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这条不太熟悉的马路,吴望按照记忆中的方向,一步步坚定地往前走着。
晨曦下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伴随着他的脚步,似乎在诉说着他的决心和期待。
周围的景色随着他的步伐缓缓变化,从安静的村庄外,到车流熙熙攘攘的街头,又逐渐过渡到安静的居民区。
吴望的呼吸开始变得有些急促,天气慢慢热了,但他并没有停下来休息。
他给自已灌了很多碗鸡汤,一直鼓励着自已加油。每一次的坚持都是为了心中那个模糊却又坚定的目标。
就这样,他走了半个多小时,大约三公里的路程。
日头渐高,微风拂过,带着一丝酷暑。吴望撑了撑身上的短袖,后背有点儿湿透了,他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前行。
终于,他来到了一个熟悉的路口,这里虽然他来的次数不多,但是这里曾经是他和好友碰头的地方,他对这座小桥,这条小河是熟悉的。
小桥边绿荫下他们曾在这里畅谈理想,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然而,如今这里已经物是人非,只有一排孤独的垂柳在河岸边静静地守望。
吴望站在路口,望着前方那片蔚蓝的天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想起和好友在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心中不禁有些怀念和感伤。
生活让他不能一直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要继续前行,寻找那个属于自已的未来。
于是,吴望深吸了一口气,重新整理了一下思绪。
故地重游,难免有些伤感。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眼前这条熟悉的小河前些年受了污染,后来经过治理以后河水清澈,它有个非常好听且动人的名字——小月河。
河两岸没少留下过记忆里的欢声笑语。
作为清河的支流,它静静流淌了七百多年。
这条河流最早源于德胜门外关厢,上游为西北土城沟。
在1985年,市政府进行了全面的河道治理,将原小月河与西北土城沟组合贯通,统称“小月河”。
治理后的小月河全长10.25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成为京城北部唯一南北流向的河流。
同样在元大都的兴建中,小月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最初是随着元大都的兴建,由人工渠与自然冲积沟河形成的一条古河道。
小月河不仅作为一条护城河道,保护着元大都的西北部,还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为农田灌溉和城市生活提供了便利。
在元大都时期,小月河及其上游的西北土城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使得元大都的防御体系更加完善, 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明朝定都北京后,北城墙向南移了约3公里,元大都的这一段北城墙包括它的护城河,都被废弃了。
小月河及其上游的西北土城沟也因此逐渐失去了其作为护城河道的作用,但它们仍然作为一条自然河流,继续流淌在京城北部,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
到了近现代,市政府对小月河进行了彻底的治理,包括清除河道内的杂物,对河道两岸进行修整,并种植了大量的柳树,还修建了沿河公路。
这些治理措施使小月河焕然一新,特别是南段,经过绿化美化,已成为京城北部一道绿色的风景。
现在的小月河已经成为了一条美丽的城市河流,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好去处。
同时小月河也是京城北部重要的生态走廊,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走到这里吴望大概能够认识路了,虽然河两岸很多记忆里的建筑还没有出现,但是这条小河的坐标没有变。
沿着河堤向南走不远,那里有一个大市场,非常杂乱的一个大市场,目前还没有做到有效管理。
在市场里可以买到周边居民和工地上需要的很多东西。
以前就是一个简单的菜市场,卖些瓜果蔬菜,米面粮油,为周边居民提供生活便利。
这两年因为周边大搞建设,几万、十几万建筑工人聚集,给这里的大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流动客户。
靠近市场大门口的是需求量最大的蔬菜瓜果,这里人来人往,此起彼伏的都是顾客和小摊老板们的讨价还价声。
“我说老板,你这也太抠门了,蔬菜烂菜叶子你卖我,大葱叶子你不让摘,饶给我一头蒜怎么了?”
“我的老姐姐,那大白菜都让您扒的就剩菜心了,大葱也就剩葱白了,你在让我饶一头蒜,我就要吃西北风啦!”
“天天跟你买菜,你看看你这抠门样!”
大妈一边嘟囔着老板抠门,一边往随身携带着的篮子里装刚刚挑选出来的菜。
老板一边跟大妈诉苦不挣钱,一边又将一头蒜给大妈装篮子里。
两个人每天都享受着讨价还价的乐趣,演绎着柴米油盐的人生。
也有那脾气火爆,性格耿直的小摊老板,但是相比起来他的生意就要冷清很多。
他们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坏菜叶都提前收拾掉,摆放的整整齐齐,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在他这里买东西,你想买什么自已挑选,每一种蔬菜旁边都立着小牌子,写着蔬菜名称和价格。
老板很少搭话上门的顾客,顾客也不在意老板的情况,自顾自的挑选,旁边有袋子可以自取。
顾客挑选的随意放心,老板东西卖的轻松,他只需要称重结账就行,很有点自选超市的感觉。
一天下来老板们接待的客户不同收入也不同。
讨价还价的摊贩接待的都是买东西的大哥大姐、大爷大妈,他们买的量少,说的热闹,但是感觉老板摊位上客流很多。
自选的摊位上来买东西的都是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打扮时尚的宝妈,他们来的次数少但是一次买三天甚至五天的量。
一个主打薄利多销,一个主打高品质,购物自由。
两个老板都没有跟对方说实话,平时不怎么聊天,偶尔聊天也是相互抱怨自已生意不好不赚钱。
只有他们自已知道他们的生意并不差,在月薪还是三千两千的京城,他们每天的利润都是二三百。
一个个打扮时尚的小白领,都市丽人,他们的收入还赶不上大市场里不起眼的小摊贩。
要是让他们知道吴望这个二道贩子每天六百个盒饭,每个两块钱,三天赚他们一个月的薪资,不知道他们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