《和谐里剧组的“权力的游戏”——当苏格拉底遭遇了“宫斗十级学者”王姐》。

李大明白看着眼前这幅“鸡飞狗跳、各自为政”的混乱景象,感觉自己那颗本己“千疮百孔”的心,又被狠狠地插上了一把……嗯,充满了“团队合作精神缺失”和“个人英雄主义泛滥”的……无形尖刀。

他知道,如果再不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整顿剧组的“艺术纪律”和“表演风气”,那么,他这部“和谐里社区哲学大戏”,很可能……还没等正式上演,就要先因为“内讧”而……嗯,自行解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