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月的书信谈判,书坊最终同意了孙志高46分成的建议,孙志高4书坊6。
孙志高之所以坚持到底,那是因为他对金庸先生的作品有信心。再者,本朝商业活动空前繁荣,造就了市民阶级的崛起。
当一个人群解决了温饱以后,精神需求也就摆上了日程。
刘老丈的书店也摆上了孙志高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听刘老丈说,现在这部小说非常受市场欢迎,县城里面的读书人几乎人手一本。
小市民购买小说的也不少,实在不舍的掏书钱的人,就去天桥、寺庙听人说书。
孙志高目前写到26万字了,这可都是他拿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虽说费时费力,但也起到了练字的作用。
孙志高根据刘老丈给出的消息,再结合自已的判断,所以一直不松口。书坊的东家看到他的小说才更新到三分之一就卖爆了,也就同意了这个分成。
此时大部分小说都是被一次性买断的,除了少部分有名气有读者基础的作家有分成的待遇,但那也是因人而异,而孙志高做为一个新人,他的待遇比起很多老作家都不遑多让。
书坊东家来信一同捎来了合同和两张官交子,并叮嘱孙志高一定保密合同的内容。
孙志高因为习惯称其为银票,其实现在的人们都称呼其为官交子。
交子最早是由四川地区的商人发明的,因为四川地区主要使用铁钱。铁钱面值小、重量大,在商业贸易中极为的不便,所以交子便应用而出。
交子最初流行于四川地区,因为其便利性和流通性,后来应用的地区越来越广。此时的交子已经成为了全国通用的货币,那朝廷自然不允许其被私人控制,便收归国有。
孙志高眼前的官交子面额为两百贯,这才多长时间就赚了这么多钱了。和后世银行存钱给利息不同的是,这里的官交子在兑现时,每贯会扣下三十文手续费。
书坊的东家在来信中询问过孙志高的意见,孙志高思量后选择了官交子。两百贯不是个小数目,携带是很不方便的。
官交子体积小,藏匿起来也比较方便,日常消费也没问题。当然一般老百姓是不会用官交子的,因为他们舍不得被扣的手续费。这东西就是用于大额交易的,孙志高眼下主要考虑的是财不露白。
为了感谢刘老丈对自已的帮助,孙志高直接拿出一百贯做为感谢。无论是开始的抄书和免费看书,还是后来的牵线搭桥,刘老丈对他的帮助很大。
刘老丈也是被孙志高的大手笔一惊,这孙家小郎君好魄力啊!一般人谁舍得呢,不过刘老丈最终还是推辞了。
孙志高越是表现如此,刘老丈就越看好他的未来。当初帮助这个孩子,也是为了结个善缘,若是接下这钱,情义也就淡了。
听孙子刘瀚鸣说,孙志高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被夫子特准升班。
刘老丈亲眼目睹了孙志高这段时间巨大的成长变化,所以他想把这份情义存下来,等到以后关键时刻用,或者是留给孙子刘瀚鸣。
孙志高看到刘老丈态度坚决,于是也就不再相让了,以后来日方长吧。钱可以不要,但来家里吃顿便饭还是可以的吧。
对于后面的要求,刘老丈毫不迟疑的就同意了。两人约定好时间后,孙志高就拜别了爷孙俩。
看着孙志高消失的背影,刘老丈抚须说道:“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晤信一世裤穿窿。瀚鸣,你以后要和志高保持好关系,这对你以后是有好处的。”
刘瀚鸣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不过他抬头说道:“二哥是我为数不多佩服的人,我自然要与其交好。但这是建立在其学识能力品行上面的,若是像爷爷你这样说,是否太市侩了些。”
对于孙子的话,刘老丈听后并没有生气,他反而高兴孙子会独立思考问题了。
“这人世间除了至亲骨肉,其它的人际关系交往大都是因利而起。有的利尽而散,有的在利的交往中产生了感情,利益结合感情,这才是最稳定的关系。”
“只要初心是好的,结果也是好的,那就没必要太过计较细枝末节。须知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这有些事还是需要你自已去经历的,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刘老丈对着孙子谆谆教诲。
孙子虽然自小聪明伶俐,但毕竟缺少人生的阅历和经验。不像孙志高,小小年纪便懂得人情世故。刘老丈把这一切归根于先天性格的形成和后天苦难的磨练。
这世上总有些人不能以常理看之,孙志高在刘老丈眼里就是这种人。毕竟谁家八岁的孩子能给家里赚取这么多钱,书店一年的利润也不过如此。
孙志高回到家里,他发现母亲还没回来,便自已点起油灯写作业。虽然刚才获得一笔横财让他很兴奋,但两世为人的经历让孙志高在路上已经平复了心情。
比起穿越这种奇特的经历,200贯钱也就是小场面。况且这时候科举才是正途,没有官身,即使成为富商又如何。
孙志高写的差不多了,孙母这才摸黑回来。
“母亲,今天怎么这么迟。我看天都黑了,正想着出去寻你呢?”孙志高一边说着,顺势下地给母亲倒上一杯茶水。
这自从家里有了孙志高写小说的收入,孙家也从以往的白开水升级为茶水了,虽然是最低档次的茶叶,但怎么茶水也比白开水好喝。
孙母接过茶水一饮而尽,孙志高再次添满。孙母看来是渴了,连喝了三杯茶水这才作罢。
“今天干了两家的活,所以就回来的晚些。你切记不要摸黑寻我,你独身一人,娘不放心。”孙母看着儿子关切的眼神,心里顿时涌过一股暖流。
其实孙母说谎了,她今天回的迟是因为讨工钱耽搁了。但告诉儿子除了让其担忧,并没有实际上的作用。有时候底层人最喜欢为难底层人,一个管事想找茬克扣孙母的工钱,孙母得知当然不愿意了。
孙母虽然泼辣,但到底只是势单力薄。最后也只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接受管事的安排。
现在支撑孙母唯一生活下去的信念就是儿子,儿子是她的骄傲,也是她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