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里正

孙志卿和文锦辉最终不约而同的没说实情,他们只是对家中长辈说,夫子让其下午去学馆一趟有话要交代。

虽说早死早超生,但这句话并不适应眼下的情况。若是他们说了实情,首先中午饭就吃不得了,家里立马鸡飞狗跳。

孙志高回家和孙母详述了上午发生的事情。夏夫子觉得此事重大,孙志高毕竟还是个孩子,于是通知他下午让孙母也到场。

孙母听着儿子的描述,她直接去厨房拿菜刀要去大房讨个说法。

孙志高自然是要阻拦的,心直口快自然是解气,但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还是先等夫子的处理结果出来在闹也不迟,夏夫子在附近是德高望重,他的话很多人是信服的。

这时候村里除了人命关天的大事,一般事情都是由宗族族长和族老们处理的。

太平庄的里正,孙志高一直按前世称呼村长。里正负责乡村治理的主要职责,包括有:人口登记、维护治安、征收赋役等。

太平庄的里正还是孙氏一族的族长,所以于公于私,此事都绕不过他。

孙志高想借着这个由头和大房断亲。古代是非常讲究宗族观念,亲亲相隐、帮亲不帮理才是常态。

若是仅凭之前田产的事,族长和族老们是不会同意的。而这次自已的便宜大哥做的触及底线了,这样就有充分的理由了。

听到孙志高的想法后,孙母深以为然。若是大房只欺负她,她还能忍。可这次大房的长子居然勾结外人构陷自已的儿子,她就算是豁出性命也要讨要个说法。

“断亲,必须断亲。这次是栽赃陷害,下回该谋财害命了。”孙母恨恨的说。

两人吃完饭就去往立正家去。太平庄是个大村子,庄里人依靠地利,生活的还不错,里正家的八间大瓦房更是庄里的头一份。

里正同时也是孙家的族长,听母亲说,孙志高的爷爷在世时,两家还经常走动。后来随着爷爷的去世,孙家也分了家,来往的少了也就疏远了些。

里正看在孤儿寡母和孙志高爷爷的面子上,也会时常帮衬些。就比如朝廷免除孤儿寡母的劳役的政策,这具体就由地方官吏操作了。没有里正的登记,孙家是享受不到政策福利的。

孙家母子带了些前段时间买的酒水就去拜访里正家。也就一柱香的功夫,里正家一排整齐的瓦房就映入眼帘。

推开大门走过影壁,里正正坐在院子修理农具呢。他听到响动后,抬头一看是孙母便起身相迎。

“阿雪,你可是稀客啊。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呢。这是志高吧,都长这么大了。”里正责备孙母带礼物,因为他知道孙家孤儿寡母的不容易。

“您是长辈,哪有晚辈空手上门的。志高,这是你三爷爷。”两家虽然都是一个姓,但血缘关系已经出五服了。

太平庄孙姓族人好几百户,这也就是孙志高的爷爷生前和里正关系处的不错,所以三爷爷就是个称呼,不代表血缘关系。

“三爷爷好。”孙志高乖乖的扮演着自已的角色,行礼问好。

里正早就听孙子说起孙志高的事,现在眼见为实,孙志高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因为坚持锻炼和充足的伙食,现在他的身高也略高于同龄人。

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身上透露着读书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里正越看越喜爱,同时他也为老友而感到高兴。

“是个好儿郎,我那老哥哥若是知道了,在九泉之下也会开怀大笑。”里正抚须笑呵呵的说道。

几人在院里寒暄片刻,就被三奶奶叫到家里招待了。孙志高略微打量着屋内的布置,宽敞明亮、井然有序八个大字跃入脑海之中,这家的女主人是个善于持家的。

里正观察着孙志高,发现他并没有像庄里其他同龄人一样来了东张西望,心中的评价对他又增长三分。

里正的儿媳妇奉上茶水点心就退出去了,三奶奶热情的招待着母子俩,她怕孙志高太客气,还把点心放到他手里。

“谢谢三奶奶。”孙志高前世虽然只是个老百姓,但那时候还真不缺吃喝。而且他刚吃完午饭不久,肚子里是真装不下去了。

大人之间闲聊天,主要是三奶奶和孙母聊着家长里短的。里正猜到孙母有事,所以就没有离开。

“阿雪,我和你父亲私交甚好,我托大也算是你的长辈。你是碰到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嘛?只要在我能力范围以内,我绝不推辞。”里正看着氛围差不多了,于是开口询问道。

里正的一番话让孙母悲从心来,孙母有种找到靠山的感觉。自从丈夫死后,她便没有了依靠。虽然有亲朋好友的帮扶,但人家也有一大家子,孙母自然不好多打扰。

在外人眼里,她是强势泼辣的孙寡妇。可那不过是她保护自已和孩子的手段罢了。年轻的时候,孙母也是一个温婉的女子,是生活逼的她不得不改变。

“好孩子,哭什么。有什么委屈就说出来,让你叔替你做主。”三奶奶拍着孙母的肩膀安慰道。

在众人的安慰下,孙母激动的心情逐渐平复,她泪眼朦胧的把孙志高在学馆的遭遇说了一遍。

“这也太不像话了。”里正气的把茶杯都摔在地上了,这动静把孙志高吓了一跳。

里正看到自已吓到孙志高了,他面露尴尬的安抚着他。三奶奶给了丈夫一个白眼,都多大年纪了,做事也不多考虑一下。

儿媳妇听到动静后赶忙进屋来,听到公婆说没事后,她把地上的残局收拾好后就退了出去,不过她走时多看了孙家母子几眼,对她们的来意很是好奇。

“阿雪,你是要我出面惩处你家大房的事嘛!那我一会就召集族人,在祠堂为你们母子做主。”里正猜测孙母的来意,于是拍着胸脯保证道。

孙家大房两口子不好好过日子,大儿子不是读书的料,还一直赖在学馆不干活。小儿子小小年纪就偷鸡摸狗,也就是大家看在一个姓上不想因为这些小事与他家计较。

所以大家对于孙志高大伯父一家并无好感,众人只是同情他的堂姐孙志琳,有这样的父母兄弟。

若是族长专门开会惩处孙志高的大伯父一家,族人们反而会拍手叫好。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孙志高想要彻底与大伯父一家做出切割。

当孙母说出断亲的时候,里正和三奶奶是有些诧异的,毕竟这个年代很注重家庭宗族观念,断亲这种事是很少发生的。

不过两人转过头一想,孙志高大伯父一家吃人饭不拉人屎。这次更过分,居然伙同外人要毁了堂弟的名声。这事要是放在自已孙子身上,自已肯定要先打断孙志卿的腿。

“阿雪,你考虑好了嘛?毕竟这可不是个小事,若是决定就覆水难收了。”里正最后又问了一遍孙母。

得到孙母的肯定后,里正也就不说什么了。孙志高提议等下午夏夫子处理完了再说断亲的事,到时候他希望夏夫子也在场做个见证。

这时候断亲没那么麻烦,只要在祠堂当着族人们的面击掌三次就可以了。孙志高为了稳妥起见,一方面让夏夫子做证,另一方面他要落于纸上。

毕竟口说无凭,他以后是要进入官场的。为了防止以后有人拿断亲说事,孙志高要办的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