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太岁。
这些年,经常会有一些新闻报道,某某人在某某地里挖出或是捡到一块类似肉块的东西,有的黏黏糊糊,有的会缓缓蠕动,经多位专家研究,怀疑这堆烂肉就是太岁。老百姓虽然不懂,但知道这东西值钱,于是这坨烂肉,摇身一身,就成了摇钱树。
会做生意的,用小刀往下片,然后按克卖。
略懂养生的把肉块泡在水缸里,只卖泡肉的圣水,不卖肉,据说这水喝了以后强身健体,如果宣传的好,一本万利,那早晚能干成百年的老字号,一代传一代,人不在了肉还在。圣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关于太岁究竟是什么东西,有的专家在研究之后,将其命名为“特大型黏菌复合体”。而有的专家研究者却持相反意见,认为太岁没有细胞结构和核酸反应,所以它并不是生命物体,更不是黏菌复合体。双方都是有理有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
那么究竟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太岁?太岁究竟有什么用途,我就说说我的个人理解。
我的认知肯定不如专家学者,咱也不是搞生物研究的,所以对这个东西的理解可能会很片面,与大众所认为的会有些出入。本来咱们讲的就是故事,各位也别较真,全当听个乐呵。
先说说什么是太岁?
先秦古籍《山海经》中记载,太岁为"视肉""聚肉",描述其"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也就是切割后可以再生。晋代郭璞注释称其"状如牛肝,有两目",对太岁赋予了神秘的生物属性。唐代《北堂书抄》补充太岁的特征:"色黑,大如小儿臂,有三十足",从而进一步具象化了它的形态。
从这些不同年代对太岁的描述来看,大伙说的并不是一样的东西,可以说是各说各的。到底谁说的是对,谁说的错,据我的认知,各有各的道理。
为啥这么说,因为太岁并非是一种东西,而是一类东西。
就像猫一样,猫是一个大的类别,在这个类别中,有狸猫,三花,橘猫,布偶猫,长相特点各不相同。
太岁也是一个大的类别,在这个类别中,按其主体色泽,又分五个小类,也就是赤、白、黑、青、黄,这五色也是五行的颜色,水主黑,白主金,青主木,赤主火,黄主土。
不同属性的太岁,外观形态差别很大。
譬如,白太岁,就是状如牛脾的一坨肉,色如凝脂,没有明显的头足手眼,不具备生物的形态。
黑太岁,形如纺锤,两头略尖,中间略圆,色如黑炭,粗的有水桶粗,细的如小孩儿的胳膊,表面有两排明显的突起,数量在28个左右。
明代李时珍将太岁归为"肉芝",详细描述其形态是"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并记载其颜色分赤、白、黑、青、黄五类,均"光明洞彻如坚冰"。书中将其列为"本经上品",强调其"久食轻身不老"的功效,成为后世研究的重要依据。
这种论述基本上构成了当下绝大多数人的普遍认知。认为太岁就是肉灵芝,是一种仙药,服用后可以延缓衰老。
这里,有一点我要特别指出,就是以我的理解和认知,太岁与肉芝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尽管二者外观极其相似、成分高度接近,但本质上存在根本差异。
我听家里的老人说,地脉含灵,遇煞成形,太岁作为"地髓精魄",是民间堪舆理论中的"子午冲煞"具象化产物。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太岁实际上是地阴之气聚而成形。也就是说,太岁是虚空生形之物,是气化而生,不是胎生或是卵生,是天地所生,也称化生。
说到这儿,我多说一句,历史上有一种生命起源的假说,称作“自然发生说“,认为生物无需通过繁殖,可首接由非生命物质生成。例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然而最终被现代的科学实验证伪。
我觉得吧,这种现代科学的证伪方式是有问题的。把腐肉抽成真空,确实是不生蛆虫了,但问题是,大自然中存在真空环境吗?自然中有阴阳二气,阴阳相生化万物。你把腐肉装进个真空的瓶子,然后不生蛆虫了,说是蛆虫的产生是微生物的作用,啥是微生物咱也不懂。以我的理解,这个就是人为改变气场,独阳不长,孤阴不生,说的就是这个人为干预的“真空”。其实这种实验是混淆了“生命起源”与“生物繁殖”的界限。它能证明的仅仅是生物繁殖的条件,并非生命的起源方式。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说的是生命的起源方式。
鸡能生蛋,蛋能孵鸡,这个说的是生物繁殖的方式。
有了生命以后,才有了生物繁殖的方式。
那生命是如何产生的?
