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祭祖

第二天,孙家母子卯时起床。在孙志高的软硬兼施下,孙母现在每天也和他一样,早晚刷牙。

这时候刷牙用的牙刷和药粉都有售卖,但普通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讲究一点的平民会用杨柳枝、桃枝、葛藤、槐枝等植物清洁牙齿。

一开始,孙母是不愿意的。因为刷牙用的杨柳枝是就地取材,但漱口用盐水,盐可是要花钱的。盐价一斤的价格在20到160钱之间,盐价根据档次价格不同。

孙母浆洗衣物除去日常开销,是攒不下几文钱的,况且还得供一个读书人。这也就是孙志高有了抄书写小说的收入,家里才过得没这么拮据。

所以孙志高也是在有了那二十两的进账,这才要求母亲和他一起刷牙。个人卫生是一方面,保护牙齿才是重中之重。

这年头,老百姓因为缺乏营养、经常吃粗粮和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磨损严重,有些人到中年,牙齿就掉的差不多了。

母子二人把泡好的杨柳枝取了出来,然后用牙齿咀嚼咬开杨柳枝。这时杨柳枝内部的纤维会迸发出来,形成类似现代的牙刷。

刷完牙,孙母开始煮昨天包好的馄饨。闻着锅里飘过来的香气,孙志高感觉自已又回到了前世小时候的春节。

小时候物质条件有限,所以小孩子都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有大鱼大肉,过年有新鞋新衣服穿,过年还有长辈们给的压岁钱。

后来长大了,也不缺这些了,年味反而越来越淡,大家更怀念儿时对节日的期待。

孙母把煮好的馄饨盛到碗里端了上来,孙志高帮忙把咸菜和筷子拿上桌来。

“好端端的叫我刷什么牙啊,我这嘴里现在还苦涩的呢。”孙母日常抱怨,端起碗来小口喝汤来冲淡嘴里的苦涩。

老百姓吃的都是粗盐,这时候的粗盐都是靠对海水进行煎制,使水分蒸发得到的。因为制盐技术不够成熟,粗盐里面杂质颇多,所以味道有些苦涩。

就这,普通人能吃到粗盐就不错了。盐铁属于朝廷专管,盐税更是国库主要来源之一。好在扬州是主要产盐区之一,这里的盐价相对较低。

孙志高知道和斗大字不识一升的母亲讲大道理是没用的,于是他说道:“用盐水刷牙对牙齿好,母亲你也不想儿子以后飞黄腾达了,你面对着一桌子的山珍海味吃不下去吧!”

果然听到这个强大的理由后,孙母眉开眼笑的说道:“那是,算命的说我儿有宰辅大相公的命。日后荣华富贵是必然,母亲也好跟着你沾光,就听我儿的,读书人懂的多。”

听到母亲被说服了,孙志高微笑着说:“母亲,日后算命说的那番话就不要宣之于口了。要知道祸从口出,咱娘俩心里有数就好了。”

孙母点头,表示听从儿子的话。她一个寡妇,夫死从子。儿子读书赚钱都很厉害,自已当然要听儿子的嘱咐了。

母子二人用完饭后便向祠堂进发。孙志高看到今天路上的人很多,大家都穿着一身新衣说说笑笑。

孙母不时的和相熟的人打招呼,孙志高也弄不明白这复杂的辈分,他只能听孙母的指挥。

作为太平庄两大姓之一,孙氏族人有800多户人家。这论起来都是亲戚,那是亲戚套着亲戚。面对大家的夸奖,孙志高露出了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因为他和这些人不熟,但又有血缘上的联系,俗称熟悉的陌生人。

一伙人浩浩荡荡的来到祠堂,大家根据宗谱和辈分站好顺序。孙志高对这些不懂,孙母是女人不能靠近祠堂,他就跟着三伯父屁股后头。

“志高,咱们就在这里了。”三伯父拍着孙志高肩膀说道。

“二哥,你家早上吃的什么?”凯哥作为孙家男丁,排在三伯父后面。

“馄炖,你呢?”孙志高打量着祠堂,这是他两世为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

前世他是北方人,他们那里就没有祠堂这种建筑。大家最多一起上上坟,那都是离的近的,哪有现在这么兴师动众的。

……

族长安排人点名,看看各家人是否到齐。等时间来到辰时,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祭祀仪式正式开始。

仪式由族长主持,家族成员按辈份先后进入祠堂。孙志高跟随人群进入,他发现孙家祠堂规模并不大,祠堂面积和前世村里的佛堂差不多大。

祠堂装修简单,没有太多的装饰,毕竟家族里没出过官员。根据族老的说法,孙家是从北方迁徙过来的。

孙家祖宗为了躲避北方的天灾人祸,抛家舍业的南下。等到行至太平庄这里后,看到此地青山绿水、土地肥沃,非常适合人居住,于是就留在了这里。

曹家也是这一时期来的,孙曹两家的祖宗在迁徙路上结伴而行,毕竟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人多力量大嘛。即使如此,很多同族之人永远的留在了路上。

那时候全凭两条腿走,至于马车之类的,那是富贵之家才能拥有的。路上的风吹雨晒、毒虫猛兽、山贼土匪等,这都是能要人性命的坎。

族长点燃香烛,众人随族长行三鞠躬礼,表达对祖宗的敬意。没有当年祖宗的当机立断、跋山涉水,就没有他们这些后人。

行完礼后,各家派一个代表上供祭品。里面都是些食物、水果等吃食,以表达对祖先的尊崇和感恩。

这个和孙志高前世上坟差不多,大家把带来的吃食摆放在坟头前,祭祀长辈。等时间差不多了,就是孩子们上场了。那时候人们肚里油水不多,小孩子就等着这一顿呢。

祭品呈上去以后,族长点燃纸钱,开始诵读祭文。祭文格式和前世领导讲话的稿子差不多,开头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中间号召孙氏族人团结一致,结尾表达了族长对家族未来的期望。

你还别说,听完族长念诵的祭文后,孙志高感觉多了些宗族的归属感。

族长把念诵完的祭文扔进火盆,带领着大家再次行礼。庄严肃穆的祭祖就完成了,族人们依次退出祠堂,祭祀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