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高喜欢研究烹饪美食,前世他就经常看《舌尖上的中国》下饭。尽管他只是个业余的,但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美食味道就能看出一个地区的气候、物产、人性……
三伯母使出看家本领,将淮扬菜的经典菜肴端上桌来。大煮干丝、松鼠鳜鱼、水晶肴肉、清炖蟹粉狮子头,每人面前还有一碗圆滚滚的汤圆。
“他三伯父、三伯母太客气了,这些菜费时费料,得提前下不少功夫吧。”孙母看着这一大桌子,有些眼花缭乱。
“这没什么,一年也就冬至和春节两顿。孩子们该吃饭了,快去洗手。”三伯父回应着,转过头呼喊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
因为都是一家人,没那么多讲究,所以大家围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孙志高看着这一桌美食想哭,他给穿越者丢脸了,家里现在刚解决了温饱,平时最多来点猪油渣打牙祭。
等人都到齐了,三伯父还从柜子里取出一坛酒来。这时候的酒水可没有什么科技狠活,这酒都是粮食精。
酒对于庄户人来说,非逢年过节是喝不到的。不是酒的产量有限,而是农家舍不得。
据孙志高的了解,市面上的好酒在70到80钱一角。一个普通人的日收入在100文左右,所以只有先解决了生存问题,才有资格谈生活。
市面上的酒品一般是黄酒、果酒、米酒和配制酒。
“今天是冬至大节,你们兄弟俩一人一碗。”三伯父给孙志高和凯哥儿各自倒了一碗,孙志高发现这酒绿盈盈的。
“父亲,能不能给我来一碗。”琛哥儿看见哥哥们都有,也忍不住问道。
三伯父把酒坛放在桌上说道:“你太小了,等过两年再说。”
琛哥儿只好失望的收回手中的碗,心里想着快快长大。
孙志高看着碗里的酒,突然想起两句诗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这种绿盈盈的酒通常由新米酿造而成,因为在酿造过程中,米的残渣会浮在酒面上,形成绿色的泡沫,看起来像一只只小蚂蚁,所以得名“绿蚁酒”。
好酒配好菜,这顿必定尽兴而归。孙志高沾了三伯父的光,今天第一次尝到了古代酒水的味道。这个绿蚁酒看起来卖相不如前世的酒水,但味道还是不错的,酸酸甜甜挺可口的。
孙志高今天还解锁了汤圆的新口味,他前世是北方人,吃过的汤圆馅料也就是黑芝麻、花生、豆沙等常见的几种素馅。
三伯母根据当地特色,包的汤圆都是肉馅的。其中有猪油丁拌糖、青菜咸肉和芠菜鲜肉馅料,你还别说,孙志高吃的别有一番风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孙志高看到三伯父上茅房,他也就追了上去。
三伯父经常去镇上干木匠活,所以孙志高想和他打听一下,镇上哪个郎中的医术好。
在原剧中,孙秀才没有生育能力。孙志高现在想弄清楚,原主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纵欲过度的原因。
哪个男人对这种情况能不重视,尤其他还处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呢。即使在现代,男人的第一选择也是血脉相连的亲生儿子。
至于过继、抱养等方法,那也是逼不得已的手段。
两人站在茅房一泻千里,孙志高装作不经意的问道:“伯父,你知道镇上哪家郎中医术最好吗?”
“那自然是百草堂的顾郎中了。怎么,志高你身体不舒服?”三伯父一边整理衣裳,转过头关切的问道。
孙志高神情不变的说道:“侄儿身体无恙,谢伯父挂念。我有一个朋友身体有疾,所以四处寻医问药。”
“奥,你可以让你朋友去百草堂看看。顾郎中医术精湛,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指望他呢。”三伯父说完,招呼着孙志高回屋。
孙志高又问了百草堂的具体地址,他把这一切默默记在心里。
这不看吧,心里总是悬着。准备看吧,心里又很犹豫。孙志高怕自已是最坏的一种情况,这里又没有试管婴儿技术。
他玛的,自已穿越到穷人家就不说了,还可能面临不孕不育的现状,难道孙秀才是先天太监圣体?
怀着这种复杂忐忑的心情,孙志高跟着三伯父回到屋里来。这个谜底究竟要不要现在揭开?唉,长痛不如短痛,还是揭开提前打算吧。
家里就自已一个男丁,若是孙志高要进宫,孙母肯定会以死相逼的。而且现在手术条件太糙了,生死全靠个人身体意志抗……
“我他玛得在想什么呢,即使自已天生不育,也不去挨那一刀。即使混成九千岁又如何,男人最大的乐趣都没有了,活着还不如死了干净。”孙志高摇摇头,把脑子里的胡思乱想抛之脑后。
好在他这个人天生心大,说不好听的就是没心没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美食美酒可不能辜负啊,开造。
众人一阵胡吃海喝,桌上只剩下杯盘狼藉。三伯母收拾桌子给大家端上茶水,孙母在一旁跟着帮忙。
嘉姐儿和伟哥儿刚才玩好了,吃饱喝足后就打起了瞌睡。
孙志高看着喝酒上脸的凯哥儿,等母亲帮着三伯母收拾完后,也就提出了告辞。
三伯父和三伯母把母子二人送出门外,在孙志高的留步声中,两家人就此告别。
“志高这孩子变化真大,以前知道他读书好,但性子沉闷。现在说话办事和大人一样,二嫂子以后有福了。”三伯母看着母子二人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对着丈夫说道。
“是啊!这志高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那哥哥早早就撒手人寰,独留下母子二人在这世上孤苦伶仃。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哥哥唯一的骨血受苦受难,这些年多谢夫人理解。”
三伯父趁着酒劲对妻子作揖,对于他之前偷偷摸摸补贴二房的行为,妻子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你我夫妻一体,用不着如此。我当初愿意嫁你,也是知道你心软。人纵有千般不是,一个心软就能抵挡上一切。”三伯母拉起丈夫,两人相伴回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