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孙志高灌了一肚子昨天剩的粥,开始了一日之计。
“孙志琛你起来,你这字怎么写的还退步了。”
“许文才,背诵一下《百家姓》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后两句是什么?”
夏小夫子抽查功课,这俩人就被提溜起来了。
“夫子我想不起来了,这也太难了吧!”许文才嘀嘀咕咕的说道。
夏小夫子的耳朵很灵,即使许文才低声埋怨也被他听到。
“奥,你觉得我出的问题难了?那我再叫个同学,如果他能答出来,你可心服口服?”
许文才连忙摆手说,自已不是这个意思。
全班同学都盯着两人,许文才今天敢质疑夫子,究竟是谁给他的勇气?是梁静茹嘛!这时候她还没出生呢。
“孙志高,你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孙志高正研究昨天刚买的字帖,他买的是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其字体结构严谨,风格雄浑有力,是学生练习的首选之一。
听到夫子的声音,孙志高站起来答道:“呼延归海,羊舌微生。”
“很好,你坐下吧。”夏小夫子满意的说道。
这个孙志高学习一直很用功,但自从他生病痊愈以后,进步就更加明显了。是个好苗子,得好好培养。
同学们对于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孙志高这段时间比以前更刻苦了。不论是功课还是夫子提出来的问题,孙志高都能很好的完成。
现在大家对于孙志高能回答上问题早就接受了,要是他哪天回答不上来了,那才稀罕呢。
“在这里我要表扬一下孙志高同学,他的努力勤奋我是看在眼里的。其他同学要以他为榜样,你们家里送你们是来读书的,不是玩乐的,听明白了没有?”夏小夫子严肃的说道。
底下的学生回答是。孙志琛和许文才这一对难兄难弟,自然是逃脱不了皮肉之苦的。
等到下课后,许文才转过身来对孙志高抱怨和请教。
“志高,我就不是读书的料。你是怎么做到的,能不能教教我。”
听到许文才的话语,陈文军、梁行均和孙家兄弟都等着孙志高的下文。
据孙志高观察,许文才是很聪明的,只不过他的聪明劲都用在玩上面了。
“文才,你其实是很聪明的。可你的心静不下来,如果你能把玩的劲头用在学习上,那你就不用挨夫子的戒尺了。”孙志高劝解道。
听到孙志高的话语,许文才也是很开心的。孙志高因为学习成绩优秀,面对同学们的请教也是直言不讳,所以在班里很有威望的。
“可我就是坐不住啊!我只要一听夫子讲课,脑子里就想着玩耍的东西。”许文才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个说到底,就是自制力差。不过小孩子嘛很正常,这个年纪正是人嫌狗厌的时候。若是没有人约束,那还不捅破了天呢。
于是孙志高决定下一剂猛药,说道:“文才你曾说自已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你家虽然是地主,但到时候能分到你身上又有多少呢?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你愿意吃生活的苦嘛!”
许文才听到孙志高语重心长的话后陷入了沉思。
这些话之前从来没有人对他说过,班里同学们的家庭条件属他最好。
小地主自然穿不起绫罗绸缎,但新衣服还是有保证的。在看看孙志高身上洗的发白的旧衣服,午餐也不吃。这种日子他能接受嘛?答案是否定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文才你可以试着两顿不吃饭,亲自感受一下饥饿的感觉。”看到许文才有所悸动了,孙志高乘胜追击道。
对于身边的同窗好友,孙志高希望他们有个光明的未来。原主就受到这些朋友们的照顾,自已取而代之也得承这份情谊。
孙志高对许文才的说的话,让其他人也有所感悟。小孩子也是很聪明的,他们只不过有时自制力太差了。得需要人时常的督促他们,这样才能进步。
“志高谢谢你,我以后要向你学习。”许文才面露凝重,像个小大人一样给孙志高郑重行礼道。
“二哥,我也以后和你学习。”
“志高,我们一起进步。”
……
孙志高看着许文才、陈文军、孙志凯、孙志琛和梁行均认真的模样,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学习的道路很是孤单,但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一段旅程。
孙志高很乐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拉身边人一把,毕竟人是群体动物,需要亲人、朋友、伴侣……
许地主这几天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自已这个小儿子好像转性了。以前督促他的学业得需要鸡毛掸子,现在这小子居然知道主动学习了,难道是祖坟冒青烟了?
许家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在学馆读了几年书,在夏夫子的建议下,就放弃了科举考试。
夏夫子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家长说明。不适合的学生也没必要再学馆里浪费时间和金钱,出去当伙计或是做账房也是一条路,没必要和科举死磕到底。
现在许家最后的希望就放在许文才身上了,许父看着之前顽皮的儿子没少教育,可惜效果一般。抓住了不敢了,放开了大展了。
许父很是无奈,甚至他都做好准备了。儿子们不行就培养孙子,他就不信许家没一个出挑的。
许家有百亩土地,也是村里的地主。许家之后要想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子弟读书获取功名。
高的也不敢想,许家能出个秀才就阿弥陀佛了。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之家,不过三代。
许父也是读过书的人,所以他想把许家带到耕读之家。只要有生之年得偿所愿,那么他百年之后也就死而无憾了。
小儿子最近的表现让许父有了这种希望,父子之间经过沟通,许父这才明白了儿子转变的缘故。
“你这个同窗不俗啊,以后你要和人家好好相处。我这里有一支兔毫宣笔,你明天上学带着给人家,以表示咱们许家的谢意。”许父说完就去书房取出毛笔,并用一个盒子装好递给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