现代科学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长期化学演化,而非瞬间自然发生。这种化学进化可能需要数十亿年,而非瞬间生成,而且很依赖早期地球的特殊环境,比如无氧大气、持续能量输入。这个说法是没错的, 这里面也有一个本质问题要注意,就是现代科学并未否定非生命物质可以生出生命,只不过条件很苛刻,需要数十亿年。这也就相当于告诉了我们,这种无中生有的生命现象,我们人类在有生之年是没办法用实验推翻这个科学论断的。
世间万物,一代传一代,有胎生的,有卵生的。还有一种东西,是化生的。
化生的东西有很多,也并非全都是天灵地宝,那些罕见的东西。
化生的东西不会繁殖,它们从无到有,诞生后就会存在于这个世上,首到消失不见。期间不会像蝴蝶或是草木,可以繁殖衍变。就像传说中的凤凰,它就是天地化生的一种神鸟,本身拥有"自生自灭"的特性,当它的元气耗尽时会自焚为灰烬,然后又能从灰烬中重生,从而形成永续循环的生命模式。
太岁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温度中,经过漫长的岁月后才渐渐成形的,是天地精气首接化生的创世级生命形态,据说是离土不死,去水仍生,其寿与时间无关,自身元气耗尽后,就会形消貌散,尘归尘,土归土。
离土不死,去水仍生,是说它在离开那片土壤环境后,还可以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如果取出来,保存不当,就会消耗它的元气,也就是自身的灵气,首至灵气耗尽,自生自灭。这个时间有多久,不好说,短则十几年,几十年,长则数百年或数千年。
说完太岁,再说说肉芝。
肉芝是道教文化中的“仙药灵物”,源于道教长生思想与灵芝崇拜。
肉芝也称肉灵芝,在憋宝行里,与太岁一样,也是一个特别的类属,它是芝属中的一个变种。
“芝”分五种,分为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五类,每类包含百余种形态和功效各异的灵芝或灵物。
一、石芝生在岩石或溶洞中,具有光泽和灵性。譬如石象芝,其形似某种动物,或猪或牛,附着于岩石,颜色多样,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等,夜间可发光。
二、木芝与树木共生或由树木脂液演化而成,多具木质特性。譬如松柏类树木的树脂(松脂)经长期地质演化后,大多数会形成琥珀或蜜蜡,在这其中,就有机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木芝,表面会生长出形似莲花的结构,也称万喜芝。
三、草芝是草本形态,一般多生于高山深谷,本身具有特殊的功效。
? 譬如独摇芝,无风自动,根如斗状,民间传说服大根可隐形,细根则延寿百年。这个只是民间传说,大家听听就行。还有一种草,外形蜿蜒如蟠龙,叶似鳞片,称为龙仙芝,传说可以越吃越年轻。
西、菌芝是一种真菌,形态多变,或如宫室车马,或如人形飞鸟,最常见的就是灵芝,菌伞紫黑,菌肉褐色,孢子较大,可入药。
最后一种是肉芝,这个比较特殊。它是灵兽或异虫所化,形态奇特。比如万岁蟾蜍、千岁蝙蝠、千岁灵龟。或者风生兽(火烧不焦)、小人乘车马(七八寸高)等,均为罕见灵物。
肉芝是修行的动物的肉身,古人认为是一难得的奇药良材。
其实,有了道行的动物在活到极致寿命后,或者是修得正果舍弃肉身后,其尸身仍可“灵化”成“芝”,这种灵化后的肉芝不像肉身那样,形态有明显的生物体特征,仅仅保留了局部或是大至的轮廓,形不似,意似。
未死肉身,寻常人极难得到,即便是憋宝牵羊人,碰上道行深的东西,也要小心应对,稍有不慎,恐怕就会丢了性命。坊间传闻中,很多人在盖房子、挖地窖时意外挖出的那些肉块,也就是他们口中的太岁,其实更多的是肉芝,很少有太岁。
太岁虽说效用与肉芝相仿,但是这个东西比较吓人,往往会给家人带来厄运,譬如怪病缠身,或是家运衰败。所以在民间传说中,就有“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一说,意思就是捅上大篓子,惹了大麻烦。
太岁和肉芝如何区别呢?
首先,如果从出土的位置不同,这个如果你不懂风水,说了你也未必理解。
简单来说,太岁的位置往往与地脉息息相关,古代建庙或是建房子,包括村子选址,都会请先生看看地形,也是为了避免在太岁土上动土,以免以后家宅不宁。
肉芝的位置就随机一些,深山老林,小溪河泽,都有可能会挖到。
其次,二者的外观形态略有不同。
太岁的外形更趋近于肉团,趋近球形或卵球形。
肉芝的外形更趋近于珊瑚形或手形,呈圆柱形或不规则形。
太岁的颜色比较多,主色有赤白黄黑青,共五色,
肉芝的颜色一般来说比较杂乱,像是斑驳的树皮,有肌理,颜色很杂乱。
太岁有蠕动感,在合适的地方就会缓慢生长。
肉芝没有生命感,更像是一坨死肉,不会生长。
最后,二者的口感不同。
太岁的韧劲更大,像胶皮,齿咬无痕,也无味。
肉芝的韧劲稍小,表面有黏液,用力咬,会留齿痕。
无论是太岁还是肉芝,关于它的用途和用法以,这个属实是不能讲,不能公开传播。
能讲这些,我就己经有些越线了,还望各位见谅。
至于网上大家盛传的泡水后,喝水可以轻身健体,其实大多都是精神作用,即便有也是微乎其微,是民间以讹传讹了。
其实,无论是太岁还是肉芝,都是天地所生的天灵地宝,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这类东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大家也千万不要起妄念。侥幸撞到,那是造化,一切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