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习使我快乐

等孙志高回到教室后,大家都在刻苦用功。

没听到夏夫子刚才说了嘛,等一会要抽查功课。所以大家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你若是因为学业被夫子责罚,被父母知道后又是一顿男女混合双打。

孙志高在前世就赶上过这样的待遇。他们上学的时候,父母都是让老师随便打随便骂,奉行的宗旨就是不打不成才。

等到之后的00后就不是这样了,那时候更注意素质教育。而且家里都一个孩子,娇贵的很,也舍不得让老师责罚了。

孙志高也比对过两种教育方式,各有优劣吧。不过后来的孩子们因为所处的时代好,平均身高、知识面等都远高于之前的学生。

但是也有致命点,那就是心理比较脆弱。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轻生,这种学生的童年都是缺少过棍棒教育的。

就像孙志高前世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那时候的老师是真打。挨了耳光流鼻血,洗完脸继续挨。所以这种经历养成了孙志高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厚脸皮。当然不是耍无赖,而是面对困境的时候,能保持心态。

夏夫子的学馆有28名学生,基本都是来自附近的农家子弟。这几年风调雨顺,所以有一些目光长远的农户就会让自已家孩子来读书。

毕竟这个社会讲究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人也不奢求自已的子弟能金榜题名,但认识几个字总是好的,总比和自已当睁眼瞎一样。

若是侥幸中个秀才,那可就是祖宗保佑了。到时候做个夫子或账房,不比地里刨食来的强。像太平庄这样的村子,宥阳县城周边有很多。

县城里面,秀才人数多些,毕竟不同地方的教育资源相差较大。太平庄算是个大村子,教授学生的夫子拥有秀才功名。像有些偏僻的村庄,那里的夫子只是个童生。

在夏夫子的学馆中,还有着大伯父和三伯父的子女。因为大房和二房之前已经撕破脸了,所以受到了大人的影响,大房的孩子和孙志高保持距离。

孙志高除了认识的小伙伴以外,他同三伯父的几个子女相处的更好。大伯父的长子名孙志卿,今年12岁了,眼下和自已在一个教室里读书。他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名孙志邦,今年六岁,家里的条件只能供一个人读书,所以自然是长子为重了。

三伯父家里经济条件宽松些,所以他家的长子和次子都在学馆读书。长子名叫孙志凯,他和孙志高同为八岁。次子名叫孙志琛,今年6岁,才刚启蒙。

看孙家这些人的名字,并没有浓重的乡村气息。这都得益于去世的老爷子,老爷子希望家里能出个读书人,所以孙子们的名字都是老爷子请读书人给起的,里面蕴含了老爷子的期望。

孙志高回到自已的座位上,从书袋里取出书籍和文房四宝。在他生病前,夫子教授到了《童蒙须知》。这都是学子启蒙的课本,他前世虽然看过,但也早就忘的差不多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就先从基础开始吧。孙志高翻阅课本开始学习,慢慢的他惊喜的发现了自已的天赋,过目不忘。

他前世文科就学的不错,不管什么样文言文,一个早自习就能背会。最后没考上好大学,也是因为偏科的原因。

但现在孙志高发现,自已只要看过的文字都能记忆在脑海里。他自已试了试,不管是从前往后背,还是抽段背,甚至倒背如流。

过目不忘可是学霸的特长啊,而且科举考试中的科目,大多数都是需要背诵的,这简直就是大杀器啊。

看来老天爷还是垂怜自已的,虽然没有牛逼哄哄的系统,但还是给了自已一个文科生顶级天赋。众所周知,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

孙志高能在12岁考中秀才,除了自身的努力,天赋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寒门难出贵子,不是每一个寒门子弟都能跨越阶层、光宗耀祖的,像前世,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进厂打螺丝、工地当小工之类的。

就比如孙志高前世一样,他也是出身于农村的单亲家庭。长辈老师们都让他好好读书,将来有个光明的前途。

他自已也不是不懂得这些道理,可是他的数理化英就是不行。不管他怎么用功,这几门的成绩也就刚刚及格。所以最后他放弃了,一头扎进了网吧,从虚拟世界里获得成就感。

孙志高在认真看书,夏夫子抽取学生们的功课。期间不是传来戒尺拍打的声音和孩童的抽泣声。

等到夫子抽取完功课后,这才正式开始讲课。夫子先带着学生们念诵一遍课文,随后开始逐字逐句的讲解。

不愧是取得秀才功名的人,看着夫子引经据典,对于文章的理解信手拈来,孙志高听的入迷了。

夫子这知识的储备量都卡在秀才上半辈子,那上面的举人该有多厉害啊?自已身体的原主也不是如此吗,12岁考中秀才,一辈子都是个秀才。

这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自已万万不可仗着前世的一点见识和现在的天赋而沾沾自喜。

能从科举道路中走出去的,哪个不是人中龙凤。还有那些身处官场的前辈们,宦海浮沉多年,都是人物啊!自已这碗水,现在还浅着呢。

上面夫子讲解完后,时间也到了已时了。古人也是知道劳逸结合的,所以夫子就下课让大家活动活动。

孙志高为什么知道时间呢?这里也没有手表啊。其实古人也是有计时工具的,如日圭、沙漏、漏刻等等。

为了尽快的适应这里,孙志高之前没少学习。

“志高你去茅房嘛?一起。”说话之人是孙志高三伯父的长子孙志凯,两人年龄相仿,因此相处的很融洽。

“走吧。”刚才一堂课上了一个时辰,孙志高也有尿意了。

两人相伴来到了茅房解决,孙志高发现了传说中的厕筹。

厕筹是用来擦拭的工具,材质为木条或竹条。标准的厕筹为24厘米长,0.6厘米宽,0.5厘米厚,使用前会进行打磨使其光滑。

孙志高有轻微的洁癖,这让用惯卫生纸的他情何以堪。

前世用的卫生纸洁白如雪、绵软亲肤,那比自已现在用的纸张都要好。

孙志高用的是羊毫笔、元书纸和松烟墨,这都是最便宜的货色。谁让自已家孤儿寡母,经济条件不允许啊。

古代生产力低下,所以纸张是很贵的,孙志高也没那条件,用纸来上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