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处理

孙家母子和里正通完气后就告辞了,这下午还有一场大戏呢。

当时间来到申时,孙家母子一起出发去往学馆。刘老丈看到母子二人后简单询问了几句,他从夏夫子和孙子那里得知了孙志高的事情。

为了不耽误上学时间,刘老乡表达了自已的关切后就离开了。孙志高行礼表示感谢,这世上之事还真难说啊!

孙志高和孙志卿是血脉相连的至亲骨肉,人家反而要置自已于死地。刘老丈和他非亲非故,人家倒是雪中送炭。说起来,还挺讽刺的。

有道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孙家母子在学馆门口碰到了大房父子,两家因为早有龌龊,所以都装作没看见。

孙志高看着自已名义上的大伯父吊儿郎当的样子,估计自已的好大哥没和他说具体的事吧。对于垃圾人,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便离得远些。

孙志高现在没有能力打死,那就先切割分离吧。按照大房的德行,以后自已若是有出息了,大房就会像苍蝇一样围上来的。

若只是占些便宜倒算不得什么,怕的就是他们打着孙志高的名头干坏事。到时候实惠他们收,黑锅孙志高背。所以这也算是把控风险了,孙志高对于可能影响自已前途的因素零容忍。

一个家族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再过重视也不为过,历史上的许多事情给出了参考意义,以人为本才是硬道理。

大唐名相狄仁杰,他一生清廉、正直不阿、知人善任、不畏强权,可以说是李唐王朝的恩人。其断案如神,被后人写成了多部小说演义而闻名四海。

可惜这样的人杰却被儿子所连累,导致声名毁誉参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所以孙志高对于大伯父这种潜在的风险要扼杀于萌芽之中。别说他一个不知狗头嘴脸的大伯父了,就是以后自已的子女,孙志高也要严加约束。教育子女须严,考验品行须苛。

随着铁磬声响起,学生们虽然想看热闹,但碍于夫子的权威,不得不乖乖的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去。

为了不耽误学生,夏夫子让自已的侄子继续上课,孙志高的事情由他一人处理就好了。做为附近十里八乡唯一的秀才,老百姓对他很信服,有时候还会找他做见证人或是裁决一些事情。

孙志高对于大伯父一家的德行了然于胸,反正趁着这件事要断亲了,从此谁也不认识谁。

因此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文锦辉的家长身上。来人是个地道的庄稼汉子,他的脸色黝黑,长的其貌不扬。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袖口处都磨薄了。

中年人能穿着这件衣服来面见夏夫子,说明这已经是他最好的衣服了。对于同样寒门出身的文锦辉,孙志高内心有些不忍破他的前途。

可在想到上午文锦辉上午咄咄逼人的样子,孙志高强迫自已铁石心肠。做人要有菩萨心肠,可也要有金刚手段。纯粹的滥好人是害人害已,要不然会有末世先杀圣母的名言警句呢。

夏夫子带着六人来到书房,看到大家都到齐了,夏夫子清清嗓子说道:“想必诸位家长都知道了吧,这种事是我执教以来第一次发生,性质非常恶劣……”

三位家长中除了孙母是知情人,其他两位还被蒙在鼓里呢。所以他们听着夏夫子的话语很是不解,这自已孩子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了嘛?

夏夫子看着孙父和文父疑惑的表情就知道,自已两个学生并没有把实情说出来。由此他对孙志卿和文锦辉的感观更差了,敢做不敢当。

于是夏夫子重新组织语言,他把上午栽赃陷害一事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还顺势拿出了证词。

文父听着夏夫子的话是满脸不可置信,自已全家人视为骄傲的儿子竟然能做出这样下作的事情。

出了这样的事情,学馆肯定是待不下去了。在去别的学馆,人家一听儿子的名声就会避之不及。除非全家离开故土,否则文家一辈子都会抬不起头。

可搬家岂是那么容易的,这古代可不是现代。尤其还是他们这样的庄户人家谈何容易,毕竟人离乡贱。文父一时之间大脑一片空白,他的耳朵也听不到夫子的声音。

文锦辉自从进入书房后,他的头就没抬起过。看着父亲无力的坐在地上失魂落魄的样子,他此刻悔恨交加、心如刀绞。

大伯父倒没有文父那样失态,他只是惊讶于儿子内心的阴暗。

“事情就是这样的,今天喊你们来就是商量一下处理的方法。孙志高你是苦主,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夏夫子看着文父的样子,眼露不忍之色。

文锦辉求学至今已有两年,这两年读书的花费对于普通人家不是一笔小数目。这次东窗事发,等于一切都打水漂了。文家的名声也会受到牵连,以后文家子女的婚姻都要受影响。

“志高,大家都是一家人。而且这次你不是安然无恙嘛,你就高抬贵手一次吧。”大伯父觉得孙志卿犯下的事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他想用亲情道德绑架一波。

大伯父的话虽然恬不知耻,但也给了文父一丝希望。如果孙志高念及亲情放过孙志卿,那么自已儿子做为从犯,是不也可以从轻发落了?

对于大伯父的厚颜无耻,孙志高倒是毫不意外。毕竟能做出弟弟尸骨未寒,他就欺负弟妹和侄子这样无底线的事情,还有什么话是说不出来的。

对于这种垃圾,孙志高觉得多看他一眼就恶心。于是他直接无视大伯父,孙志高转身向夏夫子行礼说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大伯父和文父两文盲自然是听不懂,孙母早就知道答案了,所以她安然自若。孙志卿不学无术,他只听的一知半解。文锦辉月考第一不是白给的,所以他的脸色苍白的吓人。

夏夫子听到孙志高的话语也就明白了他的态度。这可是圣人说过的话,谁敢反驳。而且夏夫子很认可孙志高的态度,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孙志卿和文锦辉除名,两家向孙志高母子道歉,并需每人赔偿孙志高名誉损失5贯钱。”夏夫子根据现有法律和两家的经济能力做出了处罚。

“这是不太多了?”听到要赔偿5贯钱,还是要给一向不对付的二房,大伯父心里滴血一般。

不过碍于夏夫子身上秀才的功名和德高望重,大伯父不敢直接驳斥夏夫子的话,于是他只好嬉皮笑脸的说道。

至于让他求自已那个便宜侄子,大伯父拉不下那个脸。而且看孙志高刚才的态度,只怕开口也是自取其辱。

“你若是不服,此事便报官处理。”夏夫子也懒得搭理他,只是淡淡的回复道。

听到报官处理,大伯父就不说话了。这年头老百姓一般不会去衙门告状的,官字两张口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里面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钱财算下来得不偿失,有夏夫子监督,两家也不敢耍花招。

家里出了这档事已然声名狼藉,若是在得罪了秀才老爷,那他们干脆全家上吊算了。