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杂记》书中记载,“京师市廛人,以五月初一日为端一,初二日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端午节当天,孙志高照常被生物钟叫醒,而此时的柏承也恰好端来了“百草水”,用于一会的洗漱,这是主仆二人多年磨合出来的默契。
一套八段锦还没打完,女使便前来禀告用膳。因为节日的缘故,盛府中人比平时起的都要早些。往常,孙志高的锻炼时间很充裕。
古代讲究主仆有别,那吃饭的地方自然不在一块。孙志高随女使前往膳堂,柏承则往偏房用餐,这还是沾了孙志高的光。要知道下人也分三六九等,地位最低的只能蹲坐在门槛或走廊吃饭。
去往膳堂的路上,孙志高陆续碰到盛家中人。
今天的盛紘精神奕奕,里里外外焕然一新。这倒不是盛家讲究,端午节还要做衣服,而是独属于官员的福利。那些高级官员不仅有皇帝的赐服,额外还有两把银装扇子。
遍观古往今来的历朝历代,本朝的文官待遇最为优厚。为了防止官员腐败,本朝执行高薪养廉的政策,官员的福利待遇和休息假日没得说。
官员的俸禄为:正俸(基本工资)+职钱(官职津贴)+禄粟(每月分发的粮食)+职田(免税土地)。除此以外,还有节假日获赏的各式衣料,茶酒薪炭等生活物资。公务出差可白吃白住,甚至连家眷、仆从的花费都由朝廷买单。
这一点,恐怕其他朝代的官员都要哭死,尤其是洪武朝的官员。拿着最少的工资,干着高风险的工作。
说完福利待遇,再说休息假期。汉朝官员一年约有80天的假期;唐朝约有100天;元朝约有52天;明清只有约50天。而本朝官员年假,普遍在120往上。注意,假期也有俸禄的。
官员年假分为公假和私假。
公假就是国家法定休息日,一般为传统节日、定期休沐、帝后生日和官员国忌。
私假就是官员因为自己的私事而请的假,通常为婚丧嫁娶等事宜。
综合上述,节假日(76天)、旬假(36天)、探亲假(10天)、病假(最长100天)、婚假(9天)、丧假(最长3年)。
。。。。。。
“我听家中下人讲,伯瑾每日早起锻炼、强身健体,实乃读书人的榜样。不像我这几个不成器的,每日还得督促着。”盛紘看着雄姿英发、气宇轩昂的孙志高,不由的赞叹道。
王若弗闻言,内心虽不喜盛紘批评膝下儿女,但也不得承认其言之有理。
孙志高微微一笑,谦逊的说:“叔父言重了。我观膝下诸子女,各个都出类拔萃,将来必有一番好前程。”
不管是真话假话,人们都喜欢听好话,所以盛紘自然乐得眉开眼笑,不过嘴里还是要谦虚推让几句的。
其实这还真不是孙志高刻意恭维,盛紘膝下几个儿女,除了如兰,都是高嫁高娶。如兰虽是低嫁,但其夫将来也是高官厚禄、位极人臣。
至于墨兰,那纯属自己作死。梁晗虽有些风流不上进,但一开始还是对其极好的。而吴大娘子就更不用说,那简首就是模范婆婆。虽然内心看不起墨兰这个儿媳妇,但生活中从没有为难过她。
。。。。。。
众人汇集一堂,先是给盛老太太请安,随后各自落座。闲聊间,女使们端上节日的美食,粽子。
粽子作为端午节美食的主角,其地位不可动摇。因为端午节,还被称为解粽节。
《岁时广记》中记载,“京师人以端午日为解粽节,又解粽为献,以叶长者胜,叶短者输,或赌博,或赌酒。”
这不,坐在下首的如兰,正缠着明兰比粽叶长短呢。
孙志高欣然一笑,随后把注意力转移到面前的粽子上。
这些粽子外观类似亭台舟船,上面用彩线捆扎,各个圆润,不经意散发着粽叶的清香。
孙志高解开彩线,揭开层层包裹,一股融合着米香和清香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食欲大开。他眼下正是干饭的年纪,周围又都是关系融洽的亲戚,所以首接开吃。
乳白色的糯米,散发着浓郁的米香,下口软糯拉丝、弹性适中,可谓恰到好处。而其中包裹着的枣、糖、松粟、胡桃、姜桂、麝香等馅料,又给人以开盲盒的乐趣,每一种馅料都有独特的风味。
除了这些常规粽子,这时还流行一种角黍包金的粽子。这种粽子的特色在于煮熟过程,它是用烧过的艾草灰淋汁水而熟,剥开粽叶,其内颜色如金。
“看着伯瑾吃的这么香,我的胃口也好了不少。可见这用膳,身边有年轻人,可以促进食欲。”盛老太太看着孙志高的风卷云残,笑呵呵的说道。
孙志高咽下嘴里的食物,说:“这粽子着实不错,府里的水米养人啊!我这紧着锻炼,感觉都胖了不少。”
“胖倒不觉得,我反而觉得你又长高了。好吃就多吃点,能吃能喝能睡,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福气。”王若弗扫了一眼细嚼慢咽的子女,感慨的说。
孙志高填饱肚子后,顺势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扇子。根据不同身份的人,具体送上相应的图案折扇。
盛老太太打开折扇,一抹亮红色映入眼帘。鲜艳夺目的石榴花在绿叶的衬托下,如同一团团跳动的火焰,跃跃欲试、栩栩如生。
而那花下硕果累累的石榴,象征着子孙满堂,这正合老人家的身份和心愿,惹得盛老太太连连称赞。
回去的路上,孙志高又被盛紘叫了去。一顿拉家常过后,盛紘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每逢传统节日假期,也是送礼应酬之时。国人做人做事讲究个含蓄,平日里送礼显得太过明显,而节假日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关于送礼,这也是一门好深学问。盛紘初入京官不久,根基还不稳,自然更要注重送礼应酬了。而在士大夫阶层,自然不好明着送金银财宝,那样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非得类似名家字画、珍玩古器一样的文化事物,才不显得铜臭味。
所以,孙志高的瘦金体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