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冬至

孙志高的日常生活忙碌且踏实,他给自已制订了相应的学习计划,其中包括超前学习背诵四书五经,临帖练字、抄书写小说等。

等到来年,他就申请去丙班学习。如今他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你全身心的融入进一件事的时候,你会为自已每一天的进步而感到欣喜。

刘老丈书店里的书,孙志高这段时间已经阅读了五分之一了。他除了小说话本以外,其他经史子集按着顺序看。文科类除了需要背诵,阅读大量的课外书也是很重要。

至于小说话本类,孙志高一开始翻过几本,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毫无新意。

书坊的管事给刘老丈寄来了信。信里说书坊的东家也很喜欢孙志高的小说,决定先印个几百册试试水。

孙志高这段时间一直没有断更,他相信金庸先生作品的经典。若是这个书坊看不上,大不了在找别人合作。

得到书坊的确定后,孙志高把这段时间写的文稿递给了刘老丈,让他写信一并捎去。

送稿子的时候,孙志高顺势交代了刘老丈对外保密自已写小说的事情。

刘老丈也是人老成精,自然答应保密。以孙家目前的情况,孙志高抄书的收入,别人不会惦记,反而还会夸奖。

但他写小说的收入一旦暴露,那就会招人眼红了。轻则众人借钱,不管你最终借不借,结果都不会太好。

重则就是招致贼人了,说不定还会有血光之灾。

刘老丈一开始就很看好孙志高,从抄书就结下了善缘,也算是雪中送炭了。之后孙志高教导他的孙儿,两家的关系更加亲密,也经常走动。

所以无论于公于私,刘老丈都会帮孙志高保守秘密的。

当然等到孙志高以后有出息的时候,这个秘密就无足轻重了。现在的他还没有能力,守住太多的财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不知不觉间逼近了冬至,托扬州温暖的气候,孙志高晚上盖着柳絮被和纸被就能睡个好觉。

冬天对于穷人来说是道坎,尤其是居住在北方地区的老百姓。这时候棉花还没有大规模普及,所以冬天人口的死亡率会比其它三季更高。

最后一堂课结束后,夫子给学生们布置作业。

“明天就是冬至了,夫子祝诸位学子节日快乐。在这欢快的假日里,也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学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路上注意安全,下课。”夫子说完,就率先离开了。

下面的学生们早就迫不及待了,只待夫子走后便风流云散。

“志高,我先走了。”

“志高,假期见。”

“二哥,明天中午到我家吃饭。这次不要推辞了,这是我父母特意叮嘱的。”凯哥儿说道。

三伯父对孙志高家一向多有照顾,他穿越而来养病期间,三伯父还特意送来银钱和肉食。三伯母虽有微词,但也没有阻止。

凯哥儿和琛哥儿被孙志高拉进了自已的学习团队,哥俩的这段时间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三伯父回家见到两个儿子认真学习,还以为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后来经过沟通才得知,这一切都缘于侄子的督促。

三伯母对于自家儿子的上进自然是欢喜的。听到儿子的讲述后,便和丈夫商量叫侄子过来吃饭。自已到时买些肉食,孩子们读书是很费脑力的。

孙志高觉得自已做的比起三伯父对自已的付出不算什么。而且粮食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很珍贵的物质,更别说还有肉食了,于是就推辞了。

“我就不去了,你和伯父伯母说,都是一家人,用不着这么客气。”孙志高把桌上东西放进书袋里,抬头说道。

凯哥摇摇头说道:“这次我父亲下死命令了,他说你在推辞,他就亲自上门来请。”

“好吧,我答应你,那就明天见。”孙志高和三伯父家的两兄弟在学馆门口道别。

冬至在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其地位不亚于春节。

每年冬至时,朝廷会放假,官员们会进行朝贺,平头老百姓也会相互庆贺。即使最贫穷的家庭,在冬至这一天也会换新衣、备办饮食和祭祀祖先。

皇帝会举行大祭祀和大朝会,其本人虔诚上香祈祷,为天下苍生祈福。

等到孙志高回到家中,孙母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新衣服早些天就准备好了,孙母现在准备明天的吃食。

家里宽裕了,又是在这么重要的节日,当然要吃好喝好了。

“母亲,三伯父明天中午让咱俩去他家吃饭。”孙志高放下书袋,看着母亲在包馄饨。

“你三伯父太客气了,咱们在家吃就好了。你看我今年还买了一些猪肉和羊肉,咱家很多年没这么阔绰过了。”孙母说着,手里的活也没停下,一个个馄饨在她手里成型。

本朝皇室就非常喜欢吃羊肉,于是上行下效就传遍开来。扬州地处江南,这里并不像北方草原适合养羊,所以价格自然是很昂贵的。

“母亲你今年冬至是难得大方了一回,看来明天我就有口福了。我推辞过了,可凯哥儿说,若是咱们明天不过去,三伯父会亲自上门请。没办法,我只好同意了。”孙志高洗完手过来帮忙。

他前世一个人就经常自已做饭。毕竟下饭店和点外卖不适合普通人,天天下饭店太奢侈了,外卖的质量堪忧,所以孙志高前世自已做饭。

孙母一开始时是不让他上手的,说什么君子远离庖厨。她儿子以后是宰辅大相公的命,怎么能围着锅台转呢。

“母亲,君子远离庖厨不是让君子不做饭,就等着吃的意思。很多人喜欢断章取义,或者就是为了不干活说的吧。”

“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其原话为: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孙志高前世就知道这句话,只是没有这么详细。这段时间在书店里博览群书,这回终于用上了。

看着孙母疑惑的眼神,孙志高一拍脑门。他倒是忘了,母亲连字都不认识,又怎能听懂文言呢。

这也让孙志高想起了自已的前世,他从来不会给大姑发文字,每次都是语音或者电话沟通,因为大姑不识字。

“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看到动物活着时,不忍心看到它们死亡;听到它们的叫声,也不忍心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会远离厨房,以避免直接面对杀生的场面。”孙志高用大白话解释,孙母这回听懂了。

看着儿子讲的头头是道,孙母为此高兴不已。她浆洗衣物的妇人里,谁不羡慕她有一个好儿子。

孙志高倒没有这么讲究,他信奉杀生不虐生。只要不是面对生存危机的时候,他平时是不会吃耕地的牛、看家护院的狗和精灵一样